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所以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即开始发病,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性,随即致盲,智力和体能不断退化,最后在儿童期死亡。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系中最常见的是2个杂合子的婚配,每胎孩子得病的概率是0.25,在患者的表现型正常同胞中杂合子占2/3。在近亲婚配家庭中出现这种遗传格局时,应考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可能性。

由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所以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在杂合子时,隐性致病基因的作用被其显性基因所掩盖,而不表现相应的疾病,表型与正常人相同,但是却可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这种表型正常而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称为携带者(carrier)。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先天性肌弛缓等都属于此种遗传方式。

一、Tay-Sachs病

Tay-Sachs病(OMIM#272800)也称为黑蒙性痴呆。在北美的德系犹太人(Ashkenazi) (遗传上隔离群体)中很常见。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即开始发病,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性,随即致盲,智力和体能不断退化,最后在儿童期死亡

Tay-Sachs病是M2神经节苷脂(GM2)贮积病中的一种类型,患者由于基因编码氨基己糖苷酶A(hexosaminidase A,hex A)α亚单位的基因突变,酶活性缺失而不能使神经节苷脂降解而堆积所致。

其他一些常见且主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见表4-2。

表4-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举例

二、婚配类型及子代发病风险

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系中最常见的是2个杂合子(Aa×Aa)的婚配,每胎孩子得病的概率是0.25,在患者的表现型正常同胞中杂合子占2/3。因此,该类婚配家庭的子女中将有1/4患病(图4-5)。

图4-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杂合子相互婚配图解

实际上,人群中最多的婚配类型应该是杂合子与正常人婚配(Aa×AA),子代表现型全部正常,但其中将有1/2是携带者(图4-6)。

杂合子与患者婚配(Aa×aa)可能发生于近亲婚配时,子代中将有一半为患者,另一半为携带者(图4-7)。这种家系由于连续两代出现患者,子代比例模拟显性遗传格局,称为类显性遗传(quasidominant inheritance),不易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区分。在近亲婚配家庭中出现这种遗传格局时,应考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可能性。

图4-6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杂合子与正常人婚配图解

图4-7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与杂合子婚配图解

患者相互婚配(dd×dd)时,子女无疑将全部受累。由于隐性致病基因少见,这种婚配的可能性极少,只有在发病率高的隐性遗传病中才能见到。

图4-8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典型系谱

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

一般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典型系谱(图4-8)有如下特点:①由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它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等;②系谱中患者的分布往往是散发的,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有时在整个系谱中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患者;③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此时出生患儿的可能性约占1/4,患儿的正常同胞中有2/3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④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得多。这是由于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往往具有某种共同的基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