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肾小管-间质病
第一节 急性肾小管坏死
一、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
二、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
第二节 小管-间质性肾炎
一、感染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二、药物诱导性间质性肾炎
三、肿瘤相关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四、结节病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病(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即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又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指一类以突出的肾小管-间质发生异常形态学改变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水肿和纤维化,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肾小管坏死、萎缩或消失。传统上,根据其起病方式,可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者起病突然、快速,其组织病理改变以肾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可伴有局部肾小管坏死;而慢性者则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常伴有广泛肾小管萎缩和间质明显纤维化。目前,被世界各国广大学者所普遍接受的是WHO(1985年)的分类法(表7-1)。这一分类的特点,除注重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外,还结合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诸多因素。然而,据国外资料统计,仍有近1/3表现为急性或程度较轻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病例,无法归入这一分类之中。据我组对7 908例肾活检病例的统计,肾小管-间质病的病例数为105例,占其总数的1.3%。现根据这一分类法,着重介绍几种在肾活检病例中较常遇到、且在其他章节均未作介绍的肾小管-间质病。
表7-1 WHO有关肾小管-间质病的简明分类
注:本表摘自由Porter KA主编的《肾脏》。见:Symmers W St C主编的《系统病理学》第3版,第8卷,第43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