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蒜的故事

大蒜的故事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这样,歪打正着,发现了大蒜具有止痢的药性。从此,大蒜也成了中药。当时刘秀采纳一道士建议,食大蒜治疗,官兵和群众不医而愈。此后,食大蒜治疗腹泻便传开来了。古人还主张将大蒜作为旅游时必备的药物。大蒜,《本草纲目》称之为“葫”,又名独蒜、胡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全国各地均产。

(1)大蒜的来历:从前,有个医生,空闲的时候,就把治病用药的道理讲给小药童听。他的邻居,是个农夫,很想学医,就去找他,说:“先生,你收我当徒弟吧!”当时行医的规矩一般都是传内不传外,传媳不传女。所以,医生没有答应农夫的要求。

但农夫并没有打消学医的念头,他听说医生经常在晚上教小药童医术,就天天晚上来到医生的窗外,竖着耳朵偷听。有天晚上,医生和小药童讲的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原来,有个病人欠了医生一笔药钱,小药童刚刚把账结算完。他问医生:“那人欠的钱还不能归还,要不要加利钱呀?”医生说:“算了,止下利吧。能还药钱就行啦……”可是,农夫没听见前言,也没去细听后语,只听到“算了,止下利”这么半句。他以为,这是医生正向小药童传授“蒜能止下痢”的秘方呢。心想,总算学会了一招,回去试试再说吧。第二天,农夫就对人们说:“我能治痢疾。”但人们不相信,谁也不让他给治。农夫有个亲戚,住在20里地外。碰巧,那亲戚得了痢疾。农夫就跑去,用大蒜当药,让那人吃了好几天,那人真给他治好了。

从此,农夫就住在亲戚家,专门给人治痢疾。他治一个,好一个,名声越来越大。消息传到医生耳朵里,他就去找那位农夫,问道:“你这本事是跟谁学的?”“跟您呀。”“不对,我什么时候教过你?”“有一天晚上……”农夫把那天的情况说了一遍。医生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当时说的是算账的事啊!”农夫也愣住了:“那怎么大蒜还真能治痢疾呢?”医生说:“该着你是学医的材料,我就收你当徒弟吧!”就这样,歪打正着,发现了大蒜具有止痢的药性。从此,大蒜也成了中药。

(2)刘秀与大蒜:

东汉王莽追赶刘秀,刘军路经盛产大蒜的口孜镇,官兵多染痢疾,当地瘟疫又盛,军队多无斗志。当时刘秀采纳一道士建议,食大蒜治疗,官兵和群众不医而愈。此后,食大蒜治疗腹泻便传开来了。唐代孙思邈用大蒜治疗泄泻暴痢,明代李时珍则用大蒜治疗霍乱和冷痢。古人还主张将大蒜作为旅游时必备的药物。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说,将大蒜“携之旅途,则炎风瘴雨不能加,食之腊毒不能害”。

大蒜,《本草纲目》称之为“葫”,又名独蒜、胡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全国各地均产。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经,有温中消食、解毒杀虫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气熏烈,可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大众医学》言“经常食用大蒜,既能降低血脂,又可补充微量元素硒,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是有益的,有可能减少各种癌症,如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卵甾癌、胰腺癌的发病率”。

《本草纲目》言大蒜“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故不宜久食,且过食易过火,耗血,故阴虚火旺者慎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