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人面对医师要求加入其试验之两难

病人面对医师要求加入其试验之两难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过去大多数病人选择将自己的疾病交由医师全权处置,此点是基于信任与对医疗专业之敬重。对于主治医师将自己的病人纳入自己所执行的研究,这过程中牵涉到的伦理议题分别是:此行为牵涉到病人的自主性。

一、病人面对医师要求加入其试验之两难

一直以来医师与病人存在着一种保护主义(paternalism)式的医病关系(paternalism有人译为”父权主义”或”家长主义”,其意义似父亲对待孩子),此种关系为上对下,亦即医师主导病人之一切医疗措施,而病人则属于顺从之地位。在过去大多数病人选择将自己的疾病交由医师全权处置,此点是基于信任与对医疗专业之敬重。随着时代变迁,人权意识不断的上升,医师与病人的地位也日趋于平等,但因科技日新月异的变革,使得医病关系也出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变化,例如为试验新药或新技术成效的人体试验,即易使原先的医病关系隐含着前所未有的问题,而这些议题极待我们深思与讨论。

由于近年来各大医院强调医术与研究并重,使得绝大多数的医师在照顾病患之余,亦需拨出时间执行研究,在经济与节省时间方面的考虑下,加上对自己所医治的病人无论在身心方面都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故时常将自己的病人列为研究试验的受试者。有的病人在面对此一情境时会感到些许压力与不舒适,包括不知如何拒绝、不好意思拒绝、担心拒绝后与医师原有之良好关系遭破坏或之后无法获得良好之治疗等。但另一方面病人亦可能会因此觉得受到医师重视、得到更多的注意与照顾、获得更多额外的有益治疗等。

对于主治医师将自己的病人纳入自己所执行的研究,这过程中牵涉到的伦理议题分别是:(1)此行为牵涉到病人的自主性。(2)过程中隐含违反不伤害原则。

(1)此行为牵涉到病人的自主性:临床上主医师可能因为经济上与时间上方便的考虑,请自己的病人加入自己的研究计划,但是台湾社会从过去到现在,医师与病人之间一直存在着保护主义(paternalism)的关系,病人会认为自己的主治医师在治疗决定权上居上位,自己只能屈从于服从的角色,故有时病人不会拒绝主治医师的请求,但此层面隐含了重要伦理争议议题,亦即病人的“自主性”(self-determination),在此处自主性的主要意义:病人有权利对自己疾病的治疗方式做决定,故病人有权拒绝医师的请求,在此种情况下被拒绝的医师须接受病人的决定,且日后的治疗不能影响病人的病情或其他相关的权益。

(2)过程中隐含违反不伤害原则:

病人有权利接受最佳与最适合的治疗,以促进健康、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但是主治医师将自己的病人纳入自己的研究计划,此举动意味着因为要执行研究,故改变了原先对病人的治疗方式,此举动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违反不伤害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 Weibo Article 41 Weibo Article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