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剑指作风沉疴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剑指作风沉疴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抓作风建设,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出台的第一项制度,为十八大后打开全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次的八项规定,更是高层领导在争取属于自己的知情权。这个意见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外出时,不用警车开道,不用警笛。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剑指作风沉疴_中国民情报告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抓作风建设,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的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出台的第一项制度,为十八大后打开全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

改进作风八项规定

资料来源:新华社2012年12月11日

专栏

网友不满官场八宗“最”

◎最不满的“官派”:交通管制、封路、清场等

◎最不爽的会风:空话、套话连篇

◎最不得民心的官风:假公济私、贪污腐败

◎最反感的附庸风雅:公款办个人摄影展、书画展

◎最崩溃的电视新闻:领导新闻中讲空话、套话

◎最厌烦的接待陋习:铺张浪费严重

◎最抓狂的官话:套话连篇,没一句接地气儿的

◎最痛心的“官道”:瞒天过海、欺压百姓

资料来源:《河南商报》2012年12月20日

展示执政新姿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中央政治局出台的这八项新规定,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改进党风政风,而且也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姿态,是聚党心、得民心之举。

有外媒刊文说,近年来甚至一些最低级别的中共官员也享受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他们出行时乘坐有专职司机的豪华轿车,外出视察时会受到学童们的列队欢迎,许多地方官员似乎都在相互攀比,看谁能建造最大的地方政府办公楼,谁能举办最盛大的宴会……这些现象都成了公众嘲讽的对象。现在随着外界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大,中国新领导层似乎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了。

针对八项规定,《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说,从“三大作风”到“两个务必”,从“八个坚持”到“四个大兴”,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生命线,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更应看到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

消除党与群众之间的“隔离带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八项规定针对的都是现实问题,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操作性强。比如要求迎来送往不铺红地毯,这与群众的亲切感自然就来了;领导干部不去东剪彩、西题词,他也就有时间与群众交流了;领导干部出行不清场、不封路,他就自然走到了群众中间。这八项规定,就是让我们的共产党员真正又回到人民中间。

《法制晚报》评论指出,八条新规看上去都是很具体的东西,力图改变的都是形式和作风层面的内容,但其本质都是要让官员真正回归到“人民公仆”的角色。比如交通这件事,如果领导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切身体会到道路拥堵、公交地铁拥挤为市民带来的烦恼,又怎么会有动力去改变现实?

《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进一步指出,细看这些规定不仅是树立一个清新干练、与民众打成一片的官员形象,更深层的追求是:领导干部也在争取自己应有的知情权,寄望于通过破除形象和作风上与民众、民间、民意的层层隔膜和障碍,打通种种官场陋俗和歪风在官民舆论场中制造的铁幕而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把握到中国社会真正的脉动和真实的民意关切。文章说,在当下的体制困境中,被遮蔽、褫夺、侵犯的不仅有民众的知情权,领导干部的知情权更是一个被侵犯的重灾区。一些地方的做法,为高层领导了解真实的中国社会和突发事件后的真相设置了重重障碍;一些关于仪式和排场的陈规陋习,从报纸的头版、街头的管制到公文的用语,处处制造着官与民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当然也妨碍着高高在上的领导了解到真实民意。这一次的八项规定,更是高层领导在争取属于自己的知情权。领导们很清楚,每一个陋习都是官民间的一堵墙:套话是一堵墙,仪式是一堵墙,特权是一堵墙,腐败是一堵墙,党报机关报的冗长报道也是一堵无形的墙。和谐官民关系就要加深了解,而只有拆掉那一堵堵横亘在官民之间的墙才能化解心理上的割裂而融于一体。

媒体关于八项规定的评论

资料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京华时报》关于八项规定的系列评论

资料来源:根据《京华时报》资料整理

为改革做铺垫

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认为,这八条新的规定对以后的工作尤其对以后推进改革做了两个方面的铺垫:一是推进改革必须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党风不正、政风不好,人民对改革就会失去期待也会失去信心。通过改变党的作风,用良好的党风去带动民风、政风,可以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改革肯定要有党的领导,而党的力量又来自群众的支持。党风不正、不好,党就没有威望,党也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其实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有了好的党风,党才能更好地领导和推进改革。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也认为,八项规定的出台很有针对性。这些年一直在讲减少“三公”支出、降低行政成本,避免铺张浪费,怎么做?就要从这些具体的细节入手,体现在细节上。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评论认为,作风建设确实不只是一个信号、一种表态,其本身就是一种实在的变革,甚至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比如,不安排宴请、不喝酒等,不仅是一个改作风的问题,还是一个规范行政成本支出的问题。要降低行政成本,则势必要在体制改革和权力约束等方面做文章。从端正党风、整饬政风开始,中央希冀的是看到党政系统中出现新气象。

专栏

盘点作风改进30年:从不陪餐到常委出行不封路

这次中央政治局做出八项规定,实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试图推进作风改进的又一次努力。过去30年的中央文件中,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作风改进的规定问世。

30年前,中央就曾出台过改进警卫工作规定。1982年11月,中央书记处批准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领导同志外出时警卫接待工作的几点意见》。这个意见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外出时,不用警车开道,不用警笛。1986年,中央又重申了这一规定。

1986年,中央办公厅还对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做了规定。

2001年,中办、国办更是联合下文,对领导的新闻报道做出了规定,强调不要把中央领导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或报道规格的标准,中央领导观看一般性的文艺演出,也不作新闻报道。

改进文风、会风,不陪餐、不迎送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也多次重提。1998年3月24日,朱镕基当选总理后,主持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还就此与诸位领导约法三章,并约定不为各部门工作会议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名。

有关上述规定,中央、国务院至少在1982年、1986年、1991年、1998年、2001年都曾发文强调。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还有针对性地下发了《关于国务院办公厅精减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

2003年,中央还先后采取一系列改进作风的举措,如礼宾改革,当年取消了领导人出访离京、返京时的送迎活动。

7年后,中国领导人出访国外的迎送仪式也被取消。2010年4月12日,胡锦涛访问美国,机场没有出现欢迎队伍和欢迎横幅。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2012年12月13日

北京青年报》也刊文指出,八项规定涉及的事项大多与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公”消费有关。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必将有助于厉行节俭,其最直接的结果之一应当是“三公”经费大幅降低。在“头脑风暴”过后,在总结规范之后,就需要动真格的了——自我裁减预算,提出“三公”经费缩减目标,人大机关严格监督财政预算,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契机,我们大力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就多了一个扎实的依托和抓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