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辨证脉学情景记忆法探微

系统辨证脉学情景记忆法探微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们就脉象要素的情景记忆法作进一步阐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心理学的信息记忆提取有关,其对脉象的认知仅处于语义记忆范畴,情景记忆尚未建立。临床诊脉需要启动的是情景记忆功能,若此时脉诊初学者仍没有一个脉诊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进行及时指导,其脉象知识就会永远停留在语义记忆的阶段,情景记忆也就会一直空白,形成中医生不会诊脉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种现象,就是通过手把手带教的方式进行脉象情景记忆的教学。

主讲人 刘英杰

医者在诊脉过程中运用指目皮肤的各种感觉感受器,首先“感知”脉搏中存在的各种信息,再通过“注意”功能探测其空间、时间和性质等的物理特性,并经过已经存在于大脑的“情景记忆”系统中对脉象记忆的一系列的处理,最终使诊脉者形成对脉搏波各种物理现象的图景式认识。今天我们就脉象要素的情景记忆法作进一步阐述。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通过知觉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在记忆中贮存下来,由此得以积累知识并运用于后学。记忆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突出重要的地位,其贮存下来的信息对知觉本身也十分重要。《记忆的组织》(Organization of Memory)一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种: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记住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的特定事件,用于回忆个体经历,是个体对事件的累积性记忆。是人类高级、成熟的记忆系统,也是受老化影响最大的记忆系统。情景记忆主要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在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的知识”,包括对词语的意义、概念与事实的记忆。语义记忆涉及概念和实际知识的储存,它并不与任何特殊的记忆系统有关。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

“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是指医者往往对各种脉象形态先以文字的形式牢记在心,而在诊脉过程中却对指下的脉象感而不觉或觉而不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心理学的信息记忆提取有关,其对脉象的认知仅处于语义记忆范畴,情景记忆尚未建立。

医者对脉象信息的识别主要依靠记忆,更确切地说是依靠对脉象特征的情景记忆,或者对脉象特征的表象记忆,是在既往脉诊过程中在大脑中贮存下来的脉象形状、动态和细腻感等时间与空间相联系的信息。

记忆形式的不同是“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及脉诊初学者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初学者或一些医生的记忆系统中,尤其是在目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下,只存在教材中关于脉象形态的文字语义记忆,而对脉象的情景记忆系统还是空白的,所以出现感而不觉或觉而不识,“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现象。

临床诊脉需要启动的是情景记忆功能,若此时脉诊初学者仍没有一个脉诊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进行及时指导,其脉象知识就会永远停留在语义记忆的阶段,情景记忆也就会一直空白,形成中医生不会诊脉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种现象,就是通过手把手带教的方式进行脉象情景记忆的教学。

下面我以“浮沉”要素为例,跟大家一起探讨其情景记忆模式的建立。

首先我们建立“浮沉”要素的语义记忆系统。“浮沉”要素是指脉搏搏动在寸口部所处位置的深浅。脉浮是指脉位表浅,而脉沉是指脉位深下。可见于整体脉象,也可见于局部脉象。脉浮、沉的记载虽见于《内经》,但是《内经》却没有给出划分浮沉的方法。这里要注意与古人所命名的“能浮”“能沉”的脉象概念相鉴别,“能浮、能沉”指的是脉搏波升、降的态势,不是指脉象所在的浮、沉位置,其临床意义与脉象的“来去”要素相同。浮、沉的临床意义如下。

1.辨个性性格外向者多脉浮;性格内敛者多脉沉。2.辨生活经历。平时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多脉浮;脑力劳动生活安逸者多脉沉。3.辨表里、虚实。浮脉主表,有力主外感邪气有余,无力主气血亏虚,无力沉潜;沉脉主里,有力主邪气有余,实邪阻滞,无力主气血阴阳亏虚,鼓动乏力。

4.辨常脉。“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是指沉脉见于女性寸部、男性尺部。虽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但是一年四季均如此,则为无病的平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记忆环节,现在仅拿出一对脉象要素举例,大家尚能理解接受,但是系统辨证脉学25对脉象要素硬塞进大家脑子里的话,这时候就有人消化不良了。对于初学者记忆脉象要素时不要拘泥于文字记载,更不要拘泥于脉象要素的分类。我们可以将脉象要素理解为自己容易记忆的图形,也可以对脉象要素的分类另作调整,使其更适合于理解记忆。这就是我其次要说的寻找合适的语义记忆方法。

在记忆脉象要素“浮沉”时,参照齐教授的脉体、脉管、血流、脉搏波分类方法中的脉体分类,将“浮沉、曲直、上下”联合记忆,将其归类为脉体位移三要素,轴向位移——上下,纵向位移——浮沉,横向位移——曲直,随后再分别记忆其临床意义,更易于掌握。

脉诊技法已经在上次课上与大家探讨过,在掌握脉象要素的文字意义基础上,最后即是脉象情景记忆的建立,这一环节是重要且必要的。上面也讲过脉象情景记忆的建立需要临床手把手的教学模式,但是“教授”资源紧缺,不能阻碍我们学脉的热情。怎样克服这一关键问题,还需要大家生活上的用心。本群每周都有关于脉学的讲课,且对脉象要素进行定期讲座,很多人听了讲课,但是仅有少数人在临床上去体会琢磨。就如“浮沉”要素,《脉经》用“持脉轻重法”辨别浮、沉脉,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的实际深度划分为十五个层次,即十五菽。以中间三层为“中”,则一至七层之间为“浮”,凡寸口脉在“十至十五菽之间”,都是沉脉。其中,第“十五菽”相当于“按之至骨”的程度,这是沉脉的最大限度。如果仅仅局限于文字记载,在提取浮沉要素时,那么我们很难把握手指下的力度来定“浮沉”。在临床跟师过程中,遇到典型的“浮沉”脉象要素,老师会提醒一下,然后我们再诊患者的脉,用了什么样的力度,一下就能感知到了。可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跟师的机会,那我们就不学脉了吗?现在临床教学模式有弊端,我们不应该只是去抱怨,而是应该找解决的办法。

人类的大脑很难记住日常琐碎的、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对于有意义的次序事件的记忆却会十分清晰。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听到尖锐的汽车刹车声后,目睹了一场车毁人亡的惨剧,此后在你的人生中,一旦再次听到类似的声音,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恐惧。这说明,你的大脑已经将刹车声与车祸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时间关联事件记忆对人类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大脑判断如何趋利避害。

将情景记忆运用到脉象的记忆亦是如此。也许我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给一个患者诊脉体会到了“浮”,但是如果你在临床中通过对十几例甚至几十例的患者的“浮沉”要素进行感知对比,由于患者的个体化,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出现,对“浮沉”要素的情景记忆在你诊脉过程中即建立了起来,这是你掌握的“浮沉”是更为深刻的。

多记、多诊、多识,希望大家都能琢磨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辨证脉学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