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三寸舌巧施连横策的故事

三寸舌巧施连横策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三寸舌巧施连横策战国中后期,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成为各个国家生存的砝码。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用嘴吃饭的人,并且三寸不烂之舌变成了一门政治艺术,对各国的局势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而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联合,进攻其他弱国,则被称为“连横”,这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而张仪,就是连横的主要代表人物。至此,“合纵连横”已成为战国外交纵横捭阖的主要方略,一纵一横,其声势足以影响各国。

三寸舌巧施连横

战国中后期,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成为各个国家生存的砝码。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用嘴吃饭的人,并且三寸不烂之舌变成了一门政治艺术,对各国的局势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这其中的人物以公孙衍、张仪和苏秦为代表。

张仪是尤为成功的游说家,他以秦国的发展壮大为中心,用自己极佳的口才轻易地屡次使楚、韩、魏、齐等国臣服在秦王的脚下。

张仪为什么如此巧舌如簧?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审时度势、洞察人性,他知道如何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效。虽然,他年轻的时候也有过落魄甚至屈辱的日子,但后来却名震中原。

初露辩才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就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之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也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而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联合,进攻其他弱国,则被称为“连横”,这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

到了战国晚期,乐毅破齐,齐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赵国严重削弱,秦国取得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合纵连横”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被称为“合纵”;秦联合东方某一弱国对付其他弱国,被称为“连横”。于是,一批对当时的国家之间的政治形势非常熟悉、善于辞令和权术、能够从中获取功名利禄的说客便应时而生,史书上称他们为“纵横家”。

而张仪,就是连横的主要代表人物。

张仪生于魏国,魏惠王在位时,张仪不得任用,于是带着妻子入荆楚寻求功名。此时楚国的令尹是昭阳,权势很大,张仪便投昭阳门下为客。昭阳奉楚威王之命,率兵打败越王无疆,越国灭亡,原吴国属地全部归了楚国,楚国版图扩展很大。楚威王非常器重和赏识昭阳,赐给他万里挑一的宝物和氏璧。

这天,昭阳宴请好友与家臣。谈笑间,他让人取来和氏璧,让众人传看玩赏。但是不久之后,众人的目光被大厅外水池里的一条大鱼吸引住了。那条大鱼突然跃出水面数尺,紧接着又是数条大鱼跳出水面。待骚动慢慢平息后,和氏璧却不知传到谁的手里不见了。昭阳十分扫兴,但也不好意思得罪客人,只好让客人先走,留下家臣们查找。于是张仪就走了霉运。因为众人见张仪穷酸小气,都有意无意地暗示张仪偷了宝贝,后来连昭阳也起了疑心。随即昭阳派人鞭打张仪,逼他承认。张仪没有偷宝,不承认这一切,被打得遍体鳞伤,快没了呼吸。昭阳见问不出什么,只好让人把垂死的张仪送回家去。

张仪的妻子见丈夫被打成这个惨样,心疼不已,不禁放声大哭。过了一会儿,张仪睁开眼,问妻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看了看他的舌头,点了一下头。张仪有了些笑意,他轻轻地说:“只要舌头在,我就不怕。”

这件事虽然可能是杜撰,但可见张仪非常在意自己的辩才。

张仪在楚国受此侮辱,就暂时回到了魏国。过了几年,张仪西行入秦,秦惠王起用了他。张仪向惠王上书说:“要想使秦成霸王之业,应攻赵、亡韩,使楚、魏两国臣服,齐、燕归附而不敢生非分之心,这样的话,必须采取连横战略。”

秦惠王对张仪的建议深为赞许。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连横战略成为秦国的杀手锏。这个杀手锏只要握在张仪手里,就有无穷的威力。

魏国经过桂陵、马陵之战,一直处于战争的烽火之中,虽然也有得胜之时,但惨败居多,损耗惨重。鉴于张仪的情况,魏国的相国惠施建议魏惠王屈节朝齐,以赢得两国息兵。但数年后看,魏的局面并无起色,魏惠王生气地逐走惠施,请回张仪,任命他为相国。而这正中张仪的下怀。

张仪在魏国活动四年,始终围绕一个目标行动,那就是促使魏国依附秦国,从而迫使其他国家效法魏国。张仪身居魏相国之职,其活动能量很大,对各国的威胁更大,因而遭到各国越来越强烈的抵制。公元前319年,齐、楚、燕、韩、赵五国公开支持公孙衍合纵政策,迫使魏国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被逐回秦国。公孙衍以魏国为本,召集齐、楚、燕、韩、赵共五国联军伐秦。次年,联军不敌勇猛的秦军,最终被击败。

至此,“合纵连横”已成为战国外交纵横捭阖的主要方略,一纵一横,其声势足以影响各国。而打败五国联军的秦国,抓住东方暂无大的战事之机,更进一步地向西方和西南方扩展,从而获得了广阔的战略腹地和物质基础,为对其他诸侯国进行兼并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巧言欺楚

秦国的国力更加强盛之后,正欲打算攻打齐国,却没有料到齐国和楚国结成了联盟。张仪要推行连横战略,非拆散齐、楚联盟不可,于是他就到楚国游说楚王。张仪到了楚国后,用重金贿赂楚怀王的宠臣靳尚,通过靳尚,很快见到了楚怀王。

张仪对楚怀王说:“秦王派我来跟贵国交好,愿大王好好听取我的意见。秦与楚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大王如能听臣之言,臣即请将秦太子送到楚国当人质,楚也请将太子送到秦为人质,同时将秦公主送给大王,侍奉左右。”

楚怀王说:“秦、楚交好固然吸引人,但秦王总盯着别国的土地,不给就动武,谁敢和他好呢!”

