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概述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概述

时间:2022-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新课题、新挑战,目前尚在研究、探索和试验阶段,这是一次破冰之旅。区域卫生规划被纳入法制化轨道。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投资500亿美元发展电子医疗信息技术系统,以减少医疗差错,挽救生命,节省开支。图14-1为美国成功案例之一,佛罗里达州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业务模式流程图。

14.2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概述

14.2.1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概念

在本书第4—13章中分别介绍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多个信息管理系统,如HIS、LIS、PACS、NIS、EMR、CHIS等等。对于这些信息系统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开发经验,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新课题、新挑战,目前尚在研究、探索和试验阶段,这是一次破冰之旅。

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做了如下论述:“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规划进一步明确“至2006年,拟建立5—8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各个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区域,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14.2.2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设计目标

通过14.1节对区域卫生服务业务的认识,解读我国卫生部对其的发展规划纲要,参照国外同类的经验。我国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如下:

(1)将区域内彼此分割的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种卫生信息系统有机地联通为一个整体的卫生信息网,使各机构和系统可以相互交换和共享对方的数据,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服务的整体变革。

(2)通过共享医疗,促进大中型医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的管理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底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

(3)应对医疗卫生信息、医学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态势,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提供准确、全面的医疗卫生数据,以支持区域性的医疗卫生决策,支持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和评价,支持区域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支持对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指导与管理,包括应对如SARS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汶川地震的突发灾难的医疗卫生救护。

14.2.3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1)国际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日新月异,医疗卫生费用的迅速上涨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另一方面,在医院、机构内部,以HIS、LIS、PACS、CHIS、EMR为代表的信息化快速发展,具备了医疗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基础,使得人民群众多向转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医疗共享的迫切需求成为可能。在这种背景之下,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开展了国家和地方级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用以保证公民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性,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

在欧洲启动了“欧洲健康信息网络战略计划”(Strategic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europe,SHINE)。荷兰建设了一个集成平台作为全国性的国家转接点。英国国家卫生管理署负责推行的“英国国家卫生信息系统(NHIS)”是为英国卫生保健服务的,2001年宣布已涵盖了全英国的8个地区。有650人参与工作。英国由大区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办公室负责执行区域内的卫生保健信息化管理。

2000年9月,加拿大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以推动国家以及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2年开始,Infoway宣布计划投资数亿美元促进医疗机构及其他终端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药品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建立用户、医疗服务机构的统一识别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和标准的研究,并计划在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20年覆盖到全部人口。

澳大利亚的区域卫生是在每个州内,打破行政区划,按人口、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文化背景划分,并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实行区域卫生服务管理。例如购置新增大型医疗设备需获得政府许可,大于50万澳元以上设备,即使自筹资金,必须向政府申请。2002年,澳大利亚国家电子健康档案工作组推出了一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MediConnect,据专家测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投入后每年可创造超过50亿澳元收益,其中约23.1亿澳元是避免药物不良事件所节约的费用。该系统的预计完成时间为十年,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年。

美国卫生部制定的2000—2009年全美卫生规划,其中特点之一是:以大量信息收集为基础,用于解决的主要卫生问题。区域卫生规划被纳入法制化轨道。美国医疗卫生行业著名的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协会(Health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Society,HIMSS)对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做出的定义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使得医疗卫生的决策者之间,包括客户和病人能够共享医疗卫生信息,从而改进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改进和提高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规范的一整套技术、标准、法律、政策、项目和实施”。

美国已经启动的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工程(the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NHIN)拟定为全国范围内应用的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构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为支持NHIN工程设立的非政府“区域卫生信息组织”(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RHIO)将与HIMSS联手,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大型公司、保险机构参与下,共同推出NHIN工程。2005年,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为实施本计划选择了4家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厂商作为总集成商,在四大试点区域分别开发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架构原型,研究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在内的多种医疗应用系统之间互通协作能力和业务模型。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投资500亿美元发展电子医疗信息技术系统,以减少医疗差错,挽救生命,节省开支。图14-1为美国成功案例之一,佛罗里达州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业务模式流程图。

img182

图14-1 美国佛罗里达州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业务模式流程图

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等也都不同程度实行了区域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例如日本自1997年4月开始实施的“地区保健法”,以及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2)我国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破冰之旅

我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采用行政区划,由各级卫生厅、局负责地区卫生事业管理,长期以来,对于地区卫生信息采用手工填报各式报表(或电子载体文档),提交至卫生管理部门。

近10多年来区域卫生规划成为我国卫生改革重大举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向我国介绍并推荐了“区域卫生规划”这一卫生管理和发展模式。1997年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9年又颁布了《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意见》,为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政策措施、组织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在短短的20多年间,HIS、LIS、PACS、CHIS、EMR等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并逐渐规模化、成熟化。然而这些系统却是被各个卫生机构单独使用,形成了一个信息孤岛。这种封闭式的信息化模式使得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行为被割裂为互不相关的一个个节段,例如当一个病人从甲医院转诊到乙医院,前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信息不能传递到后者,而必须重复进行新一轮的许多相同检查、诊断、治疗项目。双向转诊和“共享医疗”成为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焦点之一。

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促使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开始破冰之旅。建立以区域为范围,包括社区卫生、大中型医院,乃至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等为一体的卫生服务共享的架构,使区域卫生资源利用最优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厦门、佛山等城市开始构建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开发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例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接的国家科技部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总投资为1.2亿元;深圳市耗资1.3亿元的“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已经开始部分试用。

我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有市场强劲需求,有卫生信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广大IT行业的积极参与,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一个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