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说桂枝汤为医圣“群方之魁”

为什么说桂枝汤为医圣“群方之魁”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提到过,桂枝汤被誉为医圣的第一方,“群方之魁”。凡此种种,都在桂枝汤一个药方得到体现。中医把这一类的症状统统简称为“四逆”。说到桃核承气汤,那就说说医圣在这张药方中有“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的要求。另一种可能是当时桂枝可以简称为“桂”。

前面提到过,桂枝汤被誉为医圣的第一方,“群方之魁”。为什么说它是医圣的第一方呢?这是因为,第一,桂枝汤在医圣的著作中第一次出现。第二,桂枝汤在医圣的著作中出现频次最高,它的使用最多。医圣不仅用它治疗急性病,也用它治疗慢性病;不仅用它治疗内科疾病,也用它治疗妇科疾病;不仅用它祛除身体的邪气,也用它补益人体的正气。第三,中医治疗疾病的最高原则是一个“和”字,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脏腑,桂枝汤最能够体现这个原则。它能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补阴阳。第四,中医治病虽然有攻邪,但从来都是强调以正气为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攻邪的时候也注意保护正气,不损伤正气。正气损伤了,即使体内无邪,但生命也不再继续。凡此种种,都在桂枝汤一个药方得到体现。所以,桂枝汤当之无愧为医圣的第一方,为医圣群方之魁。

而且,由于医圣药方是医方之祖,所以桂枝汤实际上也是医方之魁,是所有药方的魁首。

2.当归四逆汤 这是医圣用来治疗血虚寒凝的一张药方。患者的身体不仅血虚,而且在血管里面还有寒气。寒气具有收缩凝结的特性,所以血管里面有寒气,血液就会凝滞,甚至会出现瘀血。这种病症的表现是面色青白,面色青是因为寒凝,面色白是因为血虚。既有血虚,又有寒凝,所以患者的双手双脚是冰凉的,中医把这种症状叫作“手足厥逆”,也叫作“手足厥寒”“手足逆冷”。严重的时候,不仅手足是冰凉的,整个双脚和小腿,直到膝关节,甚至超过膝关节,整个双手和前臂,直到肘关节,甚至超过肘关节,都是冰凉的。这时就不能再称为“手足逆冷”,而应该准确地改称为“四肢逆冷”。中医把这一类的症状统统简称为“四逆”。治疗四逆的一类药方都用“四逆”命名,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散等。

既有血虚,又有寒凝,所以患者的脉象很细,脉细欲绝,细得医生的手指好像摸不到似的。

既有血虚,又有寒凝,所以当归四逆汤用当归和白芍,既能养血,又能活血。用细辛和桂枝温阳散寒,用通草通畅血脉。大枣帮助当归、白芍养血,它的用量较大。如果患者长期以来总有手足冰凉、腹痛、痛经、月经血有凝血块,有时还会有恶心、呕吐,面色发青,这说明体内的寒气已经很久了,属于沉寒痼冷,那就应该往这个药方里面再加上吴茱萸和生姜两味药物。吴茱萸和生姜两味药物都是辛辣的,温热的,它们具有很强的温里散寒的功效,能够把体内陈久的寒气给发散掉。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大枣二十五个,通草二两,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由当归四逆汤可以看出,桂枝具有散寒温阳、活血通脉的功效。医圣用桂枝活血通脉的药方,除了当归四逆汤以外,还有桃核承气汤、温经汤、炙甘草汤等。温经汤活血散寒,多用于妇科疾病;炙甘草汤温阳通脉、滋阴养心,多用于心脏病的治疗。尤其是桃核承气汤,更是一张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药方,它的主要适应证是由热邪和瘀血结合,堵塞在小腹部引起的病症,患者小腹部胀满、硬痛,还有可能大便带血,或者精神烦乱、狂躁不安。桃核承气汤里面的桂枝具有活血通脉的功效,与桃仁、大黄、芒硝一起作用于身体,能够活血化瘀,把瘀血和邪热从肠道排泄出去。

