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堡子坪的传说

堡子坪的传说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堡子坪的来历很久以前,阴平上城堡子坪是尤氏白马人居住的地方。这便是如今的堡子坪村。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堡子坪村里尤姓、尚姓、毛姓三个族的白马人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由于堡子坪村由三个姓氏的白马人家组成,所以每年春节期间寨子里跳面具舞池哥昼,舞队中的昼哥有三个,分别代表三个姓氏的白马人家。关于堡子坪村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堡子坪的传说_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

堡子坪的传说

堡子坪坐落在岷堡沟河流域,背依都岗山,面临岷堡沟河,有五十多户人家。这里的一山一石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堡子坪的来历

很久以前,阴平上城堡子坪是尤氏白马人居住的地方。距县城四十多里的石坊乡邓草坝村居住着不同的民族,其中也有不少尤姓白马人家。后来,他们相继迁居到数十里外的岷堡沟北面的都岗山半山坡上定居了下来,把堡子坪的寨名带到了这里。再后来黄姓人家迁到了岷堡沟。几乎就在同时,白马河流域的朱林坡的一些马姓、朱姓、杨姓白马人,也迁居岷堡沟,分别在堡子坪对面的两个山头定居下来。马姓人家改姓尚,朱姓人家改姓尤,杨姓改姓毛。

这样一来,尤姓、尚姓、毛姓,三族的白马人家,各居住在一个山头上,都有十余户,相互毗邻,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成了三个白马山寨相互联系的唯一纽带,一山能喊应,相见得半天。那时,还没有火柴,白马人生火只能靠“火种”,即在火塘里埋下木柴的余烬,当地人俗称“火石子”。需要点火时,用嘴吹燃火石子,燃起火苗后,再点燃柴火。需要移火种时,用火石子点燃形状像蜡烛一样的破布卷,吹燃破布卷,燃起火苗,便可点燃柴火。

三个山头的白马山寨,无论那一个寨子断了火种,另一个寨子便会传递过来。传递火种的方法实在很是特别:将点燃的破布卷绑在狗尾巴上,然后给狗打一个手势,狗便沿着山道迅速跑向对面山寨,就像是火炬手一样,完成了传递火种的任务。

后来,三个山头的白马人家都感到居住分散带来的困难,几乎同时相中了附近一块建村寨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大片可供开垦的耕地,而且离水源也近。于是,三个山头的白马人家,陆续搬迁到了这个地方。这便是如今的堡子坪村。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堡子坪村里尤姓、尚姓、毛姓三个族的白马人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由于堡子坪村由三个姓氏的白马人家组成,所以每年春节期间寨子里跳面具舞池哥昼,舞队中的昼哥有三个,分别代表三个姓氏的白马人家。

白马人在堡子坪开荒种地,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加,发展到拥有七十多户人家的寨子,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白马山寨。

关于堡子坪村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很久以前,朱林坡寨子里有一户马姓人家,家中有两弟兄,都是好猎手。有一天,两弟兄进山打猎,发现了一只猎物,便放出猎狗去撵,撵来撵去,竟然一直撵到了数十里外岷堡沟的一个半山坡上,最终猎物还是逃走了。

两弟兄虽然没有打到猎物,却意外地发现脚下的这块地方,不仅平坦的地方可以兴建寨子,而且周围还有大量肥沃的荒地可供开垦,同时还有良好的水源。两弟兄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样的感叹:“真是一个好地方。要是在这里建一个白马山寨该有多好啊!”

白马人时兴穿蛙鞋,两弟兄也都穿着蛙鞋。弟兄俩坐在地上歇息时抖蛙鞋,不经意间抖掉了蛙鞋里的燕麦草,里面有不少燕麦粒掉在了地上。两弟兄商定,这些燕麦粒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出禾苗,第二年每株燕麦上长出一个穗子便罢,如果每株都长出六个穗子的话,就说明这个地方是个庄稼生长的好地方,他们就搬迁到这里来居住,同时动员寨子里的其他一些白马人家,也搬迁到这里来居住。

第二年,燕麦成熟的季节,两弟兄再次专程来到这里,眼前的景象令他们惊喜不已。头年抖蛙鞋的地方,竟然有一片燕麦,长得旺盛极了。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每株燕麦上都长出了六个穗子,而且穗子大、颗粒饱满。

两弟兄按照先前的商定,搬迁到了这里。强曲村朱林坡另外一些马姓、朱姓、杨姓人家也相继搬迁到这里,马姓人家改姓尚,朱姓人家改姓尤,杨姓改为毛。几乎就在同一个时间,邓草坝的一些尤姓白马人家,也陆续搬迁到了这里。三族的白马人家在这里定居下来,形成了一个白马山寨,取名堡子坪村,世代和睦相处,人口不断增多,最多时达到七十多户,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白马山寨。

