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

时间:2022-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信念可以改变行为,但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对自身健康的威胁,并对威胁的严重性感到害怕,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即知觉到效益,同时也要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即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自信有能力改变不良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美国的霍克巴姆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该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有意愿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而对采纳行为并能取得成功的信心则是行为实现的保障。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信念可以改变行为,但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对自身健康的威胁,并对威胁的严重性感到害怕,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即知觉到效益,同时也要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即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自信有能力改变不良行为。

(一)健康信念相关因素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健康信念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图2-3):

图2-3 健康信念模式

1.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

(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严重性的看法,如死亡、伤残、疼痛、工作烦恼、失业、家庭矛盾等。

(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认识,包括对医师判断的接受程度和自身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当个体认识到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之后,会感到疾病对自身的威胁,从而促使其摒弃不健康的行为,采取健康的行为。

2.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

(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效时,人们才能自觉采取行为。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所遇困难的认识,如费用的高低、痛苦的程度、方便与否等。只有当人们对这些困难具有足够认识,才能使行为维持和巩固。

(3)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自我效能的作用在于当认识到采取某种行动会面临障碍时,需要有克服障碍的信心和意志,才能完成这种行动。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纳所建议的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3.提示因素 指人们能否采取预防性措施的促进因素,包括传媒活动的宣传、医务人员的提醒、他人的忠告、亲友的疾病经验等。

4.其他相关因素

(1)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籍贯等。

(2)社会心理学因素:如个性、社会阶层、同伴及他人的影响等。

(3)知识结构因素:如关于疾病的知识、以前患此病的经验等。

例如,某人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信息(线索),得知吸烟可以导致肺癌(认识严重性),使他想到自己需要戒烟以停止危害,减少健康损失,而且可以减少经济开支(益处)。但是,戒烟可能会导致不适应,甚至影响进食、睡眠等(困难),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困难,就会继续吸烟,并希望自己可能不会发生肺癌(存在侥幸心理)。如果此时自己亲密的人员中有人因吸烟发生肺癌,该个体开始决心戒烟(认识易感性),若同时周围又有人戒烟成功,并且戒烟之后确实健康状况改善,如咳嗽停止等,更可促进个体戒烟行为的确立(健康行为得到强化)。

(二)缺陷

尽管信念可以影响行为的改变,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人其行为改变都受信念的影响。它不能解释人们习惯性地执行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如刷牙的原因。对于这些行为,也许没有人考虑到健康的威胁、好处、代价,它就发生了,并被继续执行;没有一种标准来测量它的组成成分,如知觉到严重性和易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