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生学之于美学

共生学之于美学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生之于中华文化之美更是不必多言。中华传统美学中的共生之美体现在美术图形中的形与形之间的共享与共用,即图形的一部分或结构线彼此相依,以一种舍你无我、舍我无你的异常紧密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图形整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图1-2就体现了共生哲学理念之下的美学想象。同时,鱼在中国长久以来都是祈福多子多孙的精神象征,这样的图形设计寄托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体现了博大的中华文化内涵。
共生学之于美学_共生翻译学建构

共生在美术图形创意与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已达到极致。依照百度百科给出的词条解释,共生图形是指形与形之间共用一些部分或轮廓线,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以一种异常紧密的方式将多个图形整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表现方式在视觉上具有趣味性和动感,起到以一当十的画面效果[25]。共生同构是一种严密的思维与共用线产生的组合排列,体现了永恒、循环、共生的特征。如图1-1。

图1-1 鲁宾杯

这是以美术图形解释共生同构的最典型的美术作品之一,图像取自百度。当我们看图像时,会产生一种魔幻的感觉。若以黑色为底色,则正面看到的是一尊精致而对称的杯子;若以白色为底色,则正面看到的是两张侧面的、轮廓分明的人脸。杯子与人脸是通过图底相生和双关轮廓的巧妙同构,精密组合而成,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性共生,在视觉上达到了的神奇的美学效果。此类依形同构的共生理念在美术与设计领域的应用比比皆是。

共生之于中华文化之美更是不必多言。中华传统美学中的共生之美体现在美术图形中的形与形之间的共享与共用,即图形的一部分或结构线彼此相依,以一种舍你无我、舍我无你的异常紧密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图形整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表现手法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共生理念下产生的构图构造,体现了万物循环、平衡、共生、永恒的特征。如图1-2就体现了共生哲学理念之下的美学想象。

图1-2 太极图

太极图有“中华第一图”之称,被广泛用于解读中华传统哲学、医学、气功、武术等的内涵和精髓。双鱼互依,一阴一阳,象征阴阳共存、刚柔并济、正负相生。同时,鱼在中国长久以来都是祈福多子多孙的精神象征,这样的图形设计寄托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体现了博大的中华文化内涵。

图1-3中的三兔图早在中世纪的英国教堂内就有,在蒙古人的金属器皿上也有,在中国隋朝的庙宇中也能看到,这使学者们非常好奇。三只兔子,耳朵连在一起,在往同一个方向奔跑,彼此连接着对方,却又永远追不到对方。这样的图形存在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之中,该作何解释?有一种解释是,三只兔子代表的分别是“前世”“今生”与“来世”,就像这三只兔子耳朵彼此相连一样,前世、今生与来世是互相联系着的,所以有“因果报应”“因果循环”“生死轮回”之说。抛开宗教的意味,三兔三耳,互连共听,生命共存,缺一不可,这里明显有合作生存、生命共生之深蕴。

图1-3 三兔图

通过汉字偏旁部首之间的共用关系,也能巧妙地反映出人世间共生现象、共生理念与共生诉求。图1-4即是借用汉字字符组合而产生了形意共生的美学效果与文化寓意。这种依形共生、依意共生体现了中和意念、物我相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还能使人联想到中国的古钱币,真可谓既有“才”,又有“财”。

图1-4 唯吾知足

总之,人类探索理性共生的脚步从未停止过,理性共生已经成为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事实上的唯一选择,从共生的哲学高度应对人类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必然会成为21世纪的法宝。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发展,离开共生理性的指导都将寸步难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