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劳军鞋的故事_岑溪人民抗日史

劳军鞋的故事_岑溪人民抗日史

时间:2022-07-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劳军鞋的故事_岑溪人民抗日史1938年10月下旬的一天,永业区政府大门外,锣鼓声震天响,人声喧哗。原来是筋竹乡的妇女要把她们制作的、用于支援淞沪作战中国军人的劳军鞋,交给永业区各界抗日救国分会,然后转交岑溪县各界抗日救国会再送省第四集团军司令部,直运前线劳军。是年,全县共收到劳军鞋2万多双。

劳军鞋的故事_岑溪人民抗日史

1938年10月下旬的一天,永业区(今筋竹镇)政府大门外,锣鼓声震天响,人声喧哗。在筋竹乡乡长陈自楠带领下,100多个身体硬朗、穿着朴素的妇女,各携一个篮子,每个篮子装着30至40双新作的布鞋,每双布鞋都系上写着“毋忘七七、毋忘国耻”和“英勇杀敌,打败日寇”的黄色布带,她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永业区政府。原来是筋竹乡的妇女要把她们制作的、用于支援淞沪作战中国军人的劳军鞋,交给永业区各界抗日救国分会,然后转交岑溪县各界抗日救国会再送省第四集团军司令部,直运前线劳军。

提起筋竹乡妇女制作这批劳军鞋的来历,有个小故事:那是1938年8月下旬的一天,新任筋竹乡乡长陈自楠,到筋竹街一家商铺买布缝衣服。此时,他看到老板娘和她的媳妇正在铺面(店内)纳鞋底。陈乡长说:“大娘,纳鞋底做新鞋呀,给谁穿呀?”老板娘说“有个侄仔在部队当兵,寄信回来说,要去北方打日本鬼子,叫做两双布鞋给他”。陈乡长沉默一下,崇敬地说“啊,是做军鞋呀!”答:“是呀。”乡长问:“做一双鞋要多少天?”答:“如果打好布扑(即把多层碎布用米浆糊叠至一定厚度晾干)剪成鞋底样,包括纳鞋底在内,需要两天至三天时间”。乡长不再出声,交钱后拿他所买的布料就走了。

第二天,陈乡长在乡政府召开筋竹街和邻近几个村的村(街)长会议,并要求各村(街)长都带上几个妇女代表参加。会议的内容就是,由各村发动妇女做劳军鞋。全乡共做3777双(意为1937年7月7日),鞋底、鞋面的布料由各商家捐赠,做鞋针线由各接受任务的家庭自备,鞋的规格按20岁至30岁成年人的脚分大中小3号,要求10月底前完成任务。会后,由各村(街)参加会议的妇女代表,串联发动各家庭妇女自愿做鞋,乡政府负责把商家捐赠的布料按做鞋任务分配到各村各户。鞋做好后,由村长收集统一交乡政府,乡政府验收合格后,请来永业中心校的老师,用黄布条写上上述标语口号,然后系扎在每双鞋上。于是,就出现了乡长带领百多名妇女到永业区政府送劳军鞋的热闹场景。正是:乡长热心抗日事,妇女用心做军鞋;针针线线连前线,誓要打败日本鬼。

1939年春,第三届广西学生军进驻岑溪后,分驻县城、水汶、南渡、永业、归义、北梨等乡及圩镇,开展宣传抗日救国活动。6月,学生军根据团部指示,在纪念“七七”抗战两周年前后,开展一次捐钱献物,慰劳前方将士的活动。学生军即组成募捐队,与各界阶层群众、商铺、手工作坊签订抗敌捐献公约,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时正值早稻开镰头日全部捐出,作为抗战献金交给政府。各商铺的商家店主、手工业者(裁缝、铁匠、木匠)则按月捐献,少的三五个银圆,多的十个至二十个银圆不等。许多农村妇女也自动组织起来,制作劳军鞋作慰劳品。是年,全县共收到劳军鞋2万多双。(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