灯盏穴脉

堡子坪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山村,背依都岗山,山脚下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水。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地仙,背着一个褡裢,褡裢里面装着罗盘和看风水的书本等。

在这之前,堡子坪村还从来没有来过地仙。地仙的到来,大家都感到很新奇,用好酒好饭热情招待。地仙饭饱酒足后,寨民请他看一下堡子坪村的风水和穴脉。

地仙来到堡子村后的山坡上,手搭凉棚望来望去,又拿出罗盘量来量去,然后对寨子里人说:“你们堡子坪风水好,穴脉也好。”

寨民问:“堡子坪是个啥穴脉?”

“是个灯盏穴。”地仙说。

人们有些茫然,不知堡子坪为何是灯盏穴。

地仙见大家迷惑不解,便手指堡子坪的地形说:“你们看,堡子坪像个啥?”

寨民们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个名堂,摇着头说:“看不出来。”

地仙说:“你们再仔细看看。”

大家看来看去,还是摇头。

见大家看不出来,地仙只好说出答案:“堡子坪,就像是一个灯盏。”

经地仙这么一说,大家还是觉得有些茫然。

地仙见大家疑惑,便指手画脚地对大家说:“你们看,都岗山就像是灯盏的灯把,堡子坪寨子就像是灯盏的灯碗,寨子上面那个白颜色的大石头就是灯碗里的油捻子。”

堡子坪村的人虽然天天都在这里居住,熟悉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但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奥妙。如今,经地仙一指点,再仔细一看,果然觉得寨子的地形就像是一个惟妙惟肖的灯盏。

地仙又说:“你们寨子的地形像个灯盏,所以寨子的穴脉,就是灯盏穴脉。”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灯盏穴脉,是个好穴脉,还是个坏穴脉?”

地仙喜形于色地说:“当然是个好穴脉,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你们堡子坪过去十几户人家,现在发展到七十多户,都是因为这个地方穴脉好、风水好的缘故。”

寨民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要保护好这个穴脉。”

这时,地仙又为寨民们指点迷津:“灯盏穴是个好穴脉,要是从村后山上引来一股水,引到‘灯碗’上,就像是给灯盏添油一样,灯盏春夏秋冬夜长明,你们堡子坪就会更加兴旺。”

大家见地仙说得头头是道,便再次用好酒好饭款待,感谢他的指点。

地仙走后,堡子坪人按他的吩咐,把寨子后面山上的那股水引到了“灯碗”——寨子上面的那块大石头上。

从此,寨子头上面的那块大石头,被人们称为“灯盏石”,成了堡子坪灯盏穴脉的象征。

说来也怪,以后的日子,堡子坪果然越来越兴旺。寨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年年岁岁五谷丰登,牛羊肥壮,山寨吉祥太平。

堡子坪人都以寨子里有个好穴脉而感到庆幸自豪。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安稳的生活竟然节外生枝。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喇嘛,一边走一边拨弄着胸前的佛珠,摇头晃脑,嘴里“咿咿呀呀”的念念有词。

正在地里劳作的寨民,起初谁也没有在意他,仅仅把他当成一个过路客。

喇嘛爬到寨子后面的山坡上,东瞧瞧,西望望,然后双目紧闭,念念有词。

寨民们见他装模作样,一副怪异的样子,都感到奇怪,便不约而同地跑来看稀奇。

喇嘛见来了这么多人,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坏了!堡子坪要出大问题了。”

喇嘛的大惊小怪,令乡亲不解,忙向他讨教:“喇嘛师傅,堡子坪会有啥问题呢?”

喇嘛说:“你们堡子坪的穴脉有问题。”

大伙问:“有啥问题?前几年来了一个地仙,说堡子坪是灯盏穴脉,是个好穴脉,还让我们给灯盏上架了水。”

喇嘛说:“灯盏脉倒是个灯盏脉。但好风水和穴脉都叫地仙悄悄地取走了,所以寨子里要出问题了。你们寨子里接二连三出的稀奇古怪事情,都是因为穴脉有问题。”

大家听地仙这么一说,联系起寨子里曾经发生过的打架斗殴甚至仇杀的事情,便相信了喇嘛的话,并向他请教:“喇嘛师傅,请问有啥办法,能让堡子坪的穴脉变化,对寨子有利。”

“要问办法,倒是有一个,但不知你们肯不肯照我说的办?”

