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明失养学说

精明失养学说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疾病都归属于瘿病。甲状腺疾病大多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但不等于瘿病。纵观历代医家对瘿病的病因认识,颇具共识。显然各医家均认为瘤病主要与情志内伤、饮食、水土失宜、禀赋因素等密切相关。或先天禀赋不足,母有瘿疾,子女则易患瘿病。不仅提出了瘿的发病机制,更明确指出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与心有关。张曾譻教授指出“治病必求于本”。

在三十余年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张曾譻教授探索出该病与脑的密切相关性,创立了“精明失养,从脑论治”的学术思想体系,从病机分析、立法治则、处方遣药等方面,一改传统疗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甲状腺疾病相当于传统医学的“瘿”病。在众多中医著作中,可见“瘿”“瘿气”“影袋”“瘿瘤”“瘿囊”等名,均指瘿病。“瘿”之名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内篇·德充符》中就有记载,“瓮盎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描述了脖颈上长着大瘤子的一个人。《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云“轻水所,多秃与瘿人”。其所言“轻水所”即指含盐分及其他矿物质过少的地方。不仅对瘿病的存在有所记载,且对瘿的发病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有了一定认识。《三国志·魏书》引《魏略》谓:贾逵“与典农校尉争公事,不得理,乃发愤生瘿。”而“瘿病”一名在传统医学典籍中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瘿瘤等病诸候”。明·李梴《医学入门·外科脑颈部·瘿瘤》中描述“瘿”:“瘿、瘤所以两名者,以瘿形似樱桃……原因忧恚所生,故又曰瘿气,今之所谓影囊者是也。”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曰:“何谓瘿?其皮宽,有似樱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这是从甲状腺疾病的表现形式进行的客观描述。

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甲状腺囊肿等,归属于“瘿瘤”;某些地方性甲状腺肿,归属于瘿囊等。但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疾病都归属于瘿病。甲状腺疾病大多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但不等于瘿病。比如有些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主要表现为乏力、畏寒、肢冷、浮肿等,不伴有甲状腺肿大,则应类属于“虚劳”范畴;地方性克汀病,应类属于中医学“五缓”“五迟”范畴;有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并无甲状腺肿大,仅以多食、易饥、消瘦等为主要表现,则类属于中医学“消渴”的“中消”之范畴;有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以心悸为主要表现而不伴甲状腺肿大,则类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些合并症如周期性麻痹,以双下肢乏力、麻痹为主要表现,应归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突眼则类属于中医学“鹘眼凝睛”“目珠突出”症。

纵观历代医家对瘿病的病因认识,颇具共识。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瘿候》中谓“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日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李梴《医学入门》中言:“原因七情劳欲,复被外邪,生痰聚癖,随气流住。”严用和的《济生方·瘿瘤论治》载其病因“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中言:“此乃因喜怒忧思有所郁而成也。”上述医家强调了情志是导致瘿病的重要原因。龚廷贤《寿世保元·瘿瘤》谓:“夫瘦瘤者,多因气血所伤,而作斯疾也。”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然西北方依山聚涧之民,食溪谷之水,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吴谦《医宗金鉴》中认为瘿病“多外因六邪,荣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山岚水气而成。”这是强调了与饮水、居住环境有关。显然各医家均认为瘤病主要与情志内伤、饮食、水土失宜、禀赋因素等密切相关。长期忧思郁虑或愤闷恼怒,情志内伤,肝失条达致气机郁滞,则津液易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于颈前,则成瘿病。饮食失当,水土失宜,脾失健运,水湿无以运化聚而生痰,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进而痰气交阻,壅于颈前亦可发为瘿病。或先天禀赋不足,母有瘿疾,子女则易患瘿病。妇女的经、孕、产、乳均与肝经气血密切相关,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饮食失调,易致气郁痰结、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故女性更易罹患此病。对瘿病的发病机制,历代医家则各有其论。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曰:“气有所结发瘤瘿”,认为瘿盖由气结所致。李梴则认为“盖瘿、瘤本共一种,皆痰气结成,唯形有大小,及生颈项、遍身之殊耳。”进一步提出另一种致病因素——痰。陈实功在《外科正宗·瘿瘤论》提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认为瘿是由气、痰、瘀壅结而成。而沈金鳌则认为“其证皆隶五脏,其原皆由肝火。盖人怒动肝邪,血涸筋挛,又或外邪搏击,故成此二证。唯忧恚耗伤心肺,故瘿多着颈项及肩。唯有所劳欲,邪乘经气之虚而住留,故瘤随处皆有。”不仅提出了瘿的发病机制,更明确指出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与心有关。

综上所述,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是瘿病的主要病因;气滞、痰凝、血瘀是瘿病的基本病机。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亦有关。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滞则津停,脾虚则酿生痰湿,痰气交阻,血行不畅,则气、血、痰壅结而成瘿病。

近年来甲状腺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但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无突破性进展。张曾譻教授从1979年开始进行甲状腺疾病的研究,根据《诸病源候论·瘿候》:“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济生方·瘿瘤论》:“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总结出本病的发生与禀赋薄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经脉不畅有关,病源在脑,波及脏腑,发现本病与脑皮质有关,精神因素占比重很高,这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另外,与精神状况、大脑供氧还有直接关系。长期压力过大、抑郁造成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不在少数。张曾譻教授认为,甲状腺病在脑,不是在腺体本身。是脑岛受损,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这一链条引发。张曾譻教授指出“治病必求于本”。病因病机为一病之本,因此,找准病因病机是立法处方谴药的成败关键,也是该疗法能否由点到面,由个例到群体,推而广之提高整体疗效的关键。张曾譻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有经年累月蓄久渐发和突然事件刺激而骤发两种,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由情志内伤导致精明失养(脑神经功能紊乱),累及相关脏腑,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张教授提出本病的始因为“精明失养”,抛开了传统中医学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突破了“气滞、痰凝、血瘀”的病因病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健脑”为本的甲状腺疾病治疗大法,以改善脑疲劳为本,调节脑垂体功能,使其恢复正常,从而达到调节甲状腺功能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