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粒细胞综合征怎么治疗

粒细胞综合征怎么治疗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诊断主要依据症状轻、X线胸片呈一过性游走性阴影、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病程短能自愈等特点作出诊断。在药物引起的急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患者中,呋喃坦啶表现为,急性发作和反应持续1个月以上,慢性者持续6个月以上。急性特发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较Loeffler's综合征则严重得多,不同性别或年龄的人都可受累,大多数患者既往健康,也有报道见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或感染

一、Loeffler′s综合征(Lǒffler′s综合征、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症)

1932年,Loeffler首先报道一个以轻度呼吸道症状,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和暂时性的游走性肺浸润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这一综合征命名为Loeffler综合征或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症或急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acute pulmonary eosinophilia)。最早期的报道认为是人对蛔虫免疫反应引起的,除了蛔虫外,其他寄生虫感染、药物接触、花粉和真菌孢子吸入也会引起Loeffler综合征,另外还有1/3原因不清。

蛔虫引起Loeffler综合征的肺部病变,是由于人体对蛔虫幼虫的过敏反应引起的。对幼虫过敏,多发生在感染后2周,蛔虫的过敏原可引起阳性皮肤反应。虫卵被吞下后,在肠内孵化,幼虫在小肠内发育,然后通过肠壁进入脾脏,最后进入肺循环,接着幼虫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发育成成虫,上升到大的气道,然后经过吞噬再进入胃肠道,完成其生活周期,Loeffler综合征的肺部表现就出现在幼虫进入肺的迁移这段时间内。

Loeffler综合征所有年龄均可受累,临床可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偶被发现,如有症状也很轻微,常见症状为咳嗽、少量黏液痰或少量柠檬色痰,偶有痰血,痰中含有嗜酸粒细胞颗粒。此外尚有头痛乏力、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夜间盗汗、胸痛、轻到中度的呼吸困难等,一般不发热,如有则为低热,偶有高热和喘息,常在1~2天内恢复正常。体检多为阴性,症状和体征多在短期内消失。Loeffler综合征通常是自限性的,典型者为1~2周病程,也有认为是2~4周。患者可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偶有休克、呼吸衰竭的报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至中度升高,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可增高到10%~70%,在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也可增高,血清IgE、IgM高于正常值。如果有痰,痰中的嗜酸粒细胞也增高。有报道,检测IL-5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CD4)可作为本病具有活动性的实验室的指标。X线表现:单侧或双侧肺部浸润影、边缘模糊呈小片状或大片状非节段性分布,通常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病灶多在6~12天消失,或呈游走性,一处病灶在24小时内减少或消失,而同时他处出现新病灶。个别报道有一过性心包或胸腔积液。肺功能检查示限制通气功能障碍伴DLCO下降。在疾病的肺部阶段,可以在痰或胃液中发现幼虫。病理主要为肺部暂时性过敏反应。可以发现肺间质和肺泡毛细血管有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也可以见到大量的吞噬细胞,肺泡内充满渗出液和大量嗜酸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本病为Ⅰ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也可参与。诊断主要依据症状轻、X线胸片呈一过性游走性阴影、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病程短能自愈等特点作出诊断。本病应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和肺梗死相鉴别。

治疗:本病可自愈,有病因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寄生虫感染应予驱虫治疗,蛔虫感染,可以口服甲苯咪唑,100mg,每天2次,连服3天。症状明显或反复发作者,可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待症状控制和肺部阴影消失即可逐渐停药。

二、寄生虫感染

除蛔虫外,有许多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血或肺嗜酸粒细胞的肺浸润,常见的能引起肺嗜酸细胞综合征的寄生虫见表29-2,由于各种寄生虫的地理、社会经济和宿主免疫情况不同,其流行情况也不同。

表29-2 与嗜酸粒细胞肺炎有关的寄生虫

除蛔虫外,粪类圆线虫、犬弓蛔虫和钩虫是引起肺嗜酸粒细胞浸润最常见的寄生虫。

粪类圆线虫能引起的肺嗜酸粒细胞浸润是在超感染综合征的时候,通常出现在细胞免疫缺陷,如淋巴瘤、艾滋病,长期糖皮质激素应用、胃肠疾病的病人中,但也可以出现在健康人中。呼吸道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喘鸣、咯血和肺部浸润及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胃肠表现包括腹痛、麻痹性肠梗阻、恶心呕吐和继发性革兰阴性脓毒症。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累,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诊断该病应在患者的痰中、BALF或经支气管肺活检中找到病原体方能作出诊断。如果有超感染综合征存在,则治疗很困难,单用噻苯达唑疗效差,应加用或交替使用伊维菌素,则效果较好。

