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乙状结肠有粪便会不会刺激疼痛

乙状结肠有粪便会不会刺激疼痛

时间:2022-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结肠病变只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并发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增厚,导致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狭窄。此并发症预后差,易导致急性肠穿孔。对重型或暴发型不宜做此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病程长,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20~40岁常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病因 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免疫因素:本病的免疫异常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认为,病人的肠黏膜存在异常上皮细胞,分泌异常黏液蛋白,因此,正常肠黏膜防御功能被消弱,使一些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免疫反应与炎症变化。

(2)感染因素: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可能与痢疾杆菌或溶组织阿米巴感染有关。

(3)遗传因素: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及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4)氧自由基损伤:在肠内黄嘌呤氧化酶等作用下,致大量氧自由基形成,损伤肠黏膜。

(5)精神神经因素:应激事件、重大精神创伤后可诱发本病,病人常有焦虑和抑郁的表现。

2.病理 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甚至全结肠。病变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少数累及肌层。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固有膜、隐窝及表面上皮,形成隐窝脓肿。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时,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也可融合成大片溃疡,呈不规则形。肉眼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只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并发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重症、暴发型病变累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变薄,肠腔膨大,常并发急性肠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过程中,黏膜反复破坏、修复,正常结构破坏,大量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增厚,导致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狭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病程长,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与缓解交替。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因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感染、精神刺激等诱发或加重症状。

(1)症状:①腹泻伴黏液血便或脓血便是最常见的症状,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调有关,粪便中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腹泻程度不一,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便血程度和大便次数。轻者大便每日2~4次,重者每日10次以上,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可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粪便呈糊状,带有黏液、脓血或仅排黏液、脓血。②腹痛,轻者或缓解期病人可无腹痛,发作期均有轻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③其他,消化系统可有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缺乏等。急性发作期全身症状可表现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重症有高热、脉速等中毒症状,易发生低血钾、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部分病人可出现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肠外症状,如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口腔黏膜溃疡等。

(2)体征:病人呈慢性病容,精神差,重者呈现消瘦、贫血貌。病情轻的病人有左下腹轻压痛,重者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若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警惕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的发生。

(3)临床分型:根据病程、程度、范围与病期综合分型,一般分为3型。①轻型多见,病变范围小,起病缓慢,症状轻。腹泻每日4次以下,少量便血或无便血,无全身毒血症状,病程中往往有缓解、复发交替出现。②重型病变范围广,全身和胃肠道症状均严重,腹泻频繁并有明显黏液脓血便,常表现极度衰竭、消瘦、贫血、发热、心动过速等全身毒血症症状。③急性暴发型罕见,起病急骤,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大便每日可达10次,大量脓血或黏液排出呈血水样,腹胀明显,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

(4)并发症:①中毒性巨结肠,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此并发症预后差,易导致急性肠穿孔。②直肠结肠癌变:常见于广泛性结肠炎,幼年起病并病程漫长者。③其他并发症:肠大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等。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轻型病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病人有轻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活动期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严重或病情持续者血清蛋白下降。

(2)粪便检查:肉眼检查有黏液、脓血。显微镜检查有红、白细胞或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

(3)结肠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可直接观察肠黏膜病变,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等,血管模糊、紊乱,附着脓性分泌物,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此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程度和范围,并可取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4)影像学检查:X线钡剂灌肠可观察到黏膜粗乱或颗粒样改变,也可呈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有时病变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铅管状。对重型或暴发型不宜做此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5)自身抗体检测:检测血中外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酿酒酵母抗体,为溃疡性结肠炎相对特异性抗体。

(三)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1.氨基水杨酸制剂 柳氮磺吡啶(SASP)为本病首选药。适用于轻、中型患者以及重型患者经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者。

2.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重型、急性暴发型或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的病人。常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泼尼松,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在减量期间应和柳氮磺吡啶配合使用,维持数月。

3.免疫抑制药 适用于病情较重、病情范围较广、激素治疗不佳的病人,常用硫唑嘌呤、巯嘌呤等,本类药物毒性大,不良反应多,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大,用药期间复查骨髓象。

4.手术治疗 中毒性巨结肠,内科不能控制的结肠大出血需及时手术,并发癌变、梗阻、肠穿孔者需手术。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评估病人有无因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造成病人情绪不稳,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及家属对病人的支持程度,经济负担等。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疼痛:腹痛 与肠道炎症、溃疡、痉挛等有关。

2.腹泻 与肠内炎症致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及对水钠吸收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频繁腹泻有关。

5.焦虑 与频繁腹泻,疾病迁延不愈有关。

【护理目标】

1.腹痛减轻或缓解。

2.腹泻次数减少或排便正常。

3.营养状况改善,体重保持稳定或有所增加。

4.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5.焦虑程度减轻,治疗信心增强。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安排在有卫生间的病室或室内留置便器。轻症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防止劳累;重症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少纤维素为原则。食物宜细软、易消化、少刺激。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给予稀粥、细面条、鸡蛋羹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乳制品及多纤维的蔬菜、水果等。严重者或有肠梗阻时应禁食。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体重、水电解质、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等变化;观察并记录粪便的量、性状、排便次数及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进展情况;注意是否有大出血、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4.用药护理 熟悉用药的作用机制、配制方法、用药途径及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疗效,如灌肠时指导病人尽量抬高臀部,延长药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以增加疗效等。柳氮磺吡啶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关,餐后服药不良反应小,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差、头痛、可逆性男性不育等,部分患者有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自身免疫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此,在用药期间要定期复查血常规。

5.对症护理 疼痛明显者向其解释疼痛原因,教给病人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等,病人疼痛性质突然改变,应注意是否合并大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抢救。腹泻频繁时指导病人和家属做好肛周皮肤清洁、必要时涂抗生素软膏以防皮肤破溃。发现有脱水、电解质紊乱时及时报告医师。

6.心理护理 因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多反复发作,病人易出现神经过敏、抑郁或焦虑。而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病或恶化的诱因,应通过心理疏导,促使病人能控制自己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愉快地配合治疗。

【护理评价】

1.腹痛有无减轻或消失。

2.腹泻次数是否减少或排便次数已恢复正常,粪便是否成形、粪便中黏液、脓血是否消失,里急后重有无缓解。

3.能否按饮食原则进食,营养状况有无好转,体重是否稳定或有所增加。

4.生命体征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5.焦虑程度是否减轻,治疗信心是否增强。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合理休息,稳定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压力过大,以免加重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指导: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选用多种维生素、柔软少渣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多纤维及刺激性食物,忌生冷食物,摄入足够营养。

3.用药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具体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若出现腹泻、腹痛加剧,便血、乏力、头痛、发热、消瘦、排尿不畅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告诫病人不要随便停药、换药,特别是解痉药物使用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防止诱发肠扩张,不宜使用强止泻药。

4.告知病人定期复查,需长期随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