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中药雄黄应用概况及其安全性

传统中药雄黄应用概况及其安全性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在当代,因其含砷颇受国际社会诟病,含雄黄的中成药出口累受抵制。为此,笔者从古代文献入手,探讨雄黄应用和研究的概况,为其药用价值提供参考。雄黄除《中国药典》规定的主治范围,当代还用于白血病、血吸虫病、皮肤病等的治疗。很多中药成方制剂含有雄黄。即共有34.20%的成方制剂中雄黄用量超出药典规定的剂量。②雄黄粉50g加75%乙醇100ml调和搽敷治带状疱疹。

雄黄是传统中药,历代沿用不衰,现今高等院校教科书和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为许多常用的甚至很著名的中成药的重要组成药物,自入药以来,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在当代,因其含砷颇受国际社会诟病,含雄黄的中成药出口累受抵制。为此,笔者从古代文献入手,探讨雄黄应用和研究的概况,为其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一)古代对雄黄药性的认识

雄黄入药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食石),至今约2 000年。自东汉以后,历代主要本草文献多有记述,今人马子密等编写的《历代本草药性汇解》记载雄黄的主要古文献就有17部之多。

1.文献记载选录

《神农本草经》记载:雄黄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肿毒。《名医别录》《开宝本草》:悦泽人面。《药性论》:味辛,有大毒。能治尸疰,辟百邪鬼魅,杀蛊毒。《日华子本草》:微毒,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本草纲目》: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头风。《药性解》:有毒。主杀精魅鬼邪,蛇虺蛊毒,山岚瘴毒,恶疮死肌,疥癣虫匿,中恶腹痛。《景岳全书》:有毒。消痰涎,治癫痫岚瘴,疟疾寒热,伏暑泻痢。欲逐毒蛇,无如烧烟薰之,其畏遁尤速。可见古代主要外用于疮疡,解虫毒、秽毒和服食。

2.临床应用概况

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应用甚广。外用为主,用于痈疽发背,腐肉暗黑,疔疮肿痛,乳痈,缠腰火丹,臁疮日久,偏头风痛,走马牙疳,牙龈腐烂,眼赤痛,鼻息,鼻痔,腹胁痞块,疥癣,湿疮,杨梅疮,白秃头疮,冷痿,大麻风,紫癜风,白癜风,破伤风,蛇虫咬伤。内服用于喉风喉痹,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惊痫,大麻风,疟疾,哮喘,中暑,中恶,积聚癥瘕,中风舌强,破伤风及服食等。

3.对毒性、解毒、禁忌的认识

古文献中多见雄黄有毒的记载,且知外用易见其所长,内服难免其无害,凡在服饵,中病乃已,毋尽剂也(《本草经疏》)。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本草纲目》)。误中毒者,防己解之(《药性解》《本草蒙筌》)。能解蛇虺、藜芦等毒(《本草求真》)。血虚大忌用之(《本草通玄》)。畏南星、地黄、地榆、黄芩、白芷、当归、苦参、五加皮、鹅不食草、桑叶等(《得配本草》)。

(二)当代雄黄药用概况

雄黄在当代依然为常用中药,自1963年以来已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

1.对药材的主要规定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记载,“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梁国刚等认为是四硫化四砷(As4S4)]。“含砷量以As2S2计,不得少于90%”。性味与归经为“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功能与主治为“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用法与用量为“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注意项为“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此前,《中国药典》1963年版用量(指1日量,下同)为0.3~1g;1985年版降为0.15~0.3g;1995年版再次降为0.05~0.1g;2000年版、2005年版沿用1995年版日用量。雄黄除《中国药典》规定的主治范围,当代还用于白血病、血吸虫病、皮肤病等的治疗。

