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脊髓空洞症(肉痿)

脊髓空洞症(肉痿)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术者从患者肢体的远心端推到近心端,力由轻而重,手法一般先用回摩法,逐渐加深之后改用揉法。也可掐、捏、捻、揉外关、高骨、偏历、曲池、曲泽、支正、腕骨、指根五虎穴及申脉、少泽、中冲穴,以指摩、指揉法为主。刺激轻而平稳,逐渐使之得气为好。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按摩20~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脊髓空洞症。一般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直径范围内,均匀叩打20~50下。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中医肉痿等范畴。起病缓慢,多数在30岁以前。

【病因】 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肾精匮乏、髓失充盈所致。

【症状】 分离性感觉障碍、肢体瘫痪和营养障碍等症状。

【治疗】

配穴方 肢体远心端→近心端、外关、高骨、偏历、曲池、曲泽、支正、腕骨、指根五虎穴、申脉、少泽、中冲。治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从患者肢体的远心端推到近心端,力由轻而重,手法一般先用回摩法,逐渐加深之后改用揉法。也可掐、捏、捻、揉外关、高骨、偏历、曲池、曲泽、支正、腕骨、指根五虎穴及申脉、少泽、中冲穴,以指摩、指揉法为主。刺激轻而平稳,逐渐使之得气为好。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按摩20~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附记:引自《脑病辨治》。适用于脊髓空洞症。若配合梅花针叩打,则效果更好。早期叩打脊柱两侧麻木皮区及中脘、太渊、心俞、脾俞、胃俞,重点叩打颈部、胸部、骶部;若营养障碍,叩打脊柱两侧、太渊、肺俞、脾俞、胃俞、病侧皮区,重点叩打颈、胸部、小腿内侧、足三里;若运动障碍,叩打颈、胸部、患肢、足三里、大椎、风池、中脘,重点叩打胸椎1~4两侧及患肢,症状改善后,叩打脊柱两侧,重点叩打胸、腰部及患肢、小腿内侧、大椎、中脘、足三里。一般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直径范围内,均匀叩打20~50下。脊柱两侧由上而下叩打,分别叩打在距脊柱1~5厘米处,共3行;对皮肤麻木区,距麻木区5厘米正常皮肤处先叩打,继之呈向心性叩打皮肤麻木区。隔日叩打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