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农民的世纪迁徙

中国农民的世纪迁徙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80年代把农村流动人口当作盲流,到90年代的有序引导,乃至此时正在进行中的户籍制度改革,都使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标志着九亿中国农民的发展方向。就此而言,民工潮涌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中国农民的世纪迁徙_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献给创造“25 年中国” 的人们

1-1.民工潮涌:中国农民的世纪迁徙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农村一直发展滞后,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体制下,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受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始终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没有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权利和机会。随着政府政策的宽松,市场杠杆的调节,乡镇企业较之务农的高工资收入,以及城市优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刺激着农村劳动力走出乡土的冲动,也因此形成了流动如潮的蔚为大观。这种城乡间的流动,使农村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在二十年间发生了质的转变,中国农民也改变了身份的“先天”赋予,而在这世纪迁徙中,走在最前列的便是农民工群体。这些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离开土地走进工厂,接受市场选择的一代新人。在对“在村不如外出”、“务农不如务工”的现实认识下,他们大规模地涌向城市,一方面使现代部门的吸纳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改写了国家的相关政策。从80年代把农村流动人口当作盲流,到90年代的有序引导,乃至此时正在进行中的户籍制度改革,都使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关注的焦点。

国家统计局2002年统计表明: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2亿,其中从城镇流出的人口324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的人口8760万人,占73%。在跨省流动的4242万人中,从四川流出的占16.4%,从安徽流出的占10.2%,从湖南流出的占10.2%,从江西流出的占8.7%,从河南流出的占7.2%,从湖北流出的占6.6%,六省流出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59.3%,约2516万人。从流入的地区看,流入广东的占35.5%,流入浙江的占8.7%,流入上海的占7.4%,流入江苏的占6%,流入北京的占5.8%,流入福建的占5.1%,六省市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68.5%,约2906万人。(45)另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而在发达国家中,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20%。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人口至少要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至少有5亿以上的农业人口要加入城市化的行列。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标志着九亿中国农民的发展方向。

在农民非农化的进程中,农民工作为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其迁徙流动既是基于生存的驱动,更是农业大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此而言,民工潮涌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一个流动量最大,影响最广,牵涉农民与居民的共同利益的“亦农亦工阶层”已经崛起。然而,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的“文化移民”是否已经实现了平稳的过渡,是否已在城市生活中站稳了脚跟?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人口自由流动的政策下,我们目睹了一缕改变中国社会结构的曙光,而在“经济吸纳,社会拒斥”的城市中,面对着阶层庞大,却身处弱势的农民工群体,审视一幕幕上演着的当代“包身工”的悲苦命运,灰色又已遮蔽了那道曙光。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左右着社会公平的砝码,又是什么在制约着最基本的公民权的维护与伸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