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违众出征,司马懿的一箭双雕_懿统三国

违众出征,司马懿的一箭双雕_懿统三国

时间:2022-05-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违众出征,司马懿的一箭双雕_懿统三国要不是三十三岁的太子孙登沉疴不起,孙权早就对曹魏发动进攻了。司马懿得报,立即派出精锐骑兵追击,一直追到边境上,斩杀敌军千余人。司马懿又一次率领大军出征。看来,司马懿的这两次出兵,都是小题大做。可是,司马懿在失去对宫廷和皇帝的控制权之后,绝对不能再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他违众出征,就是为了宣示持节都督天下兵马的权力和能力。司马懿在淮北部署屯田事务。

违众出征,司马懿的一箭双雕_懿统三国

要不是三十三岁的太子孙登沉疴不起,孙权早就对曹魏发动进攻了。

曹魏幼主临朝,两个辅政大臣频发龃龉,东吴人以为此时正可乘势北上,于是进言孙权,请求全力以出,以定华夏。可是年纪轻轻的太子却痼疾不愈,这让六十岁的孙权烦恼不已。最后,孙权横下心,调遣四路大军,分别对曹魏发动进攻。因为纠结于太子的病情,孙权并未抓住最好的时机,兴起吞魏战争,只是想在曹魏这个庞然大物身上扎四个窟窿。

可是,大军刚刚出发几日,太子孙登就病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孙权有万念俱灰的感觉,甚至认为是兴动刀戈引爆杀气,才造成了儿子死亡。孙权对北伐的支持不那么有力了,四路大军有三路被轻描淡写地打退了。只有进攻樊城的朱然部队,因为有五万精锐,能够发动持续进攻。但是,北方援兵正陆续向樊城赶来,朱然已成孤军,已经没有攻克樊城的希望。

六十三岁的老太傅主动请缨,要率大军以解樊城之围。(www.guayunfan.com)大家都愣了,这不是司马懿的风格啊。险仗如突袭上庸,硬仗如相持五丈原,恶战如扫平辽东,雷霆万钧,泰山压顶,这才是司马懿啊。大家纷纷劝他,敌军一时半会儿不会攻下樊城,如今一再受挫,敌方军心开始涣散,必会不攻自破,杀鸡焉用牛刀,太傅大可不必再兴师动众。

可是,司马懿坚持说:“今边疆骚动,民心疑惑,此乃社稷之大忧。”他这样一说,那些刚才劝他的人反倒不好意思了,似乎刚才的话正暴露自己心无社稷。

可是,无论怎么说,大家还是觉得司马懿出征的理由太牵强了。即使为社稷想,必发大兵救樊城,派一上将则可,何须太傅亲征?

可是,六十三岁的司马懿还是不顾远征劳顿,率领数万大军进发樊城。

朱然没想到自己竟把敌军的头号元老惹来了。他深知司马懿有备而来,而己方士气已竭,于是找了个月黑之夜,拔营撤退。司马懿得报,立即派出精锐骑兵追击,一直追到边境上,斩杀敌军千余人。堂堂太傅大人,以绝对优势兵力,对付无心恋战的归师,这并不算是什么战功。但是,司马懿在上报的时候,把战绩夸大了十倍,成了“斩获万余人”。

安稳了两年,到了秋天,司马懿又出征了。

这次出兵的理由更加勉强。

孙吴的军界新星诸葛恪率军在皖口屯田。皖口与曹魏接壤,是双方必争之地。诸葛恪骚扰边疆,派轻兵袭击舒县,把那里的人民抢掠到了皖口。司马懿上奏请求领兵攻打诸葛恪。诸葛恪当时只是屯田而已,对北伐并无大规模进攻,至于太傅老人家亲自出战吗?

有人提醒司马懿说:“诸葛恪这人不简单,小时候是神童,长大了是天才。他占据坚城,军粮充足,我方孤军远攻,吴方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形势对我们不利。”

“江东逆贼擅长的是水战,现在我去攻打他们的城池,以观其变。若诸葛恪用其所长,弃城奔走,这算是妙招。若诸葛恪胆敢固守,冬天湖水变浅,战船不能通过,他们势必放弃水战,与我们进行他们不擅长的陆战,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利的。”深谙军机的司马懿,说出的话无可反驳。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司马懿又一次率领大军出征。

诸葛恪奇怪自己不过是小打小闹打了几仗,怎么就把鼎鼎大名的司马懿惹来了呢?他不敢怠慢,急忙请求援兵。孙权说:“应该先问问天帝再说。”

孙权请巫师询问一下天帝的旨意。巫师来了,紧闭双目,浑身颤抖,念咒作法,做出努力与天帝沟通的样子。片刻工夫,巫师的身体不颤抖了,眼睛睁开了,表明他与天帝的沟通完毕。

“云气不利,忌兴兵,兴则遭受天谴。”巫师严肃地说。巫师招摇撞骗全靠察言观色,也许他看出了孙权其实是没有信心与司马懿决一雌雄的,所以迎合他的心理特意这样说的。

天命不可违,诸葛恪你撤兵吧。司马懿兵至舒城,诸葛恪未战先怯,把营寨和军粮放把火烧了,弃城而走。

两次出征,对方都是不战而退。第一次勉强追上人家,就像是送行一样,与跑得慢的老弱病残打了一仗。第二次干脆连孙吴士兵长啥样都没见到,人家就退了。看来,司马懿的这两次出兵,都是小题大做。这两次出征完全可以没有,如果真有,那也不该是司马懿亲征。

可是,司马懿在失去对宫廷和皇帝的控制权之后,绝对不能再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他违众出征,就是为了宣示持节都督天下兵马的权力和能力。

这次兵至宛城,虽然连仗也没打一场,但是诸葛恪很配合地撤退了,所以司马懿的战报上,少不了说是如何如何运筹帷幄,逼退吴贼。

即刻回去,反而显得胜利来得太容易些,那就在外面羁留些许时日,渲染一下出征的艰难吧。司马懿在淮北部署屯田事务。司马懿上奏朝廷的理由,是灭贼之要在于蓄积粮谷,因此要大兴屯田。早在六七年前还当太尉的时候,司马懿提拔了一个放牛娃出身、说话结巴的大将,这人姓邓,名艾。以为讨伐东吴做准备的名义,司马懿让邓艾率军屯驻淮河,部署军队,兴修了淮阳渠和百尺渠,又在颍水两岸围水造田万余顷。司马懿的规划是从扬州州治寿春直到京城洛阳的千里途中,要遍布屯田军民,征则能战,闲则种粮。

司马懿这一招,一箭双雕。从为公的角度说,以后北方征讨东南,大军兴众,水路畅通而舟师直到江淮,一路无忧军粮。从为私的角度说,司马懿以军屯的名义,掌控了数万军队,这是他对抗曹爽的底气所在。在他的授意下,邓艾争取到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的军屯人数。一旦京城有变,这五万人马就能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由司马懿亲信邓艾统率,一马平川地直逼洛阳。

肤浅的曹爽,看不透司马懿为将来反戈一击而布下的局。但是司马懿再次凯旋,声誉更隆,曹爽因此坐立不安。他想东施效颦,在战场上赌一把,压一下司马懿的风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