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下襄阳大元灭大宋的故事

下襄阳大元灭大宋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下襄阳大元灭大宋蒙古灭了西夏和金国,又降服吐蕃和大理,全面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抄。襄阳是南宋防御蒙古的最重要的据点,因此,首当其冲地成了蒙古攻击的目标。襄阳城中军民得知张顺等来到,喜出望外,勇气倍增,可惜张顺已被元军射死。襄阳失守,就等于南宋的大门洞开,南宋王朝的崩溃已是无可挽回了。自襄阳失守后,贾似道继续走投降路线,公然不计前嫌,重用怯战败将范文虎和叛将吕文焕的亲属。

下襄阳大元灭大宋

蒙古灭了西夏和金国,又降服吐蕃和大理,全面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抄。

忽必烈夺取汗位之后,又准备了三年,才以南宋扣押他的谈判代表郝经为借口,寻衅南下,举兵伐宋。

襄阳是南宋防御蒙古的最重要的据点,因此,首当其冲地成了蒙古攻击的目标。

襄阳地处汉水中游南岸,与北岸樊城相对,是扼守长江的屏障。金国灭亡之后,蒙古和南宋多次争夺襄阳,不过,从1239年孟珙收复襄阳以来,蒙古军一直未能得手。

1262年,忽必烈采用南宋降将刘整重贿襄阳守将吕文德在樊城开榷场的计策,在鹿门山筑起土城堡垒,遏制了宋军南北之援。刘整还向忽必烈献策,“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如覆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平”。

1267年八月,忽必烈的灭宋战争开始了。

破襄阳

1267年八月,忽必烈命阿术、刘整攻襄樊,揭开了长达六年之久的襄樊保卫战的战幕。

当时,襄樊号称城坚池深,兵储可支十年,两城相为固守,唇齿相依,两城的军民百姓,同仇敌忾,决心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

战争刚开始,虽然蒙古军用了筑堡垒、造舰船、练水军、绝援襄粮道等方法,使宋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但始终未能攻下。原因就是守军士气高昂。

1268年春,蒙古军调整了战略,以破襄必先破樊,发兵围攻樊城。宋将张世杰和围城的蒙古军在赤滩圃激战,结果失败。七月,守将夏贵率水军来援,于新郢袭击了阿术军,又败。入秋之后,贾似道命令范文虎来援,再败。范文虎轻舟逃走。到了年底,襄阳守将吕文德病死,弟吕文焕继为襄阳守将。

1269年春,南宋朝廷任命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率军支援襄樊。范文虎忌惮李庭芝立下战功,写信给贾似道,他在信中说:“我要是带上几万兵马杀进襄阳,一战就能取胜,我只希望你不要让我给李庭芝当部下。我如果取得胜利,功劳全归你。”贾似道也有贪天之攻,他听信了范文虎的话,真的让范文虎来牵制李庭芝。李庭芝多次提出要进兵,范文虎借口朝廷命令未到,拒不发兵,反而每天携带美妾骑马与娱乐,大敌当前,国破在即,范文虎不放在心上,倒是把给友军制造摩擦当成大事。

到了年底,忽必烈又增派史天泽到了前线。史天泽采用了张弘范的计策,多处筑城,截断襄阳的粮道。襄阳城内粮秣开始短缺。

1270年夏,各路元军同时包围襄阳。六月,范文虎的部队进抵鹿门,遭到元军的迎头痛击,范文虎的部队大败。范文虎借着夜色的掩护才逃脱,而所部的战舰和辎重等,全部被元军俘获。

1271年,襄樊已被困五年,城中缺吃少穿,所谓“兵储可支十年”显然是一句大话,但是,由于元军防守严密,外面无法接济。

李庭芝的部队在郢州(今湖北钟祥)驻扎,他知道襄阳西北有清泥河,便让匠人赶制了一百来艘轻舟,装载粮食和盐布等物,又重金招募了三千多个民兵,让张顺、张贵二人率领民兵,冒死突破元军防线,支援襄阳守军。

