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不在胃,故饮食如故。证属阴,故时时下利。阳证多烦,因属纯阴证,无热则不烦,故其人反静。病发于太阳,虽转属阳明,但表未解者,不可下,下之,则邪热内陷,因作结胸;病发于少阴,虽传入太阴,亦宜温之,而反下之,伤及脏气,因作痞也。太阳转属阳明,本可议下,其所以成结胸者,只因表证未罢,下之太早故也。注家多谓痞即心下痞,并谓病发于阳,是指中风,病发于阴,是指伤寒。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注解】结胸者,为热结实于里,而水盘结于胸胁也。按之痛者,谓按之心下痛也。热隔于上,故寸脉应之浮。结于心下,故关脉应之沉。

129.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注解】脏结者,为邪结于脏也。如结胸状者,谓其结处按之亦痛也。病不在胃,故饮食如故。证属阴,故时时下利。寸脉浮,为上有虚热;关脉小细沉紧,为脏结于胸下而里虚寒也。结者须攻,舌上白苔滑者,多寒,不可攻之,故为难治。

130.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注解】脏结证,虽处于半表半里,但无阳证,则不往来寒热,言外但寒无热也。阳证多烦,因属纯阴证,无热则不烦,故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即指上条舌上白苔滑者,是寒不是热,故谓不可攻也。

【解读】这里胡希恕老师提出“脏结证,虽处于半表半里”,即脏结病位在半表半里,可能是解释“不往来寒热”,胡老认为:里为肠胃之里,表即体表,表之内,肠胃之外两胸腹腔间为半表半里,人体诸脏器皆在半表半里中,故谓脏结处半表半里。不过后注因属纯阴证,再参看对第148条的注解可知,老师已明确:脏结属里虚寒证,半表半里多为上热下寒证。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注解】病发于太阳,虽转属阳明,但表未解者,不可下,下之,则邪热内陷,因作结胸;病发于少阴,虽传入太阴,亦宜温之,而反下之,伤及脏气,因作痞也。阴证理无下法,故不以迟早论。太阳转属阳明,本可议下,其所以成结胸者,只因表证未罢,下之太早故也。

【按】以上四条,大概就结胸和脏结的异同发论,故此所谓痞,不是指泻心汤证的心下痞,乃是痞块的痞,即指脏结言者。试看泻心汤诸证,无一有误下阴证所致者,而后第167条复有:“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的明文,可见痞即痞块,亦即脏结的形状,而且太阴病的提纲,亦有“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的说明,当指脏结。注家多谓痞即心下痞,并谓病发于阳,是指中风,病发于阴,是指伤寒。但论中所出结胸证,多有误下伤寒所致者,而心下痞证,亦多有误下中风所致者,著者再无知,也不会自相矛盾若是。

131(续).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注解】结胸者,若盘结胸胁的水剧甚,延及于项背,致项亦强,如柔痉状者,宜大陷胸丸下之,则愈。

【按】柔痉为病名,即身体强几几然、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则为柔痉。本条所述,以病势缓而痛不剧,因以丸药缓下,而不用汤药急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