“啥办法,你快说,我们一定照办!”

“把灯盏穴脉斩了。”

“咋样斩哩?”

“把寨子上面那个灯盏石砸了。引来的那股水也要断掉。”

堡子坪人完完全全地听信了喇嘛的话。等喇嘛走后,他们便按照喇嘛说的干开了。

乡亲们从外村请来了一个石匠,请他把村头上的那块灯盏石砸烂。

石匠挥舞铁锤,叮叮当当,叮叮当当,甩开膀子砸灯盏石。

寨子里的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来帮忙,用錾子錾灯盏石。

谁知,怪事情却发生了。那块灯盏石,铁锤砸、錾子錾,请来的石匠和寨子里的人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天才砸一点点。白天砸烂的地方,仅隔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完好如初,砸烂的地方又长住了。石匠和寨子里的人一连砸了七天都是这样,白天砸烂,隔一晚上,第二天又完好如初。

乡亲们既无可奈何,又感到很蹊跷,只好再次请教喇嘛:“喇嘛师傅,灯盏石,铁锤砸不烂,錾子錾不烂,有啥办法才能弄烂呢?”。

喇嘛摇头晃脑地说:“世上石头千千万,哪有弄不烂的石头。灯盏石,既然铁锤砸不烂,錾子錾不烂,那就用火烧。”

按照喇嘛的指点,寨子里的人开始了火烧灯盏石的举动。

堡子坪当时有七十多户人家,每家一背柴,堆在灯盏石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七十多背柴,堆成了一座小山,点燃后燃起了熊熊大火,几里之外都能看见火焰。

灯盏石被大火烧得通红。喇嘛一边火烧灯盏石,一边念经。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喇嘛念了三天三夜的经。

第四天清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山坳里升起,只听惊天动地一声震响,灯盏石炸开了,从里面飞出了一对金凤凰,展翅飞向了堡子坪对面的山岭上。这时,对面山上滚下来了两个秀石,一直滚到了河里,传说是凤凰下的蛋。

灯盏石烧烂了,堡子坪的灯盏穴脉斩断了。但寨子里并没有像喇嘛说的那样,呈现出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的景象,恰恰相反,堡子坪逐渐走向了衰败。山寨很不太平,灾祸不断,一年不如一年,庄稼收成不好,牛羊也不兴旺,甚至发生瘟疫,有的寨民因瘟疫死亡,有的远走他乡,寨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几年后,原来七十多户人家的山寨,仅剩下四五户了。

至此,寨子里的人才逐渐觉悟,上了喇嘛的当,不该斩断灯盏穴脉。寨民们都后悔莫及,但又无可奈何,只能自认倒霉。

后来,从外面来了一个阴阳先生,专门走村串寨看风水。

乡亲们请他看一下风水,并向他请教,为啥堡子坪越来越衰败。

阴阳先生询问了前前后后的经过,说道:“你们把堡子坪的灯盏穴脉都斩了,风水都破坏了,寨子咋会不衰败呢?”

有位寨民问:“既然寨子的灯盏穴脉已经斩了,现在该咋办呢?”

阴阳说:“只有一个办法,把原来的灯盏穴脉重新续起来。”

按照阴阳先生的吩咐,乡亲们决定恢复灯盏穴脉。他们把炸碎的灯盏石,想方设法重新粘在了一块,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又重新从山上引来了那股水,给灯盏添“油”,使灯盏春夏秋冬夜长明。

堡子坪的灯盏穴脉恢复了,山寨又逐渐兴旺发达起来了。

岁月沧桑,往事如烟。多少年过去了,灯盏穴的故事一直在堡子坪传说。寨子上面当年火烧灯盏石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似在诉说在令人难忘的那段历史

关音楼

与堡子坪村毗邻的岷堡沟村,是岷堡沟最大的村寨,有百余户人家。村子里有一座关音楼,俗称八卦楼、文楼,建于清朝年间,已有数百年历史。第一次见到关音楼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深山僻壤,山野之地,竟然会有如此雄伟壮观的楼子!