张仪看透了怀王的贪婪无能,他不动声色地说:“如今天下七分,只有秦、楚、齐三国可以称雄列国。秦、齐联合起来,齐就强大于楚,秦、楚携手,楚则比齐强。如果大王能与齐绝交,秦必与楚和好,还愿意将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献给大王。楚国可得三样好处:一是削弱了齐国,二是得土地六百里,三是博得了秦王的信任。一举三得,大王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贪婪的楚怀王被六百里土地所吸引,马上向群臣宣布此事。群臣都向怀王贺喜,只有陈轸向楚怀王表示哀悼。

陈轸说:“天下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呀?依我的看法,商於之地大王不可能得到,而且,齐、秦两国还会由此联合。齐、秦一联合,楚国可就倒霉了!”

楚怀王马上问:“有什么根据吗?”

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背后有齐国。现在楚国与齐国绝交,那么楚国就会孤立无援。秦国怎么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并奉送六百里商於之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必定会背叛大王。这样,楚国北与齐绝交,西又有秦国之患,它们两国必定都会犯境了。大王不如表面上与齐绝交,暗中却与齐修好,然后派人随同张仪到秦。如果秦给了我们土地,再与齐绝交也不晚;如果不给我们土地,我们就与齐暗中联合,再作主张。”

楚怀王不听。他一面将楚国的相印授予张仪,一面与齐断交,并派一名将军逢侯丑随同张仪前往秦国接收土地。

逢侯丑受命随张仪前往秦国,很快就到了咸阳城。两人落脚后,举杯痛饮了一番。张仪假装喝多了酒不小心摔了一跤,被人送去医治,逢侯丑只好独自住在客店。谁知,张仪这一去再难见面,逢侯丑多次登门求见都被挡了回来,一拖就是三个月。逢侯丑无奈只好上书秦惠王。秦惠王传话说:“张仪的话一定会照办,可是楚与齐绝交不彻底。我不能简单从事,等张仪病愈后再考虑。”

逢侯丑只好回楚国向楚怀王如实复命。楚怀王愚蠢至极,竟听信秦王的话,打发使者到齐国辱骂齐宣王。齐宣王愤怒到了极点,随即遣使到秦,跟秦国约定攻打楚国。

张仪不见逢侯丑的原因就在于此,就是要拿六百里之地把楚怀王的胃口吊起来,使之尽快与齐国决裂。而等到逢侯丑再回秦国,一见张仪便提商於土地一事的时候,张仪却故作惊讶地问:“为什么将军还在这里闲逛,难道那块土地还没有接收吗?”

逢侯丑回答说:“秦王说要等你病愈才谈,请你现在与我一同见秦王。”

张仪说:“我把自己的封地献给楚王,不用秦王恩准。”

逢侯丑有些不相信张仪的话,问:“您自己的封地?”

张仪狡黠地说:“我情愿将封地商於之地六里献给楚王。”

逢侯丑出了一身冷汗,他连忙质问张仪:“明明是六百里,你怎么能说六里?”

张仪正色对逢侯丑说:“秦国的土地全是靠打仗得来,哪能白白送人?别说六百里,六十里也不行!我说的是六里,是我的封地。我把封地送给楚国,我是心甘情愿的。”

逢侯丑知道大事不妙,赶紧回到楚国把事情如实告诉楚怀王,楚怀王这才知道上当,除了大骂张仪无耻别无办法。

楚怀王越想越气,就于公元前312年,起兵十万,向秦发起进攻,以报被戏弄的仇恨。秦国知道楚必起兵伐秦,早已做好战争的准备。与此同时,齐宣王也派大将领兵攻楚。在两国强师的夹击下,楚军的命运可想而知,最后惨败,阵亡将士八万多人。秦、齐联合击败楚军的消息传开,其他国家也趁火打劫,出兵进攻楚国。无奈之下,楚怀王只好派大夫屈原到齐谢罪,派陈轸到秦求和,情愿再割两城给秦,以求国家能够安定下来,休养生息。

秦惠王表示不需楚国再割城池,只要楚王同意把商於之地换成楚的黔中地方,秦军便可以不再进攻。楚怀王并不在乎土地,这时他最恨的人是张仪,只要能够杀了张仪,一切代价都在所不惜。楚怀王派人通知秦惠王:“土地也不用调换了,只要秦王交出张仪,楚国情愿把黔中之地送给秦王。”

秦惠王马上被难住了。他知道黔中是战略要地,但是,总不能就这样献出秦国的功臣吧?但是张仪却自告奋勇地要去楚国,他笑着说:“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我与楚国的靳尚相好,靳尚受楚王的夫人郑袖信任,而郑袖说的话连楚王都要听从。况且我是拿着大王的符节出使,楚国怎敢杀害我呢?即便杀了我,秦国也会得到黔中之地的!大王放心吧!”

