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宏州瑞丽

德宏州瑞丽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51所,在校学生207252人,有教职工14042人,其中专任教师11819人。经过努力,上级部门已批准在德宏卫校的基础上组建德宏职业学院。
大力推动祖国建设_中国景颇族

第二节 大力推动祖国建设

1950年,景颇族聚居的德宏地区获得了解放。那时的德宏,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面孔,并没有畏缩,而是勇往直前,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颇族地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基础,调整结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8年,德宏州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2653万元增加到99.7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由1952年的87.1∶0.2∶12.7调整为2008年的29.6∶28.2∶42.2。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3080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5.59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1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7.59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952年的13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4.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762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38.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1952年的0.83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6.7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53年的318万元增加到7.61亿元。这一串串看似枯燥的数字中,蕴藏着无尽的能量与张力。

二、农业生产显著提高

农业方面,德宏逐步发展起冬季农业开发、订单农业,农业龙头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加之生物创新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不断壮大、林权制度改革,德宏的热区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自2007年全州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全面开创了德宏州“三农”工作新局面,并将继续深化对农村的各项改革,实现“生态立州、产业富州”的目标。

img74

橡胶与咖啡套种试验田

三、工业有新突破

工业方面,2008年,新一届州政府对德宏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制定了工业倍增计划,在“贸工”“农工”“旅游”等方面做文章。随着潞西、瑞丽、盈江等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和上百个工业项目的落实,在今后3~5年内,德宏州工业总产值可望达到300亿元以上,届时,德宏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四、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州仅有抗战期间修筑的一条不足200千米的滇缅公路。到了2008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6834千米。随着大理—瑞丽铁路、龙陵—瑞丽高速公路、腾冲—陇川二级公路、潞西—梁河二级公路、芒市机场改扩建、中缅输油(气)管道、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建设等重大工程的相继建成,德宏将进一步巩固作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大通道枢纽的地位。城市建设方面,州府潞西市和各县市政府所在地都相继完成城市规划或者规划修编,城市的总体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能源建设方面,截至2008年10月全州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1.2亿千瓦时。建成了500千伏电力外送大通道,实现了与省网并网运行。

img75

瑞丽口岸

五、通信网络有新发展

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覆盖全州、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

六、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形成

德宏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503.8千米,全州拥有畹町、瑞丽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还拥有国内首家实施“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模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2008年,瑞丽口岸出入境人员、出入境交通工具、进出口额分别在全省口岸中排名第一,出入境货运量排名第二。2007年开展了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研究,申报建立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已经列入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

七、民族教育有了长足进展

德宏州虽然地处边疆,教育起步晚,但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州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目前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51所,在校学生207252人,有教职工14042人,其中专任教师11819人。

(一)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全州有幼儿园95所、学前班896个,在园(班)幼儿25894人,幼儿入园(班)率达58.65%。

(二)“普九”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8年,全州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就读的比例达到96.99%,比上年提高了0.42个百分点;全州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下降到3.33%,比上学年下降了2.97个百分点;全州适龄少年入学率已提高到92.87%,比上年提高7.41个百分点。

(三)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

2008年,全州普通高中在校生965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9428人,分别比上年增加617人、1550人,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0.42%,比上年提高了4.81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为0.98∶1,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大体相当的目标。

(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008年,德宏师专全日制在校生达4170人,比2007年增加554人。经过努力,上级部门已批准在德宏卫校的基础上组建德宏职业学院。

(五)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拥有校舍132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135万册,价值1100万元。农村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充分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远程教育系统,配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

(六)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2009年开展的“教育常规管理年”活动中,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和开展常规管理“百校行”活动,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德宏州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和《德宏州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方案》要求,狠抓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和校园管理等常规工作。通过一年来的集中治理整顿,全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常规管理优秀学校。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家用电器、广播电视在城乡普及,汽车、摩托车进入普通人家。医疗卫生方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了全州所有县市区。教育方面,建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2008年,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挂牌成立和德宏传媒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德宏州的教育、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科技方面,形成了较强大的科研队伍和科研机构,科研活动硕果累累。文化方面,广播电视从无到有,建立完善了从州到县的影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艺术机构。报纸、出版印刷业快速发展。瑞丽的东方珠宝文化、中缅胞波狂欢节,陇川的中国景颇族目瑙纵歌之乡,梁河的葫芦丝之乡,潞西的勐巴纳西风情节等在国内外声名鹊起。

经过60年的发展,开放的德宏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建设“美丽德宏,康体天堂”成为德宏各族人民的共识,一个社会主义新边疆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