2.在成方制剂中的应用

很多中药成方制剂含有雄黄。据统计,在现行四大国家标准中,含雄黄的制剂占总制剂数量的比例:①《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4.92%(26/528)。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部颁标准》)第1~20册为3.41%(138/4 052)。③《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简称《地升国标准》)共13册为1.25%(19/1 518)。④《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简称《新药标准》)第1~44册为1.31%(11/840)。即在现行四大国家标准收载全部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雄黄的制剂多达2.80%(194/6 936)。许多著名中药制剂含有雄黄,如六应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抱龙丸、牛黄镇惊散、局方至宝散、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小儿化毒散、牙痛一粒丸、珠黄吹喉散、暑症片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含雄黄的制剂中:①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雄黄用量(0.05~0.1g)计算,除《新药标准》(因为此类制剂只有组成药物名称,没有组成药物剂量,无法统计分析)外,其余3部国家标准中,雄黄超剂量的制剂共66种,其中《中国药典》11种(超过2倍以上7种,3倍以上1种);《部颁标准》48种(超过3倍以上1种);《地升国标准》7种(超过3倍、4倍、6倍以上各1种)。即共有34.20%(66/193)的成方制剂中雄黄用量超出药典规定的剂量。②《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对药品中有害元素的含量做出规定,如砷的含量为纳克级水平(纳克为10亿分之1克);但以雄黄为例,实际上含雄黄的制剂中,按其服用剂量计算,每日摄入雄黄的量远远超过规定上限(0.1g)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些制剂含雄黄的日量分别为:医痫丸77.7~116.6mg,牛黄抱龙丸63.9~127.8mg,安宫牛黄散160mg,安宫牛黄丸166.7mg,小儿惊风散233.5mg,局方至宝散243.9mg,牛黄解毒丸187.6~281.4mg,小儿清热解毒片94.0~282.0mg,牛黄解毒片200.0~300.0mg,暑症片228.0~342.0mg等。这些含雄黄的制剂不仅对成年人、小儿超剂量,而且小儿用量也很含糊;其说明书对使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也缺乏必要的提示及说明。

3.雄黄外用

(1)单方外用:①雄黄粉调香油外涂治蛇虫咬伤。②雄黄粉50g加75%乙醇100ml调和搽敷治带状疱疹。③雄黄油(含雄黄5%~8%)搽疱疹部位,首日5~10次,次日酌搽数次或茶水调敷治红肿痛痒,湿疮,黄水疮,秃疮。④雄黄粉调凡士林制成纱布条塞肛门内治蛲虫病引起的肛门瘙痒。⑤雄黄粉研细50~100g,加2个鲜鸡蛋调匀,用猪油煎成薄饼,用布包好,敷患者疼痛区,外加热水袋续热,治胆道蛔虫。注意:本品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搽及长期持续使用。

(2)复方外用:①雄黄加等量白矾为末,调香油外涂治湿疹疥癣。②二味拔毒散治湿疹和带状疱疹,为雄黄加等量白矾为末,浓茶调搽。③配枯矾、白矾为末,香油调敷治热性肿毒,疮疡。④巴雄粉治疟疾,为雄黄粉、巴豆霜各等份混匀,取绿豆大小量的药粉放在1.5cm2的胶布中心,于疟发前5~6h贴于耳郭外上方乳突部位,7~8h后撕下。⑤雄巴膏治神经性皮炎,即雄黄3g,巴豆(去壳)30g,捣碎拌匀,纱布包裹擦患部,3~4次/d,每次1~2min,直至痒感消失。⑥配枯矾、黄柏制成混悬液,用于干性皮肤瘙痒,红肿痛痒,疥癣,毒虫咬伤。⑦雄麝散治痈肿,雄黄90g,麝香3g,研末,取少许撒膏药上外贴。⑧青雄散治流行性腮腺炎,配青黛、白矾各等份研粉混匀,用鸡蛋调敷患处,换药1次/d,连敷2次。⑨雄黄3g,苦参3g,樟脑少许,研细末,用布包成小团,浸蘸香油或食醋,于晚间睡前塞入肛门,每晚一次治蛲虫症。⑩雄黄、儿茶、白矾各1g,冰片0.5g,共研极细末,加市售雪花膏5g,调匀外涂治病毒性皮肤感染。瑏瑡配普鲁卡因制成稀醇混悬液治带状疱疹。瑏瑢配水杨酸用凡士林制成软膏治头癣。瑏瑣配乳香、没药、钟乳石、冰片制成散剂,治宫颈炎。