谁都明白这是一次怎样的军事冒险,因为元军在进出襄阳的河道里打了木桩,布上铁链,所以,船根本进不去,那么,当船夫的民兵也就没有生还的可能。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三千民兵,其实就是敢死之士,一个个摩拳擦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等到天色黑尽,夜幕降临,装载粮食和盐布的小船鱼贯而出,顺流入江。不久,就碰到了元舟封锁江口的铁链,民兵们用巨斧斩断铁链,元军见这些人不避刀剑,反而不敢上前交锋,于是,张顺率领的船队,在黎明前抵达了襄阳城下。

襄阳城中军民得知张顺等来到,喜出望外,勇气倍增,可惜张顺已被元军射死。

后来,张贵又派了两个民兵,泅水去范文虎的兵营,和他约定郢州发兵夹击。到了约定的日子,张贵率军突破元军防线,不料范文虎失约,战斗中,张贵身上受了几十处重创,力竭被俘,不降被杀。

1272年正月,元军采用了张弘范绝继襄樊水上联系的策略,又用西域回回炮攻樊城,于是樊城陷,守将范天顺战死。牛富率兵百余巷战,兵败投火自尽。

二月,吕文焕以襄阳投降元朝。至此,南宋的襄阳保卫战以失败告终。

襄阳失守,就等于南宋的大门洞开,南宋王朝的崩溃已是无可挽回了。

北风三吹白雁来

元人写过一首诗,题为《白雁行》,诗曰:

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江水干。

北风三吹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

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春水雁来还。

有人将诗歌作了有趣的解读,说“北风”是指蒙古,而“白雁”,则是伯颜的谐音。

伯颜的父亲是宗王旭烈兀的部下,伯颜从小在西域生活,元朝初期,旭烈兀派他去朝奏事,元世祖忽必烈见他相貌雄伟,说话也很直爽,满心喜欢,对左右大臣说:“这个人将来肯定能当王侯,就让他留下给我做事吧。”伯颜深谋善断,他帮助忽必烈处理的一些政务,干练而漂亮,大得忽必烈赞赏。忽必烈还给他当媒人,做主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女儿嫁给他,这足以看出忽必烈对他的关心有多么的无微不至了。1265年,担任中书左丞相,后迁中书右丞。1270年,改任同知枢密院事。

1273年六月,忽必烈汗任命伯颜为伐宋最高统帅,率军伐宋。伯颜分军二道:一道进犯淮西淮东,指向扬州;一道由他自己率领,沿汉水入长江,并沿江南下,直趋临安。

伯颜此来,就是要彻底消灭宋朝。

南宋的情况,是每况愈下。自襄阳失守后,贾似道继续走投降路线,公然不计前嫌,重用怯战败将范文虎和叛将吕文焕的亲属。这些人毫无胆识,一遇到元军攻打,不是一触即溃,就是叛变投降。

由伯颜亲自率领的一路元军,以襄阳叛将吕文焕为前锋,由襄阳顺汉水而下,随即包围郢州。南宋守将张世杰在汉水设防坚守,伯颜见状,干脆从旁近水道绕开郢州,部将问他,郢州是我们进出的咽喉要道,不拿下来,恐怕会是后患。伯颜说:“用兵缓急,我当然明白。攻城是战争中的下策,再说,我们这次出动大军,又不是为了要这座城。”

元军顺流而下,进逼沙泽。沙泽守将王虎臣、王大用坚决抵抗,元军用火炮焚烧民房,城破后,伯颜纵兵屠城。接着又包围新城。新城守将居谊拒不投降,还射伤前来劝降的吕文焕,后来因寡不敌众,居谊与三千守军将士全部战死。

