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勇抵抗日本侵略

英勇抵抗日本侵略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间,畲族人民也不畏强暴,殊死抵抗倭寇的侵略。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残酷杀戮台湾同胞。就这样,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地蚕食和侵占中国的土地。中国驻军奋起反击。事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团结抗日。
英勇抵抗日本侵略_中国畲族

第三节 英勇抵抗日本侵略

畲族散布在闽、粤、赣、浙一带,远离陆路边疆,在海上交通不太发达的年代,受到外国侵略和骚扰的机会较少。这使得与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比,历史上畲族地区的反侵略斗争显得相对较少。然而,在这貌似世外桃源的海域边陲,自明代以来,也曾遭受过数次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在每一次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斗争中,畲族人民都英勇无畏,积极参与,尤其是在两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畲族人民冲锋在前,洒尽热血,表现了一个英雄民族的丹心铁血,在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奋勇抗击倭寇

中国遭受倭寇之患始于元末明初。当时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各路诸侯割据混战,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勾结日本人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但由于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并没有给中国沿海造成太大影响。然而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倭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与倭寇作战。

在实战过程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作战不力,多次向朝廷提出练兵建议,最终得到批准。于是戚继光深入民间,招募兵勇。深受倭患之苦的汉、畲百姓积极响应,很快建立了一支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戚继光还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改造了队列体制,创造了鸳鸯阵法,使长短兵器配合作战,用火器、弓箭掩护,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胁力。这支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后来经过扩编,“戚家军”总兵力达6000多人,其中就有不少畲族子弟。

“戚家军”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战役中,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戚家军”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三千余人,基本扫清浙江倭寇;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五千余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共斩杀真倭两万余人,福建倭寇被一扫而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配合,歼灭了广东的倭寇和海盗吴平。至此,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倭寇的侵掠骚扰,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平定倭患,使人们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在历时十余年的抗倭斗争中,畲家子弟不仅在戚继光、俞大猷率领的抗倭队伍中浴血奋战,效命疆场,为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民间,畲族人民也不畏强暴,殊死抵抗倭寇的侵略。如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与当地畲族、汉族人民一同奋起抗击,给倭寇以重大杀伤。虽然最后福安城陷,全城被杀男女达3000多人,被掳700多人,跳城坠岩死者无数,造成“己未惨案”,但畲族和汉族人民一道,在抗倭的历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畲族人民在抗倭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横屿大捷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土撬”(也叫“滑泥板”“海马”)。横屿岛在宁德漳湾村东十华里,涨潮时是一座孤岛,落潮时与漳湾泥滩相连,岛上居民以打鱼为生。倭寇自在浙江受到戚继光打击后,大批转掠福建,其中2000多倭寇就盘踞在横屿岛,横屿岛成了倭寇的重要巢穴。由于地形险要,水情复杂,在戚继光入闽之前,曾有游姓将军三次攻打横屿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戚继光到达漳湾后,仔细侦查地形和水情,准备攻打横屿岛上的倭寇巢穴,无意中发现了当地畲、汉人民用以落潮时讨小海的“土撬”,可以在泥泞的海滩上穿梭自如,戚继光喜出望外。戚继光从当地畲、汉人民那借到了一批“土撬”,并请畲、汉渔民帮助训练了一支熟练使用“土撬”的快速突击队。在之后攻占横屿岛的战斗中,这支突击队驾着“土撬”在海滩上纵横驰骋,杀得倭寇魂飞胆丧,为横屿岛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当地的畲、汉人民还通过“骑海马”比赛,来纪念当年的抗倭事迹。

二、踊跃参军抗日,保家卫国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日渐强大,随之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也不断膨胀,开始将魔掌伸向邻邦朝鲜半岛和中国。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残酷杀戮台湾同胞。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并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给日本(由于不希望日本在战争中获益过多,俄、法、德出面干涉。清政府虽收回辽东半岛,但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偿金)。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又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战后,日本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时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大连、旅顺的统治权掌握到自己手中,经营南满铁路,开始侵入中国东北。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机向德国宣战,并迫使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还得到在中国修路、开矿等许多权利,日本侵略步伐加快了。1931年,日军炮轰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1932年2月,中国东北地区沦入日军之手。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并迫使中方代表签署《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出长城以南10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为日军打开通向华北的大门。就这样,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地蚕食和侵占中国的土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击。事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团结抗日。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宣布准备抗战。“七七事变”后,日军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从此形成两个战场——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是为正面战场;在日占区,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后,畲族再次迸发了不畏流血牺牲的抗战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无论是畲族较为集中的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还是分散杂居的安徽、湖南、贵州,都有成千上万的畲家子弟应征入伍,自觉投入神圣的抗战事业,血洒疆场,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闽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畲族人民为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壮大立下了卓越的功勋。1929年7月,在红四军一纵队的帮助下,才溪暴动成功,当地的畲族人民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踊跃参加扩大红军生产支前运动。畲族农民雷标三因秉公办事,积极肯干,深得民心,被选为上杭县才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在苏区的历史上,作为闽西畲族主要聚居区的上杭县有大批的畲族子弟踊跃参加红军,为保卫和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又有大量的畲族子弟随军远征。今天在上杭县汀江河畔辟为博物馆的临江楼陈列室中的107位走过浴血长征路的战士中,有8位是畲族。这8位畲族子弟,后来有两位成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共和国少将蓝庭辉(上杭芦丰人)、共和国少将雷钦(上杭才溪人),他们都在抗日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立过赫赫战功。

