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隔离的分类及防护

隔离的分类及防护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加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主要措施为采用同室隔离及有效的防蚊、灭虱、灭鼠。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④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2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一)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防护

用于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加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患者的隔离

(1)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防护。

(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二)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防护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加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患者的隔离

(1)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2)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3)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4)应按规定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应按规定要求使用防护用品。

(三)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防护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麻疹、猩红热、肺鼠疫、肺结核、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加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遵循隔离原则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尽量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四)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防护

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1.昆虫隔离(insect isolation) 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等。主要措施为采用同室隔离及有效的防蚊、灭虱、灭鼠

2.保护性隔离(protective isolation) 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容易被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器官移植、免疫缺陷者。

主要隔离措施如下:①患者住单间病房隔离;②凡进入病室者应穿戴灭菌后的隔离衣、帽、手套及鞋,未经消毒的物体不可带入;③接触这类患者前后及护理下一位患者前均应洗手;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和患者接触;⑤病室内空气、地面、家具每日严格消毒。

链接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如麻疹患者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但是同时也可经空气、接触传播;那么,隔离措施就应该是标准防护+飞沫传播隔离+空气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的综合隔离措施。

3.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

(1)患者的隔离:将患者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2)医务人员防护: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3)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①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②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③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4)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①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放医疗垃圾桶内)、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具(放入含有效氯2 000mg/L消毒液中)→脱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垃圾处理,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好装袋标记后送洗衣房)→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②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一次性帽子按医疗垃圾处理)→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③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5)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①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为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②医务人员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③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④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2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⑥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应遵循本章《消毒技术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