这座几里之外都能望见的楼子,拔地擎天,气势恢弘,做工精巧,远近闻名,堪称岷堡沟的标志性建筑,在阴平境内除了坐落在白水江畔的文昌楼外,再没有第二座能超过关音楼的楼子。

关音楼,是当地汉族群众和白马人共同建造的楼子,白马人功不可没。

传说,当年岷堡沟村的村民在兴建关音楼时,把它当成一件利在当今、功在后世的千秋大业。这无疑是古往今来,当地最宏大的一项建筑工程。为了修建关音楼,村里吕姓、黄姓等几个姓氏的人家多次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议建楼子的事宜。最终决定由吕姓人家牵头出资,并联合村民其他姓氏的人家,同时还联合岷堡沟的所有村寨,形成了当地“番汉八寨”齐心协力,共同建造关音楼的局面。

修建关音楼的数百方木料,全都来自薛堡寨、堡子坪、博达峰等白马山寨的森林里。白马山寨的头人带领山寨最强壮的劳力,在山林里扎荒数月,硬是凭着肩扛人拉,硬是把一根根木头从数十里外的森林里运回岷堡沟。

为了把关音楼建成一座十里八乡甚至附近州县都数一数二的楼子,岷堡沟村吕姓人家的头面人物亲自出山,遍访天下能工巧匠,最终从四川聘请来著名工匠设计建造。四川木匠在现场观看了三天,苦思冥想楼子的造型,还用高粱秆所了一个模型,这位木匠技艺高超,不负众望,设计的关音楼果然气势不凡。

在四川木匠的指挥下,岷堡沟的番汉群众齐心协力建造关音楼。但关音楼的架子立起来后,有一根关键的柱子却怎么也立不端,造成整个楼子牮不端正。尽管四川木匠使出浑身解数,也无能为力,只能唉声叹气。

眼看一天天地过去了,关音楼却无法牮端。岷堡沟人干急没奈何,只能望楼兴叹。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有一天晚上修关音楼的四川木匠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老虎扑来吃他。醒来后他感到很奇怪,对寨子里的人说,大家都议论纷纷。有人解梦,说这是有人帮四川木匠牮关音楼子。是谁有天大的本事,能帮四川木匠牮关音楼子?岷堡沟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堡子坪的尤头人。

这位尤头人是个福星,本领高强,力大无穷,有勇有谋,在岷堡沟一条沟里,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岷堡沟有人建议把尤头人请来,看他是否能把关音楼子牮端。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岷堡沟牵头修建关音楼的几位头面人物一商量,认为可行。于是,岷堡沟寨子的头面人物亲自出面,按照当地的礼仪习俗,携带两瓶好酒,前往堡子坪请尤头人出山。

堡子坪的尤头人,大名叫尚登高,他有个弟弟,名叫尚登科,又称二头人。尤头人听岷堡沟村的头面人物说明来意后,立即允诺。兄弟两人一起来到了山下的岷堡沟村。

尤头人定睛一看,只见关音楼前已是人山人海,既有本村人,也有外村人,比过年唱大戏还热闹。

原来,大家都是来看热闹的,都想亲眼看一看堡子坪尤头人的能耐,看他如何把关音楼的架子牮端。

尤头人来到关音楼前,围着关音楼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把关音楼的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瞅了个遍,然后在心中思谋怎样牮端关音楼的办法。

岷堡沟村的头面人物,吩咐人找来牮房子用的粗麻绳、木杠之类,并问尤头人:“是用绳子拉,还是用杠子撬?”

尤其头人摆摆手,说道:“既不用绳子拉,也不用杠子撬。”

岷堡沟村的头面人物对尤头人说:“需要多少人帮忙,尽管吩咐。”

尤头人说:“不需要别人帮忙,我们弟兄两个就足够了。”

岷堡沟村的头面人物有些纳闷,一两个人能把关音楼牮端,怕是在说大话、吹牛皮吧!

白马人有句俗话,没有本事,不会上山打老虎。尤头人既然揽下了这个活,自有他的办法。他既不使法术,也不念咒语,决定凭自己拔地擎天的力气牮端关音楼。他和弟弟一合计,制定了一个牮端关音楼的办法。两弟兄憋足了劲,齐心协力,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嗬——嘿”。喊声中,两弟兄用穿着蛙鞋的脚,朝关音楼使劲一蹬,只听“咯吱吱”一声响,顷刻之间,数丈高的关音楼被牮端了。

四川木匠用铅锤吊线一量,丝毫不差。

关音楼前,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大伙把尤头人高高地抬了起来。

尤头人为修建关音楼立了一大功。为了感谢两位头人,关音楼上刻上了尚登高、尚登科两位头人的姓名,至今尚存。

关音楼修起后,堡子坪人也在自己寨子里修建了一座楼子,其规模虽不能与关音楼相比,但却是寨子里的一座知名建筑物。

四川木匠对堡子坪的尤头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块心病。尤头人为修建关音楼出了这样大的力,立下了赫赫功劳,他担心会不会分他的工钱呢?尤头人看出了四川木匠的担心,他显得慷慨大方,当着四川木匠的面,承诺绝不会要分文报酬,消除了对方的心病。四川木匠过意不去,背着木匠家什来到堡子坪,使出浑身本领,为尤头人做了一张桌子。这张桌子不仅样式好看,而且做工精细。最为独特之处是,整张桌子看不出有一个凿的眼子,简直巧夺天工,堡子坪的人无不称奇。