(三)雄黄现代研究概况

1.炮制研究

药用雄黄的炮制方法,古文献记载,有研粉(后汉《金匮要略》)、水飞(宋《和剂局方》)、煮(明《本草纲目》)、熬(唐《外台秘要》)。当代《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干研法和水飞法并用,从2000年版改为仅用水飞法。裴月梅等用多种炮制提取方法测定雄黄中可溶性三氧化二砷(AS2O3)的含量(mg/g):①炮制方法为水飞(40℃真空干燥,4.54)<干研(乳钵研,8.26)<打粉(锤式打粉机粉碎,11.61)。②洗涤方法为酸洗(加稀盐酸,40℃真空干燥,1.97)<碱洗(加3%NaOH,40℃真空干燥,2.09)<水洗(40℃真空干燥,8.13)<干粉不洗(11.61)。干燥条件为晾干(1.59)<40℃真空(1.97)<80℃干燥(3.19)。由于雄黄遇热容易产生AS2O3使毒性急剧增加,因此炮制或制剂时应避免加热。切忌火煅,烧煅后即分解成As2O3即砒霜,有剧毒。

2.临床研究概况

(1)临床应用:①白血病:陆道培等首先用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对初治、耐药、病情复发患者和维持病情缓解都有确切疗效。高学熙等用市售雄黄治疗骨髓增生综合征,对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效果好于难治性贫血型,且对恶性克隆增殖型疾病疗效较好。某些含雄黄为主的制剂,如复方青黛片、复方白血宁、六神丸、牛黄解毒丸、抗白丹等用于治疗白血病也有效。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丁晓辉等用雄黄内服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在下调bcl-2基因引起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③皮肤病:宿国进以雄黄为主的复方制剂雄黄散治疗黄水疮400余例,一般3~5d可治愈。④带状疱疹:杨丁林用雄黄5~8g,香油100ml,将香油煎沸后,加入雄黄调匀涂患处每日涂数次。⑤腮腺炎:杜安民等用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116例,痊愈74例,显效26例。⑥腋臭:龚卫东等用雄黄碘伏液治疗腋臭48例,治疗1个疗程,36例腋臭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无效。⑦抗血吸虫。

(2)不良反应:雄黄急性中毒症状有口干咽燥,流涎,剧烈呕吐,头晕,头痛,腹泻;重则多部位出血,惊厥,意识消失,发绀,呼吸困难,更甚者呈休克状态,多死于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雄黄慢性中毒可出现皮疹、脱甲、麻木、疼痛,可有口腔炎、鼻炎、结膜炎、结肠炎的相应表现;重则可有肌萎缩、剧烈疼痛及膈神经麻痹引起的呼吸暂停。此外,有报道雄黄可诱发肿瘤,影响胎儿发育、中毒性肝炎及砷角化病和砷黑化病。

含雄黄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牛黄解毒片(丸)为例,据张力等归纳,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和长期大量服用引起的慢性砷中毒症状。主要损害遍及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重症药疹、过敏性休克、肝损害和成瘾性等;且认为含雄黄可能是牛黄解毒片(丸)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3.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动学:温磊等用由雄黄矿石加工的抗白血病新药四硫化四砷(As4S4)为研究对象,以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单次As4S4灌胃后血砷浓度及组织、排泄物中总砷量。结果提示:小鼠单次灌胃后As4S4在血和组织中可达一定浓度,但吸收有限,相对较为安全。可是消除半衰期较长(9~12h),值得注意。口服后砷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在体脂、毛、皮、肝、肾、脾和子宫;主要由粪、尿排出。

(2)药理学:雄黄可使细胞(白血病细胞、血细胞、肿瘤细胞)凋亡,且具有抗菌、抗血吸虫、增强免疫功能、镇痛抗炎、致突变等作用。

(3)毒理学:雄黄是国务院在《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之一(其毒性主要来源于所含杂质三氧化二砷)。但雄黄的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难溶于水,在胃肠道不易分解,极少被吸收,故无明显急性毒性。雄黄入药毒性的大小与其剂量、摄入时间长短、给药途径和砷的化合物有关。

