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工作者的人品与文品

新闻工作者的人品与文品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阶段,慈溪日报社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就是热爱本职工作,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社会责任,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成就社会大业。慈溪日报社始终把职工的爱岗敬业作为员工考评的一个重要条件。慈溪日报社通过举报电话、采编人员网上互动平台、镇街道部门联系反馈表等载体,对采编人员实行全程监督。其次,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是提升《慈溪日报》公信度的需要。
新闻工作者的人品与文品_兼论慈溪日报社新闻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_转型中的传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思考( 一)

◎张能梓[1]

决定新闻工作者人品与文品高低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本人是否热爱新闻工作是内因;报社是否尽力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提供展示人品与文品的平台是外因。

决定一份报纸的社会价值的核心是办报人的人品与文品。读者对报纸的欢迎程度,又反射出报人的人品与文品。报人的人品,主要体现在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上。要提高报社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生命力,离不开对新闻工作者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职业道德的规范。

《慈溪日报》把新闻工作者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职业道德的规范,作为人品与文品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在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上,还是经营业绩上,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品与文品的核心是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报人的人品,主要体现在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上。敬业精神就是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是超越物欲的一种追求,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新闻工作者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必要时需要具备主动放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

现阶段,慈溪日报社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就是热爱本职工作,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社会责任,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成就社会大业。慈溪日报社始终把职工的爱岗敬业作为员工考评的一个重要条件。尽管敬业精神是比较难评估的东西,但通过量化指标考核与报社内外的民主测评,实践证明,我们的考评方法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社会个体在其从事的职业中,所应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对从事这个职业的所有人员的一个普遍性要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历史的、与时俱进的命题。慈溪日报社依据1991年全国记协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结合本报当前实际,通过逐年修改补充,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规范职业道德的制度体系。有了好的制度,关键看落实,落实得好坏,看群众的满意度。慈溪日报社通过举报电话、采编人员网上互动平台、镇街道部门联系反馈表等载体,对采编人员实行全程监督。有了制度与社会监督的保障,十多年来,除偶尔有投递上的投诉,报社员工没有出现过违法乱纪事件,也从没出现过关于采编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方面的举报。

为什么要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首先,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是慈溪日报社正确履行职责的需要。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消息总汇,《慈溪日报》无论在领导还是广大读者心目中,对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慈溪日报》已经拥有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但社会上有少数记者作风浮躁,采访蜻蜓点水,网上编摘新闻;个别人利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谋取私利,利用职务搞“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个别采编人员自律意识差,道德滑坡;也有新闻单位的领导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凡此种种,也或多或少会污染《慈溪日报》新闻工作者健康的肌体,给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危害。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培养敬业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是提升《慈溪日报》公信度的需要。慈溪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飞速发展的前沿城市,不仅新闻源多,从发行与经营的角度看,也是外来报纸想进入的地方。近年来,外报在慈溪的发行量逐年增多,报道慈溪的新闻也越来越多。《慈溪日报》不仅没有被打垮,发行量还逐年增加,在当地的受欢迎度远远超过外来报纸,这既有本土报容易被群众接受的优势,也得益于《慈溪日报》报人的敬业精神。《慈溪日报》坚持当地新闻唱主角,慈溪人写慈溪事供慈溪人看,真实可信,来不得半点虚假成分。如同样是负面报道,这几年发生在慈溪的“阁楼白骨案”、“甲壳虫撞人事件”、“体艺幼儿园事件”等社会突发事件,一些外地报纸夸大事实,大肆渲染。《慈溪日报》坚持不炒作,不起哄,记者深入现场,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全面报道,既为有关部门稳定社会、化解矛盾帮了大忙,也在广大读者中树立了《慈溪日报》坚持实事求是、报道准确可信的好口碑。

第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也是新闻工作者个人发展的需要。慈溪日报社是一个年轻的报社,采编人员40岁以下占85%,近几年又招了大量聘用制采编人员,谁有敬业精神,谁恪守职业道德,谁的进步就快,贡献就大,前途也就更光明。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慈溪日报》记者能坚持把自己的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时时处处为读者服务,繁重的工作在洒下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愉悦和满足。《慈溪日报》复刊十多年,就有十多位优秀编辑记者在市级部门及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是《慈溪日报》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干和展示品行的平台,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组织部门的提拔重用。《慈溪日报》在用人上,唯德才是举,即使是外聘记者,只要他德才兼备,不仅在分配上向其倾斜,而且经竞争上岗,还有人进入中层领导岗位。

如何培养人品与文品

决定新闻工作者人品与文品高低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本人是否热爱新闻工作是内因;报社是否尽力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提供展示人品与文品的平台是外因。

首先是看热爱。热爱才会出人才,出精品,凡是在新闻战线取得杰出成绩的人,都是痴情于新闻工作的人。报社的工作,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会出好的成绩。如果入门时放弃对综合素质的考察,以后培养起来就会很困难。

其次是看勤奋,勤能补拙。嘴勤多问、脑勤多想、手勤多写,“勤”是记者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也是记者形成敏锐新闻判断力的基础。记者的观察与判断力来源于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判断与分析。记者没有八小时的内外之分,必须是全天候的思考和工作。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记者必须召之即来;同时,有无八小时以外的学习和思考,从记者的稿件中就可以明显看得出高下。因此,在做好分内工作之余,广泛关心和研究各种问题,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是记者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慈溪日报》社会新闻部记者郑亚清、陈利群,二人进报社时只有高中学历。报社录用她们,看中的是她们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勤奋。短短四五年时间,她们就成为记者中的佼佼者,考核分始终领先,每年被评为先进,不少作品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第三是看韧性。新闻工作者需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新闻工作者也难免有家事与各种私事缠身,工作久了,也会出现惰性,要始终将注意力保持在工作中,需要克服自身与外来的很多困难。在工作中,自己认为很好的一个选题,却得不到肯定;一篇写了几天的稿子,却发不出去;或者一些观点引起争议甚至被否定;在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中,记者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阻挠和障碍,有时甚至会遭遇跟踪、恐吓和围攻。这都是考验我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否坚定和坚韧的时候。

第四是树正气、讲奉献、钻业务的外部氛围。分配上的倾斜,制度的保障,先进典型的示范,浓厚的业务氛围,宽松的人际关系,这是《慈溪日报》内部一直努力营造的和谐环境。此外,一张好的报纸,除了编辑记者苦心经营外,还有广大通讯员的共同参与。《慈溪日报》很大一部分稿件出自通讯员之手。在现代社会,稿费早已不能吸引社会作者供稿了。《慈溪日报》还能吸引通讯员的稿件,主要在于编辑记者的人品与文品。记者编辑乐于与通讯员交朋友,乐于为他人作嫁衣裳。《慈溪日报》规定,凡是通讯员的稿子,记者没到现场的,都要单署通讯员姓名。至于领导与责任编辑,精心修改记者与通讯员稿件,有时通篇几乎没有作者的原话,见报时还是通讯员署名,那也是常有的事。

第五是用人所长,为记者编辑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记者与编辑各人也有各人的爱好与专长。我们设置版面时,常常征求编辑意见,只要编辑提出的方案,能赢得编委会的认可就会采用。记者也一样,联系部门,选择题材,都有相对的自主权,报社为其提供了展现才能的平台。

【注释】

[1]作者简介:张能梓,现任《慈溪日报》副总编,曾做过农民、中小学教师、机关公务员。在《新闻战线》、《新闻实践》、《中国地市报人》、《城市党报》等专业杂志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并获奖;在《浙江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数十篇散文、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