堡子坪村人崇拜自然万物,除了信奉当地的都刚神等各路神灵外,把关音楼也当成一座信奉的神灵。每年春节期间,堡子坪人到外乡耍社火,跳面具舞昼哥昼、麻昼等,出行时除带上自己寨子里的各位神灵外,同时还要请上关音楼神灵一起同行,以求保佑出行人平平安安。

堡子坪的白马人,唱着酒歌请关音楼宗神和他们一起出行。

关音楼神啊,

你是一个吉祥的神,

你是白马人心中尊贵的神。

你给白马人带来欢乐吉祥,

你保佑着隔河两岸的百姓,

你保佑着家家牛羊肥壮,

你保佑着庄稼五谷丰登。

关音楼神啊,

你是一个幸福的神,

你是白马人心中爱戴的神。

你给白马人带来兴旺安康,

你保佑着隔河两岸的太平,

你保佑我们出行平安,

你保佑我们一路顺风。

堡子坪人在外村外乡跳完麻昼返回来时,又把自己村的各路神灵和关音楼神灵一起歌声请回来。

关音楼神啊,

外面的地方再好属于别人,

自家的地方再孬属于自己,

不要在外面游荡,

不要让外面天地钩住你的魂。

和我们一起回家吧,

岷堡沟的山山水水正在把你等候,

岷堡沟的男女老少在村头把你相迎。

官坐石

堡子坪村庄附近南面的笼屉沟有一块巨石,有一间房屋那样大,石头的上面平坦如镜,下面却空空荡荡,可容纳数人。寨子里的人把这块石头称为“官坐石”,传说是当年县官来这里审案时曾经坐过的石头,故而得名。

官坐石的传说,堡子坪人是这样讲的。

堡子坪森林茂密,草山宽广,良田肥沃。当地百姓把这些森林和草山俗称为山场。俗话说;河水有道,山场有主。在岁月的长河中,堡子坪与邻村有亲如一家的日子,但也曾有相互争斗的记忆。邻村人有时越过村界,进入堡子坪村的山场放牧牛羊、采挖野药、打柴、砍伐木头等,两个山寨常常为此引发山场纠纷。一次又一次的山场纠纷,无法得到根本解决。邻村一纸状子,将堡子坪告到了县官那里。

县官受理了这个案子,认为此案非同一般,决定就亲自深入实地审案。堡子坪人听说邻村将他们告到了县官那里,便积极准备应诉。他们很想让县官把山界确定下来,避免今后再发生纠纷。

两村打官司,各自都在推选能说会道的人当呈诉人。堡子坪的人推选谁当呈诉人呢?大伙的目光瞅准了头人毛月正。

毛月正,他原是马莲河畔堡子坝乡寨上的白马人,原姓金。早先,他的哥哥入赘堡子坪。经常遭受老户人家子弟的欺侮。譬如,他和寨子里的人到山林里背柴,背上柴返回的路上要歇好几气。每次歇气时,别的小伙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毫不客气地把靠山跟的歇台全占完了,他只好歇在路边。类似欺生的事时有发生,久而久之,毛月正的哥哥感到很窝囊,一气之下,回到堡子坝寨上,向弟弟诉说自己的委屈。毛月正说:“既然是这样,你回来,我去落户堡子坪。”于是,他来到了堡子坪,改姓毛,并取名毛月正,在这里安家落户。毛月正心胸豁达,眼光高远。他刚落户堡子坪时,果然如弟弟所说,村里有的人欺生。他却从不计较,总是以谦让为怀,和谐共处为上。每次遇到对方欺生时,他从不与对方争执,总是想方设法化解矛盾。譬如,他和别的小伙子进山林背柴,返回路上歇气时,别的小伙子故意把靠崖跟的歇台都占光。毛月正心想,你们歇崖根,我歇路边。毛月正不仅宽宏大量,而且很有头脑,能说会道,办事公道。久而久之,寨子里的人对他的态度变了,由原来的欺生变成刮目相看了,村里一些出头露面的事都让他当代表。再后来,毛月正被寨民推选为堡子坪村的头人。这一次,邻村因山场纠纷将堡子坪村人告到了县官那里,毛月正自然成为全村的代表。

毛月正不负众望,胸有成竹,做好了应对准备。

因原告是邻村,他们用八抬大轿将县官抬到了岷堡沟。县官前往山场现场查看了一番,然后坐在堡子坪村旁的一块大石头上开始审案。

两村群众都来到了县官审案现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县官坐的大石头围得水泄不通。

起初,大家还吵吵嚷嚷、议论纷纷。审案开始了,县官将惊堂木朝石头上一拍,顿时大家鸦雀无声,聆听县官审案。

县官先让邻村人陈述,说道:“既然你们是原告,你们先说。如实回答本官,你们村山场的范围是哪里?”

