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痉挛,中医称“呃逆”,俗称“打呃”。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本病大多单独出现,如继发其他疾病中,则为病势转重之预兆。
【病因】 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与脾、肾、肝关系密切。多因受寒凉刺激,干扰胃气;或因饮食过急、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损伤胃气;或情志抑郁、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中气虚损、脾胃失和所致。亦可因肾气不纳,致使气逆上冲,动膈而作呃逆连声,其病较重。
【症状】 呃逆连声。症有轻重之分。若偶然发作,大多轻微,多可不药而愈;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止者,其证多重;若继发其他疾病中,其症尤重,治当详察。
【治疗】
方一 大椎、风池、胃俞、脾俞、肾俞、膻中、中脘、气海、章门、合谷、内关、外关、手三里、足三里。治法:揉大椎、风池;擦胃俞、脾俞、肾俞诸穴;揉膻中、中脘、气海、章门下肌腱;揉合谷、内关、外关、手三里;揉足三里。每次每穴2~3分钟。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附记:引自《穴位按摩除百病》。适用于膈肌痉挛。此法有调中降逆、顺气化痰之功,故用之多效。
方二 胃俞、手三里、足三里、合谷、气海、中脘、膻中、内关、外关、章门。治法:按揉胃俞、手三里、足三里、合谷穴各2~3分钟;揉气海3分钟;摩中脘5分钟;擦膻中2分钟;拿内关、外关34次;提拿章门34次。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附记:引自《按摩绝招》。适用于膈肌痉挛。加减: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适、得热则减、手足不温、口不渴、便溏者,加擦大椎,揉按三阴交;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渴、面赤便秘、尿黄者,加点按大椎、太冲;拿阴陵泉、阳陵泉;掐揉内庭;呃逆连声、胸胁胀闷、头晕、目眩、随情绪变化时有恶心者,加按揉风池、三阴交,点按太冲;呃声微弱而沉缓(隔几分钟呃一声)、厌食、腹胀、神情疲乏者,加擦大椎、涌泉,按揉肾俞、三阴交。
方三 中脘、膻中、缺盆、乳根、中庭、背部膀胱经循行线、内关、足三里、呃逆穴(第2、3指骨桡侧中上1/3处)。
(1)胸腹部治疗:患者仰卧,术者立于一侧,以中脘穴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摩腹3~5分钟,再用掌根自膻中至中脘穴推摩2~3分钟后,推揉膻中、缺盆、乳根、中庭、中脘穴3~5分钟。
(2)背部治疗:患者俯卧,术者立于一侧,先用一指禅推法沿背部膀胱经循行线施术3~5分钟,再用点穴法自上而下排点肺俞、膈俞、胃俞穴。
(3)四肢治疗:按揉双侧内关、足三里、呃逆穴各1分钟。
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
附记:引自《实用家庭按摩》。主治呃逆。注意保暖,免受风寒侵袭,少食生冷食物。可配合针灸,药物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