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孕妇检测指标异常报告单

孕妇检测指标异常报告单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属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了解妊娠早期有无病毒感染及用药史;妊娠晚期有无阴道出血、头痛、眼花、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生抱双膝。在我国城乡,对孕产妇均已开展系统保健管理,采用医疗保健机构的三级分工。2.妊娠中期 借助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子宫长度和腹围,判断胎儿大小及是否与孕周相符;于妊娠20周、24周、28周行产前检查时监测胎心率。

本节热门考点

1.我国围生期的定义是从妊娠期满28周至产后1周。

2.首次产前检查主要有:①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胎产次、职业、月经史,了解初潮年龄及月经周期,经产妇应了解以往分娩情况,有无难产史、死胎死产史,分娩方式,末次分娩或流产日期,新生儿情况,既往史有无血压心脏病等;本次妊娠过程,早孕反应时间、程度,有无发热、病毒感染和其他不适,用药情况等;丈夫健康情况,家族史注意有无出生缺陷和遗传病。②推算预产期,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若末次月经记不清可根据早孕反应时间、胎动开始日期、子宫大小、超声测量儿头双顶径综合估算其预产期。③全身检查。④产科检查,包括腹部形态,测量子宫底高度,四段触诊摸清胎位,听胎心;骨盆测量分为外测量和内测量。⑤辅助检查,常规化验检查血、尿、肝功能等;超声检查可协助确定胎位、胎儿存活、有无畸形;特殊检查:对有过死胎、胎儿畸形、遗传病等行羊水检查。

3.复诊产前检查:询问前次产前检查后有无特殊情况,如头痛、下肢水肿、阴道出血、胎动变化等;测量体重、血压,并进行尿蛋白检查;复查胎位,听胎心,测宫高;进行孕期卫生指导。

4.骨盆外测量包括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后矢状径。耻骨弓角度及正常值。

5.胎盘功能检查包括胎动、孕妇尿中雌三醇值、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值、胎盘生乳素值、缩宫素酶值、缩宫素激惹试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B超检查,注意正常值及其意义。

一、围生医学的范畴和概念

围生医学又称围产医学是研究胚胎的发育、胎儿的生理病理以及新生儿和孕产妇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国际上对围生期的规定有4种。

1.围生期Ⅰ 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2.围生期Ⅱ 从妊娠满20周(即胎儿体重≥500g或身长25cm)至产后4周。

3.围生期Ⅲ 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4周。

4.围生期Ⅳ 从胚胎形成至产后1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我国采用围生期Ⅰ计算围生期死亡率。

二、孕妇监护和产前检查的方法及时间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

近年由于产前诊断的开展,产前检查的时间提前,应从确诊为早孕时开始。应于妊娠20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妊娠20~36周间每4周检查1次,自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1次,即于妊娠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共再做产前检查9次。凡属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二)首次产前检查

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较全面的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1.病史

(1)年龄:年龄过小容易发生难产;35岁以上的初孕妇容易并发子痫前期、产力异常等。

(2)职业:如接触有毒物质的孕妇,应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3)推算预产期:推算方法是按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若孕妇仅记住阴历末次月经第1日,应由医师为其换算成阳历,再推算预产期。

(4)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月经周期延长者的预产期需相应推迟。经产妇应了解有无难产史、死胎死产史、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后出血史,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

(5)既往史及手术史:着重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等。

(6)本次妊娠过程。了解妊娠早期有无病毒感染及用药史;妊娠晚期有无阴道出血、头痛、眼花、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

(7)家庭史:询问家族有无高血压、双胎妊娠及其他遗传性疾病。

(8)配偶健康状况。

2.全身检查

3.产科检查 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门检查。

(1)腹部检查

①视诊:注意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及水肿等。

②触诊: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③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右(左)下方;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右(左)上方;肩先露时,胎心音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包括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横径的长度。

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骨粗隆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8~31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生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年人手拳,则大于8.5cm即属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若此径值<8cm时,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为8~9cm。出口后矢状径径值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②骨盆内测量。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真结合径正常值约为11cm;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若能容纳3横指(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3)阴道检查:孕妇于妊娠早期初诊,均应行双合诊已如前述,若于妊娠24周以后进行首次检查。

(4)肛检:可以了解胎先露部、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及坐骨切迹宽度以及骶尾关节活动度。

4.辅助检查 除常规检查血象、血型及尿常规,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做下列检查。

(1)妊娠期出现并发症者,按需要查肝功能、血液化学、电解质测定以及X线胸透、心电图、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等项检查。

(2)胎位不清、听不清胎心者,应行B型超声检查。

(3)有死胎死产史、胎儿畸形史和患遗传性疾病者,应检测孕妇血甲胎蛋白值、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三)复诊产前检查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

2.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复查有无尿蛋白。

3.复查胎位,听胎心率,并注意胎儿大小判断是否与妊娠周数相符及有无羊水过多。

4.胎儿及其成熟度的监护。

5.进行孕期卫生宣教,并预约下次复诊日期。

三、孕妇管理和高危妊娠的监护及管理

(一)实行孕产期系统保健的三级管理

在我国城乡,对孕产妇均已开展系统保健管理,采用医疗保健机构的三级分工。城市开展医院三级分工(市、区、街道)和妇幼保健机构三级分工(市、区、基层卫生院)。农村也开展三级分工(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站、乡卫生院、村妇幼保健人员)。