邻村的呈诉人心想,把范围说得越大越好,只要县官一判定,岂不成了法定的,便脱口说道:“我们的山场是大沟一大沟。”

县官又问堡子坪村的呈诉人:“你们村山场的范围是哪里?如实回答本官。”

毛月正心想,应该实事求是,把山场的范围尽量说具体一些,便说道:“我们的山场是笼屉一小沟。”

县官听了两村对山场范围的呈诉,对邻村呈诉人说道:“你们说你们的山场是大沟一大沟,人家堡子坪的山场是笼屉一小沟。既然你们占了一大沟,难道还不让人家占一小沟?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县官一句话,把邻村人问得哑口无言,说不出一句反驳的理由。

县官当机立断,判决了案子:两村山场以苜蓿沟为界,苜蓿沟以西的山场归堡子坪所有,苜蓿沟以东的山场归邻村所有,今后栽上界石,谁也不准越过界石到对方的山场打猎、伐木、砍柴、放牧,违者严厉处罚。

堡子坪村的官司打赢了,乡亲们兴奋不已。大伙用轿子把县官抬进了村里,跳起了面具舞、火圈舞,唱起了敬酒歌,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地庆贺。

从此,堡子坪村旁当年县官审案坐的那块石头,就被村里人称为“官坐石”。

多少年过去了,堡子坪人说起当年县官审案,对毛月正机智巧妙的回答仍津津乐道。

鲁班传艺

很久以前,堡子坪村人住在茂密的大森林旁边,按理说森林里有的是修房造屋的木料,村里人应该住上高楼大瓦房。然而,堡子坪人住的却是简陋破烂的茅草房。山寨里的人谁不想住上好房子,但却苦于不懂修房造屋的技术。

有一天,寨子里来了一位气度不凡、面目和善的长者,背着一个木匠背篼。他就是云游天下,四处传授木匠技艺的祖师爷鲁班。然而,边远偏僻的堡子坪寨子的白马人并不了解鲁班,见他背着一个木匠背篼,仅仅把他看成是一个走江湖谋生的老木匠。

堡子坪自古以来民风纯朴,寨子里人热情好客,更何况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更是高看几分,长者成了全村的贵客。乡亲们端出香甜的咂杆酒,恭恭敬敬地敬献给这位长者,还为他唱起了敬酒歌。

鲁班感谢乡亲的盛情款待,将村民敬献的咂杆酒连饮了八大碗,却毫无一点醉意,村民们惊奇不已。

饮完咂杆洒,鲁班吩咐寨子里的人拿来一些木料。

人们按鲁班的吩咐,拿来了一堆木料。

鲁班从背篼里拿出墨斗、斧头、锯子、凿子等木匠家具,画墨线,片木料,锯条子,凿眼子,风风火火地干开了。仅一袋烟的工夫,一张既美观又结实的桌子做成了,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乡亲们看得目瞪口呆。别的木匠做一张桌子,最少也要一两天时间,可眼前的这个老头却只用了一袋烟的功夫,而且做得是那样的精细,简直就是巧夺天工,只有神仙才能做到。

乡亲们对鲁班师傅的神功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年轻人都跃跃欲试,想跟鲁班师傅学木匠手艺。

鲁班看到堡子坪村人住的茅草房简陋破烂,并了解到乡亲缺乏修房造屋的技术时,便决心把修造高楼大瓦房的技术传授给堡子坪的白马人。于是,他把村里愿意学习木匠技术的人召集在一起,向大家传授修房造屋技术。

为了让大家便于记忆修房造屋技术,鲁班把修房造屋的技术编成歌谣传授给大家:

