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不在焉是现代人的通病

心不在焉是现代人的通病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不在焉”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心思不在这里。这可能就是心不在焉的状态。梅涅德斯认为,对自己宽容和在情感方面不太严谨的人更有可能常常心不在焉,这些人都不会因此自责。许多心不在焉的状况与我们重视问题的程度有关。“心不在焉”是现代人的通病。现代人通常的状态是心不在焉,身心分离,古人以为只有“当下”状态才是身心完全合一的。
心不在焉_论人际沟通

大家在平常交往中肯定有这种体会,在朋友相聚交流时,经常会有人滔滔不绝地在说话,而有的人则闭口不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朋友说的话,他也许会偶尔应答几句,虽然他眼睛看着你,但你感觉不到他是看你的,你说话他没在听,即使他听到了你说的话,也不会去判断你说了什么,他的注意力,已经转到别的地方去了。心不在焉是交流中的大忌,它会让人在内心里产生疑问:是不是我说的话不够有趣啊?是不是他不喜欢听我说话啊?给人留下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这样的做法所导致的不好结果是,常常伤害了别人自己都不知道,或者做事成功率很低。

“心不在焉”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心思不在这里。那么心去哪里了呢?我记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中对主人公雅罗米尔的描述:“现实只是躯体的寄居之地,而别处才是心灵的永久归宿。”这可能就是心不在焉的状态。

那么现在的人为什么常常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游走状态?大家试想我们每日的生活:“急急火火地冲向办公室,坐下来,打开电脑,收邮件、打开QQ或微信(同时与四五位网友交叉网聊不算稀奇),一边还放着音乐或下载电影,然后才切人正题,开始工作”。一个现代人的大脑无形中被切割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兴奋点和话题。

多年研究“精神压抑的脑力疲惫”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海伦指出,心不在焉是大脑向我们发出的情感疲惫和精神压抑的信息。梅涅德斯认为,对自己宽容和在情感方面不太严谨的人更有可能常常心不在焉,这些人都不会因此自责。当然,疲惫与要处理的事务多少有很大关系。在大脑被紧张情绪和工作负担占据时,人们就开始选择记忆他们最感兴趣或者必须要做的事,遗忘当前不太重要的事。许多心不在焉的状况与我们重视问题的程度有关。一个人心有旁系,在另一个世界里打转,身体却误人一个被设定的舞台,遗忘了自己正在别人的生活里。

“心不在焉”是现代人的通病。人的头脑就一个,心也就一个,常常一心多用,只会什么都做不好。别人在跟你讲话的时候,你却一边拿着手机刷微博,一边与朋友微信,或者不停地滚动着你的网购页面,别人哪里还有兴致跟你继续谈下去呢?就算你真的训练到可以一心多用了,也别在别人面前这样做,这样只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尊重他,不重视他。

如何促进身心合一呢?

古人云:心在焉、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并非不回忆过去、预计未来,而是专注于过程,一个过程只干好一件事情。回忆就专心回忆,展望就是展望;劳动就专心劳动,陪伴就是陪伴;吃饭就专心吃饭,食不语。我国体操队教练开导体操运动员时就要求要重在doing即过程之中,将脑子里的垃圾丢干净,把冠军、荣誉、赛场观众丢掉,方能干净利落地完成动作。在平时训练时,在小伙子上吊环时,画外音就会问:“你是谁?”答:“当下。”“你在哪里?”答:“当下。”现代人通常的状态是心不在焉,身心分离,古人以为只有“当下”状态才是身心完全合一的。而只有身心合一,才能免于浮躁,专心做好事情。

另外,如伊丽莎白·海伦所言,心不在焉乃是“精神压抑的脑力疲惫”,平日里要注意为自己精神减压。有些人是在经历了很多事之后感觉这个世界伤害了他,在他的世界里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心不在焉,不想去做。如果是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是首先对社会存在抱有一种较为现实的认识。社会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要学会看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的积极面,绝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社会的消极面,从而不求上进,萎靡不振。可以磨炼意志,提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把握自己命运与行为的能力;也可以多读名人传记。以名人的奋斗史激励自己,正确认识自我,不时反思自我,记录自我的人生轨迹与心理变化轨迹,从中感悟人生的奥秘,了解困惑与抉择的得失、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从而确定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消除毫无精神追求的消极心态。再就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学习琴棋书画,使自己对生活充满激情。

当你和朋友聚会聊天,或者和爱人讨论事情的时候,就请专心聆听和讨论吧,把你的注意力都放在这里。如果你此时还在想着你自己的事情或者是工作的事情,他们是会察觉到的,即使他们不说,也不代表他们心里不介意。其实,认真地倾听和关注,是对人的最基本的尊重,更是对亲人或爱人的一种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