伯颜指挥元军进入长江后,攻下要塞阳逻堡,南宋的汉鄂舟师统帅夏贵仓皇逃遁,汉阳、鄂州相继投降。伯颜派人镇守鄂州,然后挥师进攻湖南。伯颜亲自率军队沿江东下。黄州(今湖北黄冈)守将奕喜、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南)守将管景模、江州(今江西九江)守将吕师夔和安庆的守将范文虎,全都不战而降。沿江诸郡都是吕氏的亲属或旧部,也是贾似道重用、包庇过的将领,他们望风而降就不足为怪了。

1273年七月,度宗赵禥死,幼子赵为帝。朝政仍为贾似道控制。十二月,鄂州失陷后,贾似道在朝野舆论压力下,不得已出兵应战。第二年二月,贾似道率诸路精兵十三万,进驻燕湖,与夏贵兵合。同时又派宋京与伯颜议和,与1260年密约一样,许以输岁币称臣,被伯颜拒绝。贾似道不得不命孙虎臣统领步兵七万驻于丁家洲,夏贵以战舰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自率后军驻于鲁港。

双方发生交战,伯颜分步骑夹岸而进,又用战舰巨炮轰击孙虎臣军,孙虎臣军大乱,逃到鲁港。夏贵见孙虎臣的部队溃败,竟然也不战而逃,元军乘胜追击,宋军大溃,军资器械都被元军缴获了,贾似道则从鲁港逃到扬州。

这次战役后,宋军水陆两军的主力几乎全部丧失了。贾似道逃到扬州后,上书请迁都逃跑,谢太后不许。元朝派使者向贾似道索要郝经,贾似道大恐,将郝经遣还。宋廷谢太后命陈宜中担任丞相,陈宜中上书言事,先请斩贾似道。谢太后便罢了贾似道的官,流放到循州,在押解途中贾似道被杀。

元军乘胜沿江而下,太平、和州、无为等宋守将纷纷投降。元军直抵建康,宋沿江制置大使、建康守臣赵溍逃跑,建康失守。元兵又连取镇江、江阴、无锡、常州、西海州、广德等地。

临安危机,宋廷不得不发出勤王号召,但响应者甚少,只有张世杰和文天祥等少数宋臣起兵响应。

文天祥领兵至临安,宋廷命其驻平江。这时元军已攻克常州,过了独松关,前锋抵达皋亭山(今杭州东北三十里)。丞相陈宜中命文天祥弃平江、守余杭。1276年正月,由张世杰率领,背城一战,帝后入海逃难。但南宋朝廷无心抵抗,未久,陈宜中逃奔温州,张世杰领兵南下。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宋廷派遣宗室赵尹甫、赵吉甫等,携传国玉玺和降表等,赶赴元营,向伯颜投降。伯颜接受了南宋降表,谢太后命令文天祥,用右丞相兼枢密使的官衔,到元营讲和。文天祥在皋亭山和伯颜抗争,伯颜将其拘捕,押解至镇江。

二月,宋恭帝赵正式上表投降,元朝将临安改为两浙大都督府,命忙兀台、范文虎等入城接管,至此,南宋灭亡。

三月,伯颜入临安,赵、全太后、谢太后都被押送至大都。

在伯颜占领临安的同时,江东、江西、湖南诸路也多半被元军占领。而伯颜所部攻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余县,可谓功勋卓著。

苦撑残局的忠臣烈士

临安失陷,并不意味着战火熄灭,相反,悲惨壮烈的抗元斗争,仍在各地继续。

扬州守将李庭芝曾是孟珙的部下,孟珙死后,在扬州驻守多年。襄阳失守前,蒙古军队曾企图攻占扬州,但李庭芝一面坚壁固堡,招收流民,组织防御,一面修筑民房,免除税收,恢复盐业等生产;襄阳危急时,他曾率军前往支援,却遭范文虎等人排挤、拒绝;襄阳失陷后,元军大举围攻扬州,当时贾似道兵败如山倒,沿江诸郡,或降或遁,独李庭芝坚守的扬州,依旧巍然屹立。元朝派南宋降人前来招降,他一概杀叛焚书,态度十分坚决。临安失陷后,谢太后和赵曾两次以诏书命他投降,声称:“现在我们都已臣服,你还为谁防守?”李庭芝以射杀来使作为回答。