一对木马来支起,斜架木头顺长搭。

什么出来来端正?墨线出来来端正。

什么出来按尺寸?尺子出来按尺寸。

什么出来锯齐整?锯子出来锯齐整。

什么出来来片平?斧头出来来片平。

什么出来倒四棱?平斤出来倒四棱。

什么出来推光生?推刨出来推光生。

什么出来心肠硬?抓斧出来心肠硬,

它把木头抓得七窟窿八眼睛。

什么出来穿心空?穿方出来穿心空。

什么出来为大哥?中柱出来为大哥。

什么出来为二哥?二柱出来为二哥。

什么出来为三哥?檐柱出来为三哥,

它在屋檐下受滴漏。

什么出来弟兄多?椽子出来弟兄多,

沓子一片连一片,钩钩钉子来钉上,

黄泥巴稀漉漉,溜溜瓦扣一个、仰一个。

什么出来背岭高?脊筒出来背岭高,

羊头兽儿它的二面角上笑呼呼。

宁坑木坑柏木方,花纹窗子亮晃晃。

门槛高来门槛低,门槛底里生土地(土地爷),

土地老汉生得怪,摇一棍来八弟兄,

一个分到天上去,天王菩萨神一宗,

半山月里铜铃响,牛王菩萨神二宗,

一个分到城里去,城里土地神三宗,

一个分到庙里去,庙倌土地神四宗,

一个分到路旁去,路旁土地神五宗,

一个分到崖上去,随崖土地神六宗,

一个分到桥上去,桥梁土地神七宗,

一个分到坟园里,坟园土地盛八宗……

在鲁班的精心传授下,堡子坪的不少青年人不仅学会了木匠手艺。不仅会做各种家具,还学会了修房造屋。

鲁班决心把堡子坪村的茅草房全都改造成高楼大瓦房,并自告奋勇要带领村里年轻人进山林砍伐木料。乡亲们担心他年老体弱,进不了山林,让他留在村子里,让年轻人去砍伐木头。

鲁班执意要亲自选木料,他说年轻人不知道哪些木头最适合修房屋,也不知道需要砍伐多少木料,只有他带上大家去砍伐木料最合适。

乡亲们见鲁班师傅执意要进山林砍伐木头,只好依了他。于是,在鲁班的带领下,堡子坪村的年轻人拿着斧头、绳索进山伐木。他们在山林里扎荒,整整忙碌了十几天,砍来了修房所需要的木料。

在鲁班的指挥下,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修起了一座座漂亮的高楼大瓦房,家家户户都住进了瓦房。

鲁班又指导乡亲,制作了不少家具,家家户户屋里摆上了方桌、长凳、木箱、碗柜、粮柜等家具。

乡亲们都对鲁班感谢不尽,希望鲁班永远住在村里,他们会好好地伺奉他。鲁班却婉言谢绝了,他要云游四方传授木匠技术,让天下的人都住上好房子。

鲁班要离开堡子坪了,乡亲们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还唱起了动听的白马酒歌:

一把把锯子、一把把斧,

鲁班祖师爷为白马人教木匠技术。

做个桌子方又方,

做个凳子坐起来好舒服,

修座房屋真漂亮,

白马人家家都有高楼瓦房住。

一座座山来,一条条路,

鲁班祖师爷跋山涉水要远出。

白马人家来送行,

大家为你来祈福,

愿你一路都顺风,

愿你健康和幸福。

请你来年再到山寨来,

迎春花儿为你开一路。

堡子坪人依依不舍,把鲁班送了一程又一程。

祈 雨

堡子坪村的山背后,有一面大草坡,芳草如茵,随风摇曳,好像一个硕大的绿毯覆盖着山峦。村里人把这个草坡称为看叫坡,这里不仅是乡亲们放牧牛羊的草场,而且是寨子里的人祈雨的地方。堡子坪人和山下一些村寨的人,世世代代都在这里祈雨。大伙都说在看叫坡祈雨很灵验。

关于看叫坡祈雨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至今还在村里传诵。

堡子坪村庄附近,不仅草场宽广,而且森林茂密,各种野生动物成群结队,也是猎人狩猎的好地方。相传很久以前,堡子坪村来了一位姓李的四川猎手。当地人称猎手为“吊鹿子”,这位来自四川的猎手也自然而然被大家称为“吊鹿子”。他长年累月都在看叫坡一带的大森林里打鹿放狗,每天打猎都有收获,不是猎获野猪、黑熊,就是打到野鸡、野兔。

四川猎手住在看叫坡上的一个大溶洞里,溶洞的面积很大,至少可容纳五六百人。以前,四川猎手生火做饭,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往返要走五六里路。为了长期在看叫坡生存,他便在看叫坡一带四处找水。但水源就好像是和他捉迷藏似的,总是找不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仍然没有找到水。猎手却毫不泄气,继续找呀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找来找去,直到第四天,终于发现看叫坡的草坡上有一块桌子一般大的大石头,下面有一股水,清澈甘甜。从此,四川猎手便长期饮用这股水。

