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肺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

心肺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使用戴面罩的简易呼吸器,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匀速挤压2次。过度通气,会增加胸内压力,减少心脏静脉回流,减少心排血量,降低生存率。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膈肌抬高,限制肺运动。对于院内心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min,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

【目的】 当病人呼吸停止、心搏骤停时,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用物准备】 抢救车、除颤器、输液架,治疗盘内备有电筒、血压计、笔、记录单等。

【操作步骤】

1.评估病人 ①意识:摇晃或拍肩并大声呼叫病人;②呼吸:听有无呼吸声,感觉有无呼气,查看有无胸部起伏,3~5s完成;③触摸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不超过10s。

2.呼救并记录时间 一人处理时,以抢救为主,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或大声呼叫他人协助和(或)通知值班医师,电话通知麻醉科,通知家属。

3.复苏阶段

(1)复苏准备:解开衣领、腰带。

(2)胸外按压:就地抢救,复苏体位,可背部垫木板或仰卧于地上。术者体位:根据个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采用踏脚登或跪式等体位;定位方法:一手沿肋骨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处;按压部位:胸骨切迹上2指;按压方法:二手掌根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按压力量:胸骨下陷≥5cm;按压频率:≥100/min;按压与放松:要比例适当(1∶1),放松时确保胸廓完全回弹,但手不能离开胸壁;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尽量减少中断,时间≤10s。

(3)开放气道:打开气道,常用的方法有仰头举颏法和托下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其目的是解除舌根随下腭后坠而对气道的阻塞,同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痰液和义齿,这样气道被打开。有些患者此时就开始自主呼吸;如果患者仍不恢复呼吸运动,须立即开始人工呼吸。

(4)人工呼吸:检查并取出义齿;清除口、鼻分泌物;一手打开口腔,一手捏鼻;人工呼吸术者深吸气后,术者口唇包裹病人口唇,缓慢吹气2次,每次>1s。潮气量足够(为500~600ml),频率为10~12/min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避免迅速和强力的人工呼吸。若使用戴面罩的简易呼吸器,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匀速挤压2次。

(5)评估:5个循环的CPR后对复苏效果进行评估。复苏有效的指征有:缺氧明显改善;瞳孔由大变小;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 Hg;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

【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过度通气,会增加胸内压力,减少心脏静脉回流,减少心排血量,降低生存率。潮气量过大,胃膨胀。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膈肌抬高,限制肺运动。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4.院外发生的心搏骤停,则在检查心电图和除颤前,先进行5个循环的CPR。对于院内心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min,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

(王 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