关于雄黄的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尚存在不同看法:梁国刚等认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为四硫化四砷(As4S4),不溶于水,难于吸收,其毒性、药效都很小,真正起疗效的部分应为其中的可溶性部分;张伟等认为,雄黄调节免疫功能的有效物质是As2S2,有毒成分是As2O3,除去可溶性砷盐(指As2O3)可以降低其毒性而保留其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据方军等报道,中药中砷的形态主要是无机砷(毒性较大),有机砷的含量较低。岳旺等进行雄黄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口服雄黄煎剂的LD50为3.207g/kg,中毒表现为胃内给药后可立即死亡,肝肺充血。

如按1978年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科协会建议的急性毒性分级,小鼠口服LD50(mg/kg)分为5个等级,雄黄属低毒的矿物药。温磊等用给小鼠灌胃As4S4 9 600mg/kg后,一般情况良好,提示As4S4毒性低,口服给药较为安全,同口服As4 S4复方制剂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基本一致。李国明等用雄黄给小鼠连续灌服125mg/kg,250mg/kg,可引起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学改变。程增江等给大鼠口服50mg/kg雄黄,5周后对体内组织中铜、锌和硒水平影响甚微,口服450mg/kg雄黄后大鼠心脏中锌含量下降,脾和骨髓中铜含量升高,肾铜水平较对照组增加约2倍。肾铜的蓄积有可能是雄黄造成肾毒性的原因之一。

(四)讨论

1.雄黄的药用价值

雄黄药用已2 000多年,历代沿用至今,现今高等院校教科书《中药学》仍将其列于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之首位,在当代还有包括治疗白血病等在内的诸多临床用途,应该认为还有一定药用价值;然而,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有谓四硫化四砷即As4S4),属于低毒的矿物药,As2S2(或As4S4)属于低毒的砷化物,但口服雄黄后脾脏和骨髓中铜含量升高,肾铜增加更为明显。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也早已认定无机砷可诱发人类癌症,对人体有危害,国际社会严格控制药物的含砷量,含雄黄中成药出口极受限制。因此,有人质疑甚至反对雄黄入药。

有药理实验提示某些名贵中药制剂含与不含雄黄其作用无显著差异。也有药理实验提示某些名贵中药制剂含雄黄的活性有强于不含雄黄的趋势,认为据此“肯定与否定雄黄的药用价值均显得过于草率”,尚需进行更广泛、尤其在临床上更深入地研究。也有记载有毒金属化合物在极低浓度下不仅毒性很小,而且表现出与毒性无关的生物活性,单方或复方雄黄制剂,可溶性砷的浓度都极低,容易表现出与治疗有关的正向生物活性,而砷进入体内,可与各种蛋白质分子的羧基、磷酸基、酚羟基等结合,形成新的配合物,其生物作用更为复杂。

由此可见,雄黄药用的存废问题,尚需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更广泛、尤其在临床上更深入的研究,待安全性、作用机制、疗效等问题解决后,才能更好地评价其药用价值。众所周知,从不受重视的青蒿中发现了被世界公认的抗疟名药青蒿素。何况目前已发现雄黄具有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表明传统药物具有非常珍贵的药用价值,没有认真深入的研究,切莫轻率弃舍。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尚难否定雄黄的药用价值。

2.砷的毒性和砷化物的关系

砷的毒性同砷的化合物密切相关,如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亚砷酸盐As(Ⅲ)为14mg/kg,三氧化二砷为34.5mg/kg,砷胆碱(AsC)为6 500mg/kg,砷甜菜碱为>10 000mg/kg,高低相差700多倍,前两者属于剧毒,后两者则几乎无毒。可见砷化物的毒性应以砷化物的形态而不能以总砷量来测定。雄黄的主要成分As2S2(或As4S4)均不溶于水,难于吸收,其毒性实际上都很小;砷化物进入体内后又会有很复杂的变化,中药中砷化物的毒性却被不加区别地以总砷量来测定,然后套用剧毒的As2O3的毒性来评价雄黄的毒性,这显然很不合理。鉴于砷化物的形态分析比砷的总量分析更有意义,近年来对中药中砷的测定,开始从“总量”转到“形态”分析,这将为正确评价中药中砷的毒性和安全范围、阐明雄黄的药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3.雄黄的合理安全应用

雄黄的功能与主治是: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如今,适用于此范围的中西药物颇多,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另外,大量或长期使用雄黄可致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雄黄或其制剂时应全面、慎重权衡利弊。

4.雄黄标准的修订与再评价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雄黄及其制剂的深入研究,其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质量标准、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作用机制、解毒措施等,都应与时俱进,适时修订,使其日趋完善,不能一成不变。

中医药对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药物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是个伟大的宝库,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掘,对于雄黄及其制剂临床应用的价值,应在对雄黄安全性和有效性全面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子密,傅延龄.历代本草药性汇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65-867.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社,2005:236.