粪类圆线虫是线虫纲感染的地方性疾病,是美国东南沿岸地区的地方病。该种病原体存在于被家畜粪便污染的士壤中,绝大多数是通过人脚的皮肤进入人体,形成了“匐行疹”,在与皮肤接触的损伤部位形成一隆起、红斑样、匐行形、似隧道的,斑片状的损害。也可以是在进食含大量幼虫的食物之后被感染。大约50%有匐行疹的病人可出现类Loeffler's综合征,治疗用噻苯达嗪,25mg/kg,每天2次,连用2天,1周后再重复1个疗程。

感染犬弓蛔虫可引起内脏幼虫迁移综合征,其特点是肝大、白细胞增多、发热、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持续性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该病以儿童最多见,成人很少感染。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和气急。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周围血和BALF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增高。X线为弥漫结节状肺泡浸润影。治疗:该病常常可自限,对严重的病人可使用噻苯达嗪或糖皮质激素以促进康复。

三、药物诱导的肺嗜酸粒细胞综合征

许多药物与血或嗜酸粒细胞肺浸润有关,表29-3为部分药物。因为药物不同及个体差异,所以很难确定与用药有关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一般来说,药物引起的肺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为急性发病,与药物的蓄积和持续用药相关。呼吸道的症状,从轻度的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的类Loeffler's样综合征到严重的暴发性的呼吸衰竭都可见到。2/3的病人可闻及湿音。但阻塞性的肺功能改变并不多见,间质和肺泡浸润是X线的典型表现。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脱离药物接触,症状和肺部病变,嗜酸粒细胞在1个月内可缓解。不到10%的病人的X线在几个月后消散。糖皮质激素对一般病人疗效不明显,但对严重病例可加速其康复。

在药物引起的急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患者中,呋喃坦啶表现为,急性发作和反应持续1个月以上,慢性者持续6个月以上。后两者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胸部和全身症状,但常有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周身表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正常。若出现阻塞性肺血管炎、肉芽肿间质性炎症伴纤维化可引起不可逆性肺损害,此时糖皮质激素可阻止组织损伤进一步发展。近来也有Levofloxacin和Venlafaxine引起本病的报道。

表29-3 引起嗜酸粒细胞肺炎的药物

四、急性特发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EP)

急性特发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较Loeffler's综合征则严重得多,不同性别或年龄的人都可受累,大多数患者既往健康,也有报道见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或感染HIV患者,目前还没有特异质或哮喘的报道,但有过敏史的报道。

特发性AEP是一种急性疾病,有发热、肌痛、咳嗽、呼吸困难、胸膜性胸痛和低氧血症,听诊有广泛的湿音。中等度的白细胞增高,但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减少。某些病例在疾病的早期血IgE可中等度的升高。X线表现为淡淡的斑片状阴影伴Kerley B线,在48小时内发展成双侧、弥漫性、对称的肺泡和间质浸润,类似于ARDS,伴毛玻璃或微结节影,可伴有胸腔积液,量中到少,胸水中pH高和嗜酸粒细胞增多。CT可见肺实质浸润影,主要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DLCO下降,BALF中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25%~50%)。光镜检查示肺组织主要是嗜酸粒细胞浸润,位于肺泡腔,而支气管壁和间质很少受累,没有血管炎和肺外受累的表现。

特发性AEP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特发性AEP的诊断是排外诊断。必须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肺浸润。将血、痰、粪、BALF、和经支气管活检的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和真菌染色、血清学试验及病理检查以排除细菌、支原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肺浸润影。

特发性AEP的预后良好。大多数的病人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快速和有效,症状可以在几小时内减轻,X线表现1~2周消散。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主张开始用甲泼尼龙每6小时60~120mg,然后泼尼松每天40~60mg,几周后慢慢减量至停药。有报道,该病可自行缓解而不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