(二)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

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制度,目的是加强管理,提高防治质量,降低“三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生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

保健手册需从确诊早孕时开始建册,系统管理直至产褥期结束(产后满6周)。手册应记录每次产前检查时的结果及处理情况,在医院住院分娩时必须交出保健手册,出院时需将住院分娩及产后母婴情况填写完整后将手册交还给产妇,由产妇交至居住的基层医疗保健组织,以便进行产后访视(共3次,出院3d内、产后14d、28d),访视结束将保健手册汇交至县、区妇幼保健所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三)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

通过确诊早孕时的初筛及每次产前检查及时筛查出高危因素。

四、胎儿监护

(一)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

1.妊娠早期 行妇科检查确定子宫大小及是否与孕周相符;B型超声检查最早在妊娠第5周见到妊娠囊;超声多普勒法最早在妊娠第7周能探测到胎心音。

2.妊娠中期 借助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子宫长度和腹围,判断胎儿大小及是否与孕周相符;于妊娠20周、24周、28周行产前检查时监测胎心率。

3.妊娠晚期

(1)定期产前检查: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测量腹围值,胎动计数,胎心监测。

(2)胎动计数:胎动通过自测或B型超声检查监测。若胎动计数>30次112h为正常。12h内<10次,提示胎儿缺氧。

(3)羊膜镜检查:利用羊膜镜判断胎儿安危。正常见羊水呈透明淡青色或乳白色及胎发、漂浮胎脂片。混有胎粪呈黄色、黄绿色甚至深绿色。

(4)胎儿心电图监测:多用经腹壁外监护法。

(5)电子监测:能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通过监护仪描记的胎心率图是一条波动起伏的带状曲线,曲线中央的一条假想线,就是胎心率基线水平,也即是胎心率基线。胎心率基线大体分为过速、正常、过缓3大类。

①胎心率的监测:用胎儿监护仪记录的胎心率有两种基本变化——胎心率基线及胎心率一过性变化。

胎心率基线:指在无胎动、无宫缩影响时,10min以上的胎心率的平均值,称为胎心率基线。FHR每分钟>160次或每分钟<110次,历时10min称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胎心率基线细变异即基线摆动,包括胎心率的摆动幅度和摆动频率,基线摆动表示胎儿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胎儿健康的表现。FHR基线变平即变异消失或静止型,提示胎儿储备能力的丧失。

胎心率一过性变化:胎心率发生暂时性加快或减慢,持续十余秒或数十秒后又恢复到基线水平,称为胎心率一过性变化。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

加速:指子宫收缩后胎心率基线暂时每分钟增加15次以上、持续时间>15s,是胎儿良好的表现。加速原因是胎儿躯干局部或脐静脉暂时受压。

减速:指随宫缩出现的暂短性胎心率减慢,分3种类型。

早期减速:特点是胎心率曲线下降与宫缩曲线上升同时发生。子宫收缩后迅即恢复正常,下降幅度每分钟>70次,时间短,恢复快。早期减速是宫缩时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无伤害性)的表现,不受孕妇体位或吸氧而改变。

变异减速:特点是胎心率减速与宫缩无固定关系。一旦出现VD,下降迅速且下降幅度大(>70bpm),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恢复也迅速。变异减速一般认为系因子宫收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晚期减速:特点是胎心率下降的起点常落后于宫缩曲线上升的起点,多在宫缩波峰处开始,胎心率曲线减速的波谷落后于宫缩曲线的波峰,时间差多在30~60s,下降幅度每分钟<50次,胎心率恢复水平所需时间较长。晚期减速一般认为是胎儿缺氧的表现。

②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是指在无宫缩、无外界负荷刺激情况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本试验是以胎动时伴有一过性胎心率加快为基础,又称胎儿加速试验(FAT)。通过本试验观察胎动时胎心率的变化,以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一般认为20min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每分钟>15次,持续时间>15s为正常,称为反应型。异常是胎动数与胎心率加速数少于前述情况或胎动时无胎心率加速,称为无反应型。并可作为缩宫素激惹试验前的筛选试验。

③缩宫素激惹试验(OCT):又称宫缩应激试验(CST),了解胎盘于宫缩时一过性缺氧的负荷试验测定胎儿的储备能力。若多次宫缩后连续重复出现晚期减速,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少,胎动后无FHR增快,为0CT阳性,提示胎盘功能减退,若胎心率基线有变异或胎动后FHR加快,无晚期减速,为0CT阴性提示胎盘功能良好,1周内无胎儿死亡的危险,可在1周后重复本试验。

④胎儿生物物理监测:主要目的是及早发现导致围生儿死亡的因素-缺氧和胎儿酸中毒。

(二)胎儿的成熟度检查

1.正确推算妊娠周数。

2.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以估算胎儿大小。

3.B型超声检查测得胎头双顶径值>8.5cm,提示胎儿已成熟。

4.检测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若该值>2,提示胎儿肺已成熟。

5.检测羊水中肌酐值:若该值≥176.8μmol/L(2mg/dl),提示胎儿肾已成熟。

6.检测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值:若用OD450测该值<0.02,提示胎儿肝已成熟。

7.检测羊水中淀粉酶值:若以碘显色法测该值≥450U/L,提示胎儿唾液腺已成熟。

8.检测羊水中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若该值达20%,提示胎儿皮肤已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