有一年夏天,四川猎手回老家探亲。奇怪的是,他走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这一年,他的家乡持续大旱,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地里的禾苗都干枯了,乡亲们束手无策。猎手的脚步刚迈进家乡的村子,天上就下起了大雨,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旱情彻底解除了。村里人感到很奇怪,一个多月不下雨,到外地谋生的猎手一回来就下雨。乡亲们都说他是个福星,把雨给村里人带来了,希望他长期住在村里,再不要外出谋生了,这样村里就再也不会发生旱情了。

在乡亲们的再三挽留下,猎手在四川老家住了下来。但他虽然身在四川,心却在遥远的山寨堡子坪村和那里憨厚朴实的白马人,思念着芳草如茵的看叫坡,怀念在深山密林里打猎的生活。四川猎手在家乡整整住了一年。第二年夏天,他又告别家乡,回到了看叫坡,依然住在先前住过的那个大溶洞里。

回来的第一天,奔走一天的猎手疲惫不堪,吃过晚饭倒头便睡,很快便跌入了梦乡。这时,一个白胡子老汉骑着一匹白马,径直朝他走来,对他说:“我是白马龙王和风都龙王,请你给堡子坪村的老百姓传个话。要是遇到天干火旱,就到看叫坡求雨,一定会有灵验。”

第二天一早,四川猎手一觉醒来,梦境依然清清楚楚。猎手心想,既然是白马龙王和风都龙王给堡子坪人托梦,就一定要告诉寨子里的人。他急匆匆下山来到堡子坪村,向村里人诉说他前前后后经历的蹊跷巧事。他对寨子里的人说,他喝了看叫坡的水,回四川老家,走到哪里,雨下到哪里。他还对大家说,昨晚他做了一个梦,感到很奇怪。是白马龙王和风都龙王托梦给他,让他转告大家,要是遇到天旱的时候,就到看叫坡求雨,一定会灵验。

四川猎手告诉堡子坪人白马龙王和风都龙王的托梦没过多久,堡子坪便遇到了天旱。一个多月不下一滴雨,不见刮一丝风,天上也不见一丝云彩。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土地干如塘灰,石头冒烟,水泉干了,禾苗枯了。

正当天干火旱时,堡子坪寨子里的人想起了猎手给他们的传话——白马龙王的风都龙王的托梦。于是,村民们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地到看叫坡求雨。

寨子里的人来到四川猎手取水的那块大石头前,宰杀了一只大红公鸡,每个小伙子背一背柴,然后点燃香蜡纸,往石头上滴了三滴水。小伙子们一齐呐喊了三声,奇迹发生了,眼看着石头下面的水咕嘟咕嘟地往上冒,越冒越大。寨子里的人把一个瓶子丢进了水里,一会儿瓶子里便装满了水。这天晚上,堡子坪村祈雨的寨子里的人,在看叫坡住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寨子里的人又在那块石头前焚香祈祷。中午时分,寨子里的人们拿着装满水的瓶子,向堡子坪村走去。刚刚走到半路上,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眨眼间乌云密布,一阵雷鸣电闪,下起了瓢泼大雨。旱情顿时解除了,这一年村里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从此,堡子坪村订了一个村规民约,每次到看叫坡祈雨,乡亲们都要凑香蜡纸,还要凑钱买一只大公鸡。祈雨时,村里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都必须去,谁家要是不去,就要罚粮食和钱。同时还规定,每次到看叫坡祈雨,都要在那里住一夜,第二天再返回村里。

如果山下的岷堡沟村也需要祈雨,不直接到看叫坡的大石头前祈雨,而是全村人凑钱买一只羊,在半道上的大草坡坪上接应堡子坪祈雨的人。番汉两村人在岷堡沟河坝八爷庙进行叙谈,宰羊还愿,跳神祈求天降甘霖。

据说,堡子坪村和岷堡沟村的村民,每次到看叫坡祈雨都很灵验。常常是祈雨的人刚刚返回村里,甚至还在半道上走,雨就下开了。如果雨水下足了,不需要再下雨了,三天以后一定要送水。要是不这样做,雨就会持续不断地下,甚至打冰雹,造成洪涝灾害和雹灾。

送水的办法是,把雨水装进瓶子里,村里派人送到看叫坡祈雨的地方。如果送水的人耍奸偷懒,把瓶子里的水倒在半道上,水便立即结成了冰。不仅如此,而且第二次再去祈雨,就不灵验了,村里人要重新杀鸡宰羊还愿,祈雨才会灵验。因此,多少年来堡子坪人都严格遵守祈雨后送水的规程,至今都没有改。

(尤武林、班代寿等讲述,刘启舒、班保林采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