[3]梁国刚,张启伟.朱 砂、雄黄中各成分的溶解度对其药效、毒副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91-392.

[4]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01.

[5]裴月梅,杨士友,顾家华.牛黄解毒颗粒制备工艺中雄黄的炮制方法及其可溶性砷盐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0):599-600.

[6]陆道培,邱镜程,陈珊珊,等.口服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66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8,(6):319.

[7]高学熙,王信淇,马建军.雄黄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4例[J].临床内科杂志,1998,15(3):125.

[8]丁晓辉,董爱红.细胞凋亡与雄黄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5):318.

[9]宿国进.雄黄散治黄水疮[J].山东中医杂志,1995,14(8):373.

[10]杨丁林.雄黄膏治疗带状疱疹216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0):32.

[11]杜安民.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J].陕西中医,1995,16(12):545.

[12]龚卫东,孙飞翔.雄黄碘伏液治疗腋臭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5):312.

[13]卫生部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等.寄生虫病研究资料汇编,1959:317.

[14]张 力,高思华,周超凡,等.从牛黄解毒片(丸)看含砷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2010-2012.

[15]温 磊,楼雅卿,江 滨,等.四硫化四砷动物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8):619-623.

[16]张 晨,黄世林,向 阳,等.低剂量雄黄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11.

[17]钟 璐,陈芳源,韩洁英,等.ATRA和雄黄对白血病细胞PML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2):106.

[18]陈思宇,刘陕西,张 梅.雄厚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6):封2.

[19]刘延芳,陆道培,江 滨.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原医刊,2006,33(12):3-5.

[20]李国明,王鑫国,李 青.雄黄诱导小鼠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91.

[21]刘京生,吕占军,董兰凤,等.雄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2000,22(11):874.

[22]仝 燕,张英军,李先荣.湖南石门雄黄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5):286.

[23]唐 永,李先荣,程 霞,等.雄黄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毒性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1998,9(4):322-323.

[24]纪淑芳,张亚敏,谢福全,等.雄黄生品和酸奶飞炮制品的药效学比较[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1):44.

[25]孙恩亭,卜新柱,钱怡宁,等.中药雄黄的致突变性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1):52.

[26]张 伟,余伯阳,寇俊萍,等.雄黄活性物质的毒效相关性初步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2(2):123-125.

[27]方 军,舒永红,滕久委,等.HPLC-ICP-MS测定中药中砷的形态[J].分析试验室,2006,25(12):95-98.

[28]岳 旺,刘文虎,王兰芬,等.中国矿物药的急性毒性(LD50)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42-45.

[29]李国明,李青,王鑫国.雄黄对小鼠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 16(5):25.

[30]程增江,赵 霖,田 鹤,等.口服雄黄对小鼠脏器中铜、锌、硒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3):194.

[31]杨士友,裴月梅,梁启勇,等.去雄黄牛黄解毒片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3):6-7.

[32]杨士友,裴月梅,梁启勇,等.去雄黄牛黄解毒片抗菌及解热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4):9-11.

[33]杨士友,裴月梅,梁启勇,等.去雄黄牛黄解毒片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5):9-11.

[34]赵 雍,曹春雨,王秀荣,等.含与不含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对大鼠局限性脑缺血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9):684.

[35]叶祖光,王金华,梁爱华,等.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的药效学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636-638.

[36]申泮文.无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55.

[37]李 巧,苏薇薇.中药黄芩中砷的形态分析[J].中药材,1996,19(8):412.

[38]王 亮,王光灿,朱光辉,等.云南民族中草药毛喉鞘蕊花中微量砷的形态分析[J].中药材,1999,22(12):633.

[39]王 亮,陈莉莉,朱光辉,等.云南中草药鬼针草中微量砷的形态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0,17(1):44.

【原文见周超凡,林育华.传统中药雄黄应用概况及其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2):104-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