张仪计划从怀王宠臣靳尚、宠姬郑袖身上打主意,这样,不但自己的性命可以保住,还可以使秦得到更多的好处。

张仪一到楚国,马上就被关押起来。消息传到靳尚耳中,靳尚很是不安。他曾接受过张仪不少馈赠,于是就暗中探望张仪,张仪让他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

于是,靳尚偷偷地拜见怀王的宠姬郑袖,非常忧虑地说:“如今张仪被大王囚禁,对秦王触动很大。秦王不能坐视不管,为了能够让张仪回秦,秦王不惜挑选绝代佳人送给楚王以换回张仪。大王一旦见了秦女,考虑倚秦自重,必然将秦女扶正。那时就会疏远夫人了,夫人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啊!”靳尚的这一席话,把郑袖说动了。两个人便一起劝楚怀王放张仪回秦。楚怀王于是糊里糊涂地放了张仪,再一次被天下人耻笑。

离秦相魏

张仪回到秦国后非常风光。秦惠王依张仪的建议退兵楚国,同时考虑到秦对新近占据的汉中实际控制能力不够,便主动退还给楚国一部分汉中土地。秦惠王的这一决定,使张仪连横之策显得更为灵活有力。

秦、楚两国停止战争,迅速和好,使得昏昧无能的楚怀王竟认为张仪办事厚道,够朋友,昏头昏脑地就把自己捆在了连横战线上,不与其他国家结盟。秦惠王深感连横的威力,赏赐张仪五座城邑,加封他为武信君。张仪俨然成为当时各国连横活动的领袖人物,可以说是权倾一时,名动中原。

秦惠王死后,太子继位,这就是www.guayunfan.com秦武王。秦武王性情直爽,尚武喜战,平素结交多是粗人勇士,当太子时就看不惯张仪摇唇鼓舌。这时,一些反对张仪的大臣也开始在武王跟前说张仪的坏话。张仪知道自己的官位恐怕保不住了,说不定连性命都不能把握,于是主动向秦武王提出到魏国活动。武王顺水推舟答应了张仪的请求,送他车马三十辆。张仪终于以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离开了秦国。

张仪到了魏国,被魏襄王拜为相国,张仪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和力量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久,齐国向魏国宣战,疲惫不堪的魏国顿感压力。魏襄王忧心如焚,忙请张仪一同商议对策。张仪劝魏襄王宽心勿躁,一切由他处理。

这时,已经有一个计划在张仪心中酝酿。张仪马上派人找来自己的心腹冯喜,让他扮成楚人到齐国。冯喜到齐国后,见到了齐宣王,恭维一番后,把话题引向齐、魏之间的战争:“我闻听大王恨透了张仪,不知是否当真?”

齐宣王咬牙切齿地回答:“我恨不能把张仪生吞活剥。”

冯喜不以为然地说:“大王果真恨他,就不会暗中助他一臂之力。要知道,没有大王支持,张仪难成好事。”

冯喜侃侃而谈:“我从咸阳来齐,在秦时就听说张仪离秦赴魏是个计谋。因为秦王料定大王恼怒张仪,张仪所至,一定招致大王的进攻。所以,秦王派张仪赴魏,使大王全力攻魏而无暇他顾,秦兵乘机攻打韩国,吞灭成周,取周天子而代之。这就是秦王资助张仪三十辆车马,派他到魏国的原因。如今大王果然发兵攻打魏国,难道不是支持张仪计划顺利实施吗?”

齐宣王被冯喜说得真假不辨,赶紧命令攻打魏国的齐军后撤,再进行从长计议。

张仪轻而易举地化解了魏国的危机,魏王对他十分信任,百姓们也非常依赖他。但是一年后,张仪就病死在魏国,一代纵横家终于停歇了他的舌头。张仪虽死,但是他为秦国制定并身体力行的连横方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是秦进行外交军事活动的主要措施。

在各国力量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七国中不论强弱都在寻找盟友来壮大自己,孤立敌人,这就产生了合纵连横活动。连横以秦为中心,涉及的国家不如合纵多,特别是张仪的连横活动基本上是以秦、楚、魏三国为主。由于各国强弱此消彼长,矛盾错综复杂,连横形势变化很快,各国的关系也是“朝秦暮楚”,今天是盟友,2017-02-20 成敌人。

张仪凭借着他的聪明大脑和三寸不烂之舌,始终使自己的政治生涯立于不败之地。他辅佐秦国,使之力量越来越大,对中原各国的控制越来越强。很显然,张仪在六国归秦的过程中扮演了积极、活跃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