首页 名人故事 邱东平的故事_抗日青年作家

邱东平的故事_抗日青年作家

时间:2022-06-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邱东平的故事_抗日青年作家邱东平 抗日青年作家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谁爱自由,谁就要付予血的代价。1926年,16岁的邱东平担任共青团海陆丰地委秘书长,同年,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邱东平掩护师生员工撒退,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1岁。1941年12月14日,延安文艺界在文化会堂举行“追悼青年作家邱东平大会”,大家一致认为“邱东平的牺牲是抗战以来文艺、文学上最大的损失”。

邱东平的故事_抗日青年作家

邱东平 抗日青年作家

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

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

谁爱自由,(www.guayunfan.com)谁就要付予血的代价。

茶花开满山头,

红叶落遍了原野;

谁也不叹息道路的崎岖,

我们战斗在茅山下。

——邱东平《茅山下》序诗

邱东平(1910—1941),原名丘谭月,字席珍,广东海丰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1941年7月,遭日伪军袭击,邱东平掩护师生员工撒退时牺牲。

邱东平1910年5月16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兰村的一个小康之家。1924年邱东平考进海丰县立陆安师范,翌年人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农运和青年团工作,主编《海丰青年》。

1925年5月,邱东平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海丰特支”(当时名为“海丰学校支部”)秘书,同时,热情协助海丰总农会、农民自卫队誉写、油印、制作标语等。1926年,16岁的邱东平担任共青团海陆丰地委秘书长,同年,加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邱东平和五兄共产党员邱汝珍先后参加海陆丰农民第一次武装起义和海陆丰农民第二次武装起义。他曾担任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主席彭湃的秘书。1928年2月底,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失败后,被迫流亡香港、九龙

九一八事变后,邱东平任19路军156旅旅长翁照垣的秘书。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在淞沪抗日前线做部队政治工作及民运工作。后参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组建工作。他受19路军的委托,专程从福州到上海找到党的组织,把19路军反蒋、抗日、联共的意图及其计划及时转报中共中央。这一时期,邱东平处女作《梅岭之春》发表于《新亚细亚月刊》上,他的作品声誉最高的是短篇小说《通讯员》。此后,他在香港和上海积极从事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的宣传工作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工作,并多次拜会叶挺将军。1934年邱东平在太白杂志社任技术编辑,写作反映海陆丰农民运动和“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短篇小说与战地报告。同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全国人民抗日的烽火已成燎原之势,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在对革命根据地实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对左翼文化运动进行文化“围剿”,不少左翼文化人士被迫撒离上海、广州等地东渡扶桑

1934年年底,邱东平赴日留学,参加左联东京分盟。郭沫若在《东平的眉目》中认为其作品有“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

1936年年初,邱东平回到上海,参加革命文艺创作和政治活动,与宣侠父等组织“民族解放革命同盟”。7月,和鲁迅等63人共同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主张坚决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邱东平随叶挺转战江南,亲历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1937年10月,新四军筹备处在武汊成立,邱东平参加了筹备工作。同时,赶写抗战题材的小说和报告文学。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在南昌成立,他赴南昌正式加人新四军,在战地服务团做宣传工作。后随叶挺挺进皖西。4月,邱东平加人先遣支队,随粟裕直插敌后。7月下旬,他任政治部敌工科科长陈毅司令的对外秘书,随陈毅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任中共苏南工委委员。

1938年至1939年2月,邱东平参加了延陵、丹阳战斗和珥陵河川伏击战,同时用笔反映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写了《向敌人的腹背进军》《截击》《宣扬“皇道”者行列》《把三八式枪夺过来》等通讯报道,宣传新四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大胜利。

1941年1月2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在盐城筹办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同志兼任院长,邱东平参与筹建工作并任教导主任。学院设文学、美术、戏剧、音乐四个系及普通班、少年班。邱东平和师生们同甘共苦,亲自给文学系讲课。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创作和演出了《皖南一家》《重庆交响乐》等许多剧目。鲁艺华中分院是一所为革命培育文艺干部的学院,也是一支很有战斗性的抗日宣传队伍。

抗战的炮火不但激发了邱东平强烈的革命热忱,也打开了他创作的闸门。他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参加抗战活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暴风雨的一天》《叶挺将军印象记》《善于构筑防御工事的翁照垣》《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等作品,还参与创作中篇小说《给予者》。同时,又着手创作一部以新四军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邱东平的作品贯穿着一条鲜明、耀眼的爱国主义红线。

1941年夏,日军为了消灭新四军,发动2万日伪军在华中地区进行大“扫荡”,驻泰州的日军分四路直扑苏北抗日的中心——盐城。为了粉碎大“扫荡”,陈毅代军长、刘少奇政委决定军部向敌后转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400多名师生被分成两个队转移。

7月23日晚,邱东平、许晴、孟波率领第二队,向盐城西乡转移。24日晨,遭日伪军袭击。邱东平掩护师生员工撒退,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1岁。

得悉噩耗,《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以及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报纸先后发表许多纪念文章。1941年12月14日,延安文艺界在文化会堂举行“追悼青年作家邱东平大会”,大家一致认为“邱东平的牺牲是抗战以来文艺、文学上最大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