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益和弊端,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_现代社会学

四、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

现代化与全球化虽然不是完全重合和同步的,但是在人类走过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现代化与全球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关联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甚至带有重合性。现代化始于西方,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方已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现代文明。在全球化时代,西方的现代化文明模式愈来愈产生全球性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是全球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离不开全球化的国际背景。1999年以来,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国家集团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标志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即将以平等贸易伙伴的身份进入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进程。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所产生的影响,表现为挑战与机遇并存。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它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这对弥补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改进生产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用后发优势迅速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正把传统工业和技术成熟的部分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即使是某些高技术产业,也在力求扩大和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大量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加速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二,遍布全球、发展迅猛的跨国公司日益成为我国与西方大国进行有效合作的经济载体。由于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已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对象。这将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使我国的技术产业跟上全球技术更新发展的潮流。因此,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实现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其次,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民主法治政治的形成。一方面,中国通过融入全球化潮流,在制订法律方面可以更多地学习、借鉴、吸收甚至移植国外立法和国际立法的成功经验,在经济立法方面更加注意同国际立法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同时,我国立法体制的民主化、立法行为的程序化、立法技术的规范化等立法环节,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从而逐渐向国际规范靠拢。

最后,全球化还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外先进的、为世界各民族人民普遍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也传入我国。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理性等现代理念,对于消除我国传统国民意识中的特权、等级、身份、均平的落后观念和意识,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观念,将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全球化为我国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促进中国的文化学术走向世界并与国际文化学术研究接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应该看到,全球化在给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在经济、科技、金融、贸易等领域占据巨大优势,并力图维护不合理、不正当的世界竞争秩序,这必然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同时伴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成本增加的过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以下五方面[18]:第一,对外开放步步深入,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能会冲击我国一些产业部门,由此还可能发生相关联的失业等社会问题;第二,经济全球化既传导经济景气,也传导经济衰退,因此,它会增大有关国家经济的波动性;第三,国际金融市场巨额资金的流动性、投机性和风险性,一方面在某些方面有益于世界经济,但另一方面又使世界经济增加了发生大危机的可能性;第四,由于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我国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和某些部门有被外国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第五,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民族文化将受到威胁。在政治领域,某些西方大国往往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强加给我国,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在文化领域,信息高速公路使得信息得以在全球传播,占强势的西方文化有可能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建设产生冲击。

面对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益和弊端,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它们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机遇和利益变成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使矛盾在总体上向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了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面对全球化的潮流,我们必须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1.树立新的安全观。传统的安全观,一般是集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即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保卫本国国土不受外来侵犯。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中国要减少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把经济安全放到国家安全的战略位置上,在全方位的开放中实现国家的经济安全。

2.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加速国内改革进程。中国要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地位,减少全球化进程中的损失,最根本的是要进行国内改革。在经济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技发展与人力资源培养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一体化组织加强经贸联系,建立全球合作战略等。在政治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建立高效、廉洁、法制的政府机构。在文化方面,要积极培育我国公民的自由、民主、理性、法制观念,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我们优良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防止西方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滋生蔓延。

总而言之,全球化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背景,它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影响是积极的,是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我国应勇敢地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进程,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思考题:

1.社会变迁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社会发展包括哪些内容?它与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4.什么是社会现代化?它包括哪些内容?

5.发展中国家能否通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为什么?

6.我国现代化起步时的具体国情如何?认识这一点有何意义?

7.什么是全球化?它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会产生哪些影响?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0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7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这是按1 274元的扶贫标准得出的数字。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按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新标准的出台,使得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由2010年的2 688万人扩大到了1.28亿人。

[5]参见吴鹏森:《战后世界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

[6]殷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7]罗德尼·斯塔克:《社会学》,美国韦德沃思出版公司版,第444页。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84页。

[9]同上书,第806页。

[1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2页。

[11]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7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79页。

[14]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5]文军:《90年代西方社会学视域中的全球化理论评析》,《开放时代》(广州)1999年第5期。

[16]转引自文军:《90年代西方社会学视域中的全球化理论评析》,《开放时代》(广州)1999年第5期。

[17]徐如镜:《发展信息产业事关国家命运》,《信息论坛》论文集(一),计算机世界报社1995年版,第230页。

[18]裘元伦:《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新华文摘》2000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