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郭子仪轻装赴敌营

郭子仪轻装赴敌营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郭子仪轻装赴敌营唐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平息安史之乱立有大功[16],却被人诬告谋反,在朝廷得不到申张。郭子仪命令将士严加防备,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郭子仪决定亲赴回纥军营。众部将赞同郭子仪的果敢决定,请求选派五百名铁骑兵作为他的随从警卫。抵达回纥军营附近,郭子仪令随从前去通话。药葛罗见郭子仪轻装而来,只好放下弓箭,迎上去施礼。药葛罗表示乐意配合唐军攻打吐蕃军以谢罪,郭子仪随即送给回纥军三千匹彩帛以慰问。

郭子仪轻装赴敌营

唐朔方(治所位于今宁夏区灵武市西南)节度使(军政长官)仆固怀恩为平息安史之乱立有大功[16],却被人诬告谋反,在朝廷得不到申张。www.guayunfan.com唐广德二年(764年)八月,仆固怀恩引诱回纥、吐蕃(位于今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省部分地区)两国出动十万兵士,在西部地区发动叛乱。消息传到京都长安,唐朝廷上下大为震惊。十月,仆固怀恩领叛军与回纥、吐蕃军队进逼奉天(位于今陕西省乾县),唐京都实施戒严。河中(唐方镇名,治所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节度使郭子仪领军至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位于今陕西省乾县西北)以南将叛军击退。

永泰元年(765年)八月,仆固怀恩诱使回纥、吐蕃等国数十万军队再次向东进犯。九月,仆固怀恩得急病而死,回纥、吐蕃军队仍然继续东进。吐蕃十万兵士抵达奉天,京城一片惊恐。危急关头,郭子仪奉命率万余部众守卫泾阳(位于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抗击回、吐两国入侵军。十月丙寅(初八)日,回纥、吐蕃联军围攻泾阳。

郭子仪命令将士严加防备,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他得知吐蕃、回纥两国军队在仆固怀恩死后相互争长,便设法对他们进行分化。郭子仪派部将李光瓒等人前往驻在城西的回纥军队游说,回纥军主将药葛罗不相信郭子仪亲临前线,对李光瓒说:“如果郭子仪真的在这里,我愿意见见他。”李光瓒回去向郭子仪报告。郭子仪决定亲赴回纥军营。他对众部将说:“眼下我们寡不敌众,难以凭借武力取胜。前几年,我们曾同回纥缔结和约,交情还是有的。我亲自前往回纥军营,以大义劝说他们,有可能不战而胜。”

众部将赞同郭子仪的果敢决定,请求选派五百名铁骑兵作为他的随从警卫。郭子仪说:“这样做恰恰会害了我。”郭子仪的儿子郭晞拉住其父的乘马劝说道:“他们是虎狼之辈,父亲大人是一国元帅,怎么能自己上门成为敌人口中之食呢?”郭子仪对他儿子说:“眼下要是交战,敌强我弱,我们父子俩势必都会战死。那样,国家的危难就会加重。我亲自去他们那里,以真诚相见,或许能说服他们。如果我此行能同回纥将领结盟,共同攻打吐蕃,那就是国家的福分了!假如此行不能成功,纵然我被他们杀死,我们全家还可以保全。”郭晞仍然拉住其父的马缰不放,郭子仪挥鞭抽打儿子的手,喝令他走开。之后,他带着几名随从,策马扬鞭,出城而去。

抵达回纥军营附近,郭子仪令随从前去通话。回纥将士听说郭子仪真的来了无不大吃一惊。药葛罗双手执弓,箭在弦上,站在军阵前等候郭子仪上门。郭子仪见此情况,从容自若,老远便脱掉盔甲,放下长枪,不慌不忙地朝药葛罗走去。药葛罗见郭子仪轻装而来,只好放下弓箭,迎上去施礼。

郭子仪还礼后,拉着药葛罗的手说:“当年,你们回纥出兵参与我们平叛,帮了唐朝大忙。唐朝对你们的报答也不算薄。如今,你们放弃前功,帮助仆固怀恩叛乱,与唐朝结怨,这对你们并没有好处。2017-02-17 ,我特意到你们军营来,只想把道理问个明白。我既然只身来到你们这里,就由你们处置了。”

药葛罗为郭子仪的慷慨大义所感动,连忙解释说:“是仆固怀恩欺骗了我,说大唐天子已经驾崩,郭子仪元帅也已经去世,大唐没有作主的人了,所以我才被他骗来。我听说大唐天子仍在长安,仆固怀恩已为苍天所杀,元帅您如今亲自统率军队,我们怎能与令公您交战呢?”

郭子仪乘机数说吐蕃军的暴虐,称他们抢劫的财物牲畜,本来都是上天赐给回纥的,回纥军应当联合唐军,夺取本应属于自己的财物。药葛罗表示乐意配合唐军攻打吐蕃军以谢罪,郭子仪随即送给回纥军三千匹彩帛以慰问。药葛罗与郭子仪举杯共饮,“誓好如初”。

吐蕃将领获悉回纥与唐朝联兵,连夜率军逃遁。药葛罗率军追击,郭子仪令部将白元光率精锐骑兵协同其作战,在灵台西原(位于今甘肃省灵台县境内)消灭数万吐蕃兵,截获其抢劫的四千多名妇女和大批财物。接着,他们又联合进击,夺回被吐蕃军占领的泾州(治所位于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击溃了吐蕃军队。

当月十八日,仆固怀恩部将张休藏等人见大势已去,率领叛军向朝廷军投降。唐代宗随即下令解除京都戒严。至此,仆固怀恩策划的叛乱完全平息。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传》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七《郭子仪传》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二《仆固怀恩之叛》

【简评】

宋代学者欧阳修评论说:郭子仪“被围泾阳,单骑见虏,压以至诚,猜忍沮谋”,“忠贯日月”(《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七)。

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回纥要郭汾阳相见,汾阳知战之必败,而唯以身往赴之之一策,可以抑锋止锐而全宗社。于斯时也,固不谓往之必死也,亦不谓往之必不死也,虽死而无所恤焉而已。故药葛罗情穷而辞屈,慑于其不畏死之气,则未知杀公以后胜败奚若,而心已折、气已馁矣。决于死,则情志定;情志定,则神气平而条理现。免胄投枪之际,一从容就义者大雅之风裁也。”(《读通鉴论》卷二十三《代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