闽东、浙南是畲族主要聚居区,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畲族地区成为党和红军的可靠的根据地,1937年底,闽东、浙南畲族地区在全国抗日战争形势推动下,也出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新局面,许多优秀畲族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各种群众性的抗日救亡团体在畲族地区普遍成立。1938年闽东、浙南的新四军奉命北上抗日,仅在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中就有畲族指战员218人。

抗战爆发后,在贵州麻江也有不少畲族(即“东家人”)子弟以各种方式应征入伍,奔赴抗战最前线。麻江县杏山镇六堡村的赵方平兄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8]。当时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政策派兵,有钱人家派到壮丁的,可以出钱向穷人家买人丁顶替。因为家里穷,赵方平的大哥赵通帮就是这样顶替别人离家当兵,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忻口保卫战等战役,后来在湖北的抗日战场上壮烈殉国;二哥赵老贵也是替人当兵,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千里赴缅甸抗日,至今杳无音讯。1943年,由于抗战的需要,蒋介石电令贵州省政府两个月内完成扩修黄平旧州机场任务,年仅15岁的赵方平成了麻江4500名修建机场民工的一员。次年春,赵方平也和两个哥哥一样替人当兵,随军到云南,参加了著名的松山战役。战事结束,旋即随部队转战广西、湖南,并一路北上,收复失地,直至抗战胜利。1947年1月在吉林省德惠县与东北野战军作战中被俘,经学习改造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转到地方工作,直到退休。

此外,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的著名抗战将领,国民革命军中将钟彬,也与畲族有着莫大的关系。钟彬将军的先祖提龄公为汀州钟姓始祖钟全慕之后[9],而闽西上杭、长汀等县的钟全慕后裔多已恢复畲族身份。钟彬是广东兴宁人,早年就读龙田高等小学、兴宁中学、广东省立公路工程学校测量科。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军校入伍生区队副队长、排长、连长、第20师营长,后入陆军大学深造。1931年任第87师团长,1933年任第36师参谋长,1934年起任第108旅旅长、第36师副师长兼安卢师管区司令、中央军校第二总队总队长,1937年5月任陆军少将。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88师师长、中央军校汉中分校主任、71军军长、青年军第203师师长、青年军第9军军长等职,曾指挥部队参加过著名的淞沪会战和松山战役。在淞沪会战中,钟彬作为张治中所率87师259旅参谋长参战。庙行一战,259旅与教导总队、261旅、61师两个团相互配合,对突入之敌形成三面夹击,毙伤日军逾两千,使日军主力仓皇败退,被中外报纸一致认为这是淞沪抗战中我军最辉煌的战绩。国民政府在嘉勉电中也称:“庙行镇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10]在松山战役第一阶段,钟彬指挥71军担任主攻。由于日军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用一个工兵连队和1670多名强征民夫花了近一年施工,并有火力配备完整的近2000日军把守,松山阵地工事十分坚固。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在写给南方总军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强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另据日方《缅甸作战》中称:“建成后的松山阵地枢纽部可承受中口径火炮直接命中,阵地内储存了作战物资,可坚持至少三个月战斗。”在炮击、轰炸都难以损毁松山日军工事的情况下,71军经过近一个月的浴血鏖战,以伤亡近1700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600人,攻下了日军竹子坡、腊勐街、阴登山等几个重要的支撑点,为后来何绍周、李弥攻占松山提供了经验,也创造了条件。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畲族子弟前仆后继,浴血疆场,但他们大多默默无闻,成为伟大抗战中的军中马前卒。然而正是包括畲族在内的各民族千千万万这样默默无闻的马前卒,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用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