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施权谋郑伯克胞弟的故事

施权谋郑伯克胞弟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施权谋郑伯克胞弟郑庄公作为嫡长子,并不受母亲武姜的喜爱,母亲喜欢的是他的弟弟共叔段,欲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逝世,庄公继位,武姜请求把制邑作为共叔段的封地。事实上郑国已经是二君并立的局势。“郑伯克段于鄢”——这是《春秋》上对这件事的记载,只有这么寥寥一句话。郑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倾吐了自己后悔的心声。从这以后,郑庄公和母亲恢复了母子关系。

施权谋郑伯克胞弟

郑庄公作为嫡长子,并不受母亲武姜的喜爱,母亲喜欢的是他的弟弟共叔段,欲立共叔段为太子。然而,最终还是郑庄公承袭了君位,共叔段被安置在京邑。

但是,问题紧接着来了:共叔段和母亲一直在明里暗里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郑庄公却没有把共叔段歼灭在势单力薄的时候,而是放纵他不断地发展壮大下去。郑庄公的隐忍和不作为会令他成为第二个鲁隐公吗?在这兄弟两个人的争斗之中,谁更顺应民心?

显然,郑庄公跟鲁隐公比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他心里在暗暗地下着一盘棋,他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可以直接将军的机会。

明争暗斗

郑国的君主之位传到郑武公这里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出生的时候,与一般人正好相反,脚先头后,武姜为此饱受折磨,因此给他取名为“寤生”。郑庄公年少时不被武姜所喜欢,武姜喜爱的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并且想让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没有同意。

武姜喜欢共叔段是有道理的,因为共叔段是一个有特点的人:其一、共叔段长得非常英俊貌美,貌美到什么程度?至少可以起到万人空巷的效果——这在《诗经》里都有具体的描述;www.guayunfan.com其二、共叔段非常强壮,能够徒手搏虎,可以说是一个果敢勇猛之人。鉴于此,共叔段被武姜所喜欢,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郑武公逝世,庄公继位,武姜请求把制邑作为共叔段的封地。郑庄公当然不会答应,因为制邑是有名的虎牢关,易守难攻,如果将来共叔段谋权篡位,制邑是一个很占优势的地方。于是郑庄公对母亲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不吉利,所以不能封。若是母亲想让我封其他城邑给弟弟,我都可以照办。”

武姜又要求把京邑封给共叔段,庄公有言在先,只能同意了。于是共叔段被安置在了京邑,被称为“京城太叔”。

共叔段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到了京邑后,他首先把城墙扩建了,这显然违背周朝的相关规定。郑国大夫祭仲对郑庄公说:“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郑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患呢?”

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

郑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共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有人对郑庄公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在郑庄公的放任之下,共叔段得寸进尺地收取两属的地方当成自己的封邑,这样,他的地盘从郑国西部和北部向东北扩展到了与卫国接界处。事实上郑国已经是二君并立的局势。有人又对郑庄公说:“可以除掉他了,如果让他继续扩大实力,他将得到众多的百姓。”

郑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团结众人,势力雄厚,反而会分崩离析。”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周朝的礼制早已经被忽略,兄弟争夺君位已经屡见不鲜。共叔段是明着修城郭、抢地盘,但郑庄公采取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策略,他放纵共叔段不断地发展下去。那么,他到底有何打算呢?

克段于鄢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囤积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准备偷袭郑国国都。而武姜就是共叔段的内应,她跟共叔段商议好偷袭那天派人暗中打开城门。

其实,郑庄公事先早已在京邑安排了密探,时刻监视着共叔段的情况。所以,这一切都逃不过郑庄公的眼睛。而郑庄公多年来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时机。他不但要在战争实力上有相对的优势,而且还要让天下人看到他讨伐、剿灭共叔段是有道理的,是正义的。这就是郑庄公韬光养晦的原因,可见,他是多么精明而有城府。

既然郑庄公知道了共叔段与武姜约定偷袭郑的日期,那么他便要行动起来了。于是,郑庄公命人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也都反对共叔段,于是背叛了共叔段,选择当内应。尽管共叔段准备得非常充足,但毕竟兵力相对薄弱,国人也不支持,于是很快就败下阵来。这年5月23日,共叔段率领残余部队逃到鄢。郑庄公当然不会放过他,派人追到鄢讨伐他。共叔段抵挡不过,于是又长途跋涉逃到别的国家,然而,最后他还是没逃出死在郑庄公剑下的悲惨命运。

“郑伯克段于鄢”——这是《春秋》上对这件事的记载,只有这么寥寥一句话。但这句话却意味深长:共叔段不遵守当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有失教诲,故意放纵共叔段与母亲的贪心,然后选择适当的时机狠狠打击,并没有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件事过去以后,庄公把母亲武姜囚禁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但是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很快便后悔了。

郑国的大夫颍考叔是一位有孝心的人,听到这件事后,就找机会献给庄公一些礼物,庄公在赏赐他吃饭的时候,颍考叔把肉放在一边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把肉羹带回去送给她吃。”

郑庄公说:“唉,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唯独我就没有!”

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

郑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倾吐了自己后悔的心声。

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不就跟誓词相合了吗?”

郑庄公听了他的话,就派人去挖凿隧道。后来母子在隧道内相见,郑庄公非常高兴。

从这以后,郑庄公和母亲恢复了母子关系。

由郑庄公克段于鄢这件事以及他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我们可知,到了春秋时代,所谓礼、孝、仁、义都已经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它们或是一种点缀,起到掩饰狰狞面目的作用;或是一种工具,使自己在争夺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或是一种枷锁,用来锁住别人的头脑和手脚。

郑国暂时和平安定下来,但这改变不了那个时代你争我夺的特征——郑庄公死后,郑国就乱了起来,他的八个儿子中有四个参加君位的争夺,斗得你死我活,结果最后有三个命丧黄泉,只留一人掌管国家。郑国抵挡不住这样的内部消耗,势力减弱下去。

正如孔子所说,那个时代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曾经很好地巩固了西周政权的宗法制度,到了春秋时代,它的作用很大一部分已经完结了。春秋的历史刚一揭幕,残酷的血腥斗争就迎面扑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