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患者用药应防哪些误区

糖尿病患者用药应防哪些误区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降糖药应该遵照医生的嘱咐长期服用,随意停服会导致血糖骤升而加重病情。对于重度肥胖者,应先降低体重,再根据血糖选用降糖药。倘若医生认为必须使用胰岛素,大可不必因害怕上瘾而拒绝,以免因单纯服用降糖药而难以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应及时补充胰岛素,一旦胰岛功能有所恢复,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直至完全停药。

(1)不必用药

有的患者认为,虽然得了糖尿病,但是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测试血糖不太高,就不服降糖药。其实不然,有的人尽管血糖只超过正常值不多,或者处于临界状态,平时也没有不适感觉,但是超过正常范围,就有可能对微血管壁、周围神经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长期下去还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血糖偏高还会导致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进一步衰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加重病情。

也有的患者习惯根据血糖值的高低来服用降糖药,如血糖高的时候服用,不高的时候停用,把降糖药当作感冒药一样使用。实际上,降糖药应该遵照医生的嘱咐长期服用,随意停服会导致血糖骤升而加重病情。

(2)单靠用药

有的患者服药能按时,但是不注意非药物治疗,认为只要服用降糖药就能控制血糖,万事大吉,因此不注意生活方面的细节,经常大吃大喝,不坚持运动。殊不知,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临床实践充分证实,药物治疗需要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降糖药物再好,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不控制饮食,不适当运动,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β细胞功能衰竭。

(3)治病心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有的患者血糖较高,不按医生的嘱咐正规服药,而是采用多服药的办法降低血糖,结果使血糖急速下降,人体内环境不能一下子适应。

也有的患者害怕服用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转而服用中药。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为中药也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带来的副作用可能胜于西药。还有的患者笃信偏方,可是未经临床验证的偏方疗效并不可靠,有的所谓偏方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以保健品替代药品会带来严重损害健康的后果。实际上,由医生处方配来的药,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只要按照医嘱或说明书要求服用,一般来说不会有副作用,即使有副作用,也在可控范围,不良反应仅见于个别患者,往往在停药后可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若副作用较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药品种。

(4)随意用药

降糖药有多个品种,每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

选用降糖药的一般原则是按体重年龄选药。对于重度肥胖者,应先降低体重,再根据血糖选用降糖药。患者年龄如小于70岁,首选双胍类药物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降糖治疗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患者不应自行停药或者减少用药量。如有特殊情况,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5)频繁换药

治疗糖尿病有一个过程,需要达到有效的剂量和一定的用药时间才能充分发挥药效,比如胰岛素增敏剂服用半个月到1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又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在体内有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逐渐增强的过程。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往往服用几天或十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用半个月甚至1个月时才达到最大的降糖效用。

有的患者服药几天因不见疗效就急于换药,这种做法不妥当。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轻率换药,如果某种降糖药确实疗效不大,可增加药物剂量、品种或改用其他药物。不管是哪一种做法,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6)惧怕胰岛素

有些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拒绝使用,其理由是使用胰岛素会上瘾。事实上,任何人都离不开胰岛素,它是人体产生的、调节新陈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激素,至于是否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倘若医生认为必须使用胰岛素,大可不必因害怕上瘾而拒绝,以免因单纯服用降糖药而难以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使用胰岛素绝不会上瘾。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应及时补充胰岛素,一旦胰岛功能有所恢复,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直至完全停药。

(7)药价越贵越好

降糖药不是越贵越好。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以价格高低评价降糖效果。我们不应该说哪种降糖药好,而应该看哪种药更适合。因为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有时对乙不但无效,甚至有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