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后肛门憋坠案

产后肛门憋坠案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述已产七胎,此次产后6日即患咳逆上气。愈后但觉饮食欠佳,四肢无力,并感肛门憋坠,尤以大便之后,憋坠更甚,其憋坠往往持续1日之久,行动较重,坐卧即轻,休息一夜憋坠即感消失。经妇产科检查,无妇科特殊病变。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咳逆上气,势必影响魄门,更兼中气不足而下陷,故出现肛门坠感的现象。

张某,女,38岁,河北省宁晋县东南汪人。1969年7月8日诊。

据述已产七胎,此次产后6日即患咳逆上气。经过数日治疗即愈。愈后但觉饮食欠佳,四肢无力,并感肛门憋坠,尤以大便之后,憋坠更甚,其憋坠往往持续1日之久,行动较重,坐卧即轻,休息一夜憋坠即感消失。如此者已达2个月有余。经妇产科检查,无妇科特殊病变。按炎症处理,予以高锰酸钾(PP粉)坐浴。内服合霉素、黄连素无效。嗣后又服中药数剂,仍属罔效,始就余诊。诊得六脉虚而无力,舌质淡胖有齿痕。询其大便情况,每日1次,不稀不干,无黏液,无腹痛等症。此非痢疾之下坠,亦非直肠之炎症。

依据脉症,证属中气下陷。

治则:仿《黄帝内经》“虚者补之,陷下则举之”的原则,调补脾胃,益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出入为法。

处方:人参6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升麻10克,柴胡6克,陈皮6克,当归12克,桔梗12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2剂。

二诊(7月10日):药后肛门坠感减轻。药症相符,宗原法续进4剂。

三诊(7月14日):服药后病情基本痊愈,嘱停汤剂,改用补中益气丸,每服1丸,每日2次,以资巩固。

按:产后气血两虚,复感咳逆上气,虽经数日治愈,但肺气耗损,造成子盗母气,使中气愈虚,下陷愈甚。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咳逆上气,势必影响魄门,更兼中气不足而下陷,故出现肛门坠感的现象。据《黄帝内经》“虚者补之,陷下则举之”的原则治之,方用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人参、甘草补益中气;白术,大枣健脾;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举清阳;更益以桔梗升举清气,载药上行,使脾气升,中宫健,则病复安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