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留置导管术是有一定操作风险的,提高操作熟练程度,严格控制操作准入资格可有效预防风险,但有时还是会出现相关并发症。
(1)即刻并发症 出血是深静脉置管最常发生的即刻并发症。多为穿刺针或局部麻醉针针眼渗血、隧道口渗血、导管入皮肤处渗血和皮下血肿。尿毒症病人凝血机制差、置管时少量肝素进入血液、深静脉不易寻找而反复多次穿刺是针眼渗血的主要原因。刀片切开皮肤时切口过大为导管入皮肤处渗血的主要原因。部分病人皮肤及皮下组织疏松也易出现导管入皮肤处渗血。上述症状通过压迫止血、导管入皮肤处加压缝扎大多可以纠正。误穿动脉或误穿动脉后未能有效压迫出血部位为皮下血肿主要原因。严重的会出现血肿压迫气管,导致窒息。气管内插管辅助通气为其急救措施。空气栓塞、损伤胸腔、导丝坠入深静脉等并发症罕见,但也偶有发生。
(2)延迟并发症
①导管相关性感染。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不佳,容易出现感染,导管感染途径主要是微生物从患者皮肤沿导管表面上行所致;主要表现为隧道炎、导管入口皮肤处脓性分泌物、发热等。另一方面是导管接头污染、治疗时导管与外界相通所致。临床上第二类感染多见,危害也大,误诊或错过治疗时机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在透析前体温正常,在透析过程中(多在透析1~1.5h)突然出现畏寒、发热,体温在38.5℃以上者多考虑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出现导管感染要及时做导管引流物培养及血培养,预判使用合适抗生素并予以导管内抗生素肝素盐水封管,必要时同时静脉使用抗生素。
②血流不畅及导管栓塞。血流不畅大多数与导管尖端贴壁有关,置管后患者活动、咳嗽可改变原有导管固定的位置及角度,通过旋转导管或调整导管位置可使血流通畅。长期带涤纶套导管调整需要手术切开、松解涤纶套,调整导管位置,再次固定涤纶套处理。导管在留置时间较长或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时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血流不畅,可以行导管溶栓,大部分病人可以明显改善流量。
③导管脱落。导管留置时间长,缝线因排斥反应、反复受力容易与皮肤脱离,导致导管脱出,每次血透后检查导管和缝线可以避免。也有少部分病人在睡眠、意识模糊、不愿接受治疗时自行拔出导管。
④心律失常。导管置入过深,导管尖端直接刺激心脏壁层。拔出导管3~4cm大多可以纠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