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接影响DNA芯片技术成败的因素有:DNA的浓度、点样稀释液的选择、点样环境的清洁度、点样的温度及湿度等。DNA的浓度及其片段长度会影响DNA溶液的亲水性、疏水性和黏稠程度等,这些性质会影响样品点在载体上的成形。点样液主要是为了稳定DNA,延长其保质期。后一种来源的强荧光背景通常伴随着“anti probe”现象,它只出现在非样点区域,反映出这一区域的poly lysine容纳DNA的能力降低。

四、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直接影响DNA芯片技术成败的因素有:DNA的浓度、点样稀释液的选择、点样环境的清洁度、点样的温度及湿度等。

(一)DNA的浓度

DNA的浓度及其片段长度会影响DNA溶液的亲水性、疏水性和黏稠程度等,这些性质会影响样品点在载体上的成形。

点样液主要是为了稳定DNA,延长其保质期。点样液中的高盐成分亦有助于样品点的成形。在点样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可增加样品液的亲水性,巩固样品与载体的结合。注意,样点上的DNA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激光波长下也会发出弱荧光,且在玻片之间有差异。

(二)样点的形状

实际情况是部分或所有的样点有“彗星尾”,且拖尾方向一致。样点的颜色也反映在拖尾中。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没有完全而快速地将玻片浸没在Succinic Anhydride封闭液中,使从样点洗脱下来的DNA又结合到玻片上。若有拖尾的样点彼此是分离的,则这种玻片依然是可用的。

另一现象是“面包圈孔”。用点样针点样时,并不是留下一个均一的圆,较多物质滞聚在样点的外围部分,而中央部分相对较少。这一现象可通过延长再次水化合的时间来解决。

(三)高荧光背景

强荧光背景导致芯片模糊是常见的问题。强荧光背景可以出现在整个芯片上,也可出现在一个局部区域。如果在杂交前预先系统地扫描芯片,覆盖整个芯片的强荧光背景是可以避免的。这种现象局限于杂交区,说明标记的扩增产物黏着于玻片表面,在洗片时没有被冲洗掉。导致这一结果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poly lysine的氨基基团封闭不足,另一种是在杂交中标记的扩增产物非特异吸附。后一种来源的强荧光背景通常伴随着“anti probe”现象,它只出现在非样点区域,反映出这一区域的poly lysine容纳DNA的能力降低。

在某种情况下,芯片的一边背景较差,提示其与玻片在液体媒介(可能是封闭液)中放置的方向有关。若强荧光背景易出现在盖玻片的边缘,提示探针在杂交中脱水析出,但通过在杂交舱中加多点3×SSC,并确保封好杂交舱可得以解决。均一的强荧光背景也可能是由于探针不合格导致的,这时重新制备探针往往能改善效果。

(四)局部信号微弱

大部分强荧光背景现象都伴随特异性信号减弱,因为探针的信号被芯片强荧光背景所掩盖。然而,不伴有强荧光背景的信号微弱也可能发生,常是因为这一区域的探针层太薄而引起的,增加探针的数量有助于改善效果。芯片和(或)盖玻片表面的气泡和不匀质也能引起这种结果。仔细选择和放置玻片与盖玻片可减少这个问题。

(李 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