说到桃核承气汤,那就说说医圣在这张药方中有“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的要求。“先食”是一个关于服药时间的要求,意思是在吃饭之前服药,空腹服药。有些人说,腰以下部位的疾病,应该在吃饭以前服药;腰以上部位的疾病,应该在吃饭以后服药。吃饭以前服药,服药以后,用食物把药物压住,药力就会往下面走。吃饭以后吃药,药物在食物的上面,药力就会往上面走。这是一种有一些幼稚的说法,不可取。正确的道理是:空腹吃药,胃肠里面食物少,有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饭后吃药,胃肠里面有食物,对药物的吸收会形成一定影响。所以多数时候,药物都应该在饭前吃较好。但是,如果药物对胃肠有刺激,那么就选择在餐后服药,因为才进食,胃里面有食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

3.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药方。这个药方里面本来有三两桂枝,但是还要“更加桂二两”。医圣在书里面只写了一个“桂”字,后人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产生了疑问:这个“桂”字指的是桂枝,还是肉桂?或者说指的是牡桂,还是菌桂?其实这个疑问是多余的。在医圣那个时候,并没有“肉桂”的名称。医圣的书里面也没有牡桂、菌桂的提法。而且,从后面的文字可以清楚看出,这个药方更加的桂就是桂枝,因为后面的文字讲得很清楚“更加桂满五两”,前面用了三两桂枝,后来又加了二两桂枝,才可能是五两桂枝,否则不能这么表达。医圣有一个药方叫作“生姜泻心汤”,它是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的用量,另外再加生姜而形成的。人家医圣分开着写,“生姜四两”“干姜一两”,没有写成“更加姜满五两”。医圣还有几个用桂枝的药方,书里面也只写一个“桂”字。看来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人们在抄书的时候,把桂枝的“枝”字给抄丢了。另一种可能是当时桂枝可以简称为“桂”。由此可见,在东汉以及东汉以前,医家用的桂只有一种,统称为桂,不再细分。同样,如果在食物烹饪中用桂,那也不会像后世一样分肉桂和桂皮。

医圣的这个桂枝加桂汤治疗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病症,这种病叫作“奔豚”,它的症状是患者感到小肚子里面产生了一股气,这股气从小肚子往上,向着上腹部和胸部冲上去。这股气一冲到心胸部位,患者就感觉到这人好像不行了,心慌,胸闷,咽喉堵塞,有一种濒死的恐惧感觉,感到马上就会憋死过去。但是还好,过了一会儿,冲到上面的气停了下来,返回到小肚子去了。不过这只是一次发作,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有第二次发作,第三次发作……症状跟第一次发作一样。患者的这种感觉,就好像他的肚子里面有一头小猪,从下面向上面乱跑,一阵子上,一阵子下。古人就根据这样一个特点,把这种病症命名为“奔豚”。豚就是小猪。

为什么会发生奔豚这样的怪病?中医学把人体的胸腹腔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称为“三焦”,胸腔为上焦,小腹部包括盆腔为下焦,上下焦之间为中焦。心位于上焦,心属火,所以上焦温暖,属于阳;肾位于下焦,肾属水,所以下焦寒凉,属于阴。在正常情况下,上焦的阳气是充足的,对下焦的阴气具有镇压的影响。假如上焦的阳气虚弱,下焦的阴气就会从下面冲上来,这个上冲的过程,患者会感觉得到气从小腹部向上冲。这冲上来的是一股什么气?是一股阴气、寒气,是一股寒凉的水气,所以这股气冲到胸部以后,对心肺形成压制,就会出现心慌、胸闷、咽喉堵、恐怖欲死的感觉。如果上焦阳气虚弱不重,那么它还是会振奋起来,抵御欺凌,所以一会儿阴气就会重新被压制下去。倘若上焦阳气得不到及时恢复,那么阴气的下一次上冲将在所难免。

医圣用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从将桂枝增加二两“满五两”可以看出,医圣的思想是重用桂枝。为什么要重用桂枝?重用桂枝的目的是温补心胸的阳气。同时,重用桂枝还有另外一个考虑,那就是用它把上冲的阴气给降下去,因为桂枝具有降冲气的功效。医圣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之所以把桂枝的用量由三两加到五两,目的是为了把向上冲的那股“奔豚气”给泄下去。

由于医圣讲的这种奔豚病的发生与烧针有关,而且医圣在用桂枝加桂汤治疗的同时,还结合使用了灸法,所以笔者在此再顺便说一说烧针和灸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