李庭芝坚守扬州,是因为周边的高邮、宝应、通、泰、真州也都在继续坚守,并且他们都拿出粮草支援扬州。元军在扬州周围设南北两营,早晚合哨,死死围困,但各地人民仍不顾危险,趁哨过之时,以物资支援守扬军民。元军攻扬主帅阿术,驱使夏贵的降兵到扬州城下以示夏贵已降,又派使者来招降,被李庭芝杀了;阿术又奉诏赦他杀使、焚诏之“罪”,劝他投降,又遭拒绝。由于扬州周围州县相继失陷,城内粮尽,有的士兵烹子而食,仍然坚持每天苦战。

1275年七月,益王赵昰诏李庭芝南下会合。李庭芝命令朱焕守扬州,他准备率领七千军队经过泰州入海。谁也没想到,李庭芝前脚离开扬州,朱焕后脚就献城降元,元军随即在泰州包围了李庭芝的部队,陷入绝境的李庭芝被俘后,死在扬州。

临安投降前夕,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到温州。1276年五月,赵昰在福州即位,称为端宗。

文天祥在被元军押送至真州途中脱逃,经商邮航海至温州,旋即赶赴福州,被赵昰任命为右丞相,与张世杰、陆秀夫等抗元将领会合在一起。

当时,元军已占领广州,两淮地区和四川也失陷,元军开始压缩对南宋的包围圈,文天祥仍抱着“但今身未死,随力保乾坤”的决心,竭尽全力以图收复失地。冬季来临之后,文天祥率军入赣,相继收复宁都、雩都,江西多地起兵响应,一时军心大振。

但是浙江与福建方面的战事却十分不利。十一月,赵昰从海上逃到泉州,又逃奔潮州。1278年年初,赵昰逃到广州,又逃至硐州(今广东硐州岛)。

四月,惶惶不可终日的赵昰病死后,广王赵昺即位,五月,改年号为祥兴元年。六月,移驻广东新会海中厓山。元朝派遣张弘范率水陆联军两万南下,攻陷了沿海的漳州、湖州、惠州、潭州、广州、琼州等地,十二月,文天祥被捕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

1279年正月,忽必烈破格任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率元军进攻厓山,张世杰将千余艘战船联结起来,筑成水砦,打算死守。张弘范命令元军封锁了海口,断了南宋军的补给,士兵们饥渴难当,只能用头盔舀着苦涩的海水来解渴,海水喝进肚子里,会引起肠胃不适,马上引起呕吐,就是在这种极其艰困的处境下,张世杰仍然率领士兵们,顽强地保卫着漂泊在大海上的南宋朝廷。

张世杰的联船为阵的做法,容易让人想起三国时曹操在赤壁的做法,自然也容易让人想www.guayunfan.com出破阵的办法,所以,张弘范也来了一招火攻计,一把火烧退了南宋军的舰阵。

二月六日,张弘范挥军总攻,此时的南宋将士极度疲弱,他们身上除了顽强的精神意志,确实没有战斗的力气了,于是,宋军大败。陆秀夫见大势已去,无法脱身,索性抱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将士的亲眷们见皇帝死难,也纷纷投海,以身殉国。

张世杰没有自杀,他护着杨妃,杀开一条血路,拼命突破重重包围。他想召集旧部,寻找赵宋皇族后裔,伺机东山再起。不幸的是,他在海上遭遇了飓风,战船被飓风掀翻,张世杰等船上人员,全被淹死。

随着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死亡,南宋的残余部队就这样被元军和大海无情地吞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