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童年游戏的缺失

童年游戏的缺失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现在的儿童一年中有170多天的假期,从小学到高中累计有5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以外度过的。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游戏场所,有52.9%的儿童把家作为最经常的游戏场所。不少家庭的儿童缺乏游戏的伙伴与机会。
童年游戏的缺失_童年的隐忧:来自童年社会学的观察

二、童年游戏的缺失

●游戏时间的缺失

缺乏必需的游戏时间,是现代儿童童年生活中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据统计,现在的儿童一年中有170多天的假期,从小学到高中累计有5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以外度过的。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知识经济形态日益显著的时代,个人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同样,学校教育生活中的教育内容越来越多,儿童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儿童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特别是用于游戏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到了高年级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各种有益的游戏活动。如果说现在的儿童在上学之前还可以进行一些零星的游戏活动的话,而一旦进入学校,儿童的游戏活动却在日益减少。对那些已经上学的儿童来说,他们每天的活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过去那种无拘无束的游戏已经远离了他们,许多儿童已经过早地失去了宝贵的游戏时间,失去了充分发挥他们天真烂漫的想象力的游戏机会。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成人世界中的各种竞争现象已经通过各种因素传导到了儿童生活中,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接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学历在人们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就业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使得学习型家庭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趋势。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学校教育的竞争不断白热化。许多家长为了让儿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拥有竞争的能力,一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的办法来得到更多的学习时间。上述社会现实,使得儿童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而游戏时间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据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分会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3000万名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而缺乏游戏时间是导致儿童心理障碍和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学者在对全国儿童课余时间安排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小学生的课余时间中,30%用于完成功课,25%的时间用于玩,远远低于儿童应该每周约12小时的游戏或运动的时间需求。[3]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中国6—15周岁学龄儿童除睡眠之外的平均课余时间为5.5小时,美国为8.6小时,日本为7.2小时;而2003年,中国学龄儿童课余时间降到4.6小时,美国则为8.2小时,日本为8小时。在学习压力和升学竞争的不断挤压下,没有时间参与各种游戏成了如今儿童童年生活的一大缺憾。“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反映了不少儿童的共同心声。也正是由于长期缺乏游戏活动的时间,导致一些儿童渐渐失去了游戏的兴趣,以至于现在不少家长惊讶地发现,现在的儿童似乎越来越不会玩了。

也许一些人会认为,儿童会不会玩没什么关系,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岂不知,游戏活动特别是户外游戏活动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不但对儿童人格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培养儿童积极乐观心态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游戏场所的缺乏

现代社会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在不断拓展的同时,也为成年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场所和游戏形式。而现代社会为儿童提供的游戏场所和形式却在逐渐萎缩。尽管户外游戏活动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缺乏让儿童在户外进行各种游戏活动的场所,自然游戏和户外游戏竟成了现代儿童的一种“奢侈”的向往。

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和居住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的城市居民从过去的大杂院搬进了独家独户的单元式住房。紧闭的单元房门,性能日益完善的防盗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开放式的居住格局,使得传统大杂院里那种随时随地的人际交往和互助形式已经不复存在。如今,即使居住在同一个单元里的邻居可也许多年互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格局已经成为邻里关系的现实形式。邻里之间直接的面对面式的人际往来和交流大为减少,通过电话、网络交流已经成为现代人们交流的基本形式之一。现代社会居住环境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彻底隔绝了儿童与同龄伙伴之间交往,造成儿童随时随地与同龄伙伴进行户外游戏的场所的缺乏。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游戏场所,有52.9%的儿童把家作为最经常的游戏场所。[4]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多,家庭中缺乏能够与儿童进行游戏的兄弟姐妹,使得非群体化的游戏方式日益普遍化。不少家庭的儿童缺乏游戏的伙伴与机会。

据我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有3.2亿个家庭,其中20.72%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家庭大多都在城市,由于独生子女的父母忙于工作,也没有其他家庭成员的陪伴,许多儿童一般只能独自进行游戏活动,缺乏进行群体游戏活动的机会和场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一些儿童的父母总是怀着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常常限制儿童的游戏活动。不少儿童的父母总是用成人的心理来看待儿童,认为游戏与学习活动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游戏纯粹是浪费时间,在这些儿童的父母看来,儿童似乎只有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才不是浪费时间,才是有出息的表现。

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是儿童成长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儿童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和元素,儿童有着和同龄伙伴游戏的强烈愿望,儿童只有和同龄群体进行社会性游戏,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果儿童长期缺乏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和场所,就会造成儿童缺乏协作精神和避险能力,影响着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现实生活中,正因为一些儿童在童年时期缺失游戏活动的伙伴以及缺乏游戏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儿童无法享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也正因为一些儿童在童年时期游戏不够,才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已经长大或者貌似成熟的儿童,却在津津有味地玩一些幼儿的玩具,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的游戏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这种与年龄阶段不相称的“幼稚化”的游戏行为,实质上就是童年时期缺乏充分游戏的一种心理补偿需求的外在表现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