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个器官缺血缺氧

各个器官缺血缺氧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注意HIE是指足月儿而不包括早产儿,是围生期急性缺氧而不是慢性缺氧,是缺氧而不是缺血,诊断时还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弥散加权成像可有利于早期缺氧缺血病灶的准确检出;质子磁共振波谱可有利于缺氧缺血脑病病情程度及其预后的判定。足月儿HIE颅内出血由产伤和缺氧缺血共同引起,缺氧缺血时毛细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胎儿通过产道时颅内静脉压增加,易导致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生期窒息缺氧所致的脑损伤。HIE是围生期脑损伤的主要疾病,也是引起日后脑瘫、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癫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应注意HIE是指足月儿而不包括早产儿,是围生期急性缺氧而不是慢性缺氧,是缺氧而不是缺血,诊断时还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伤。

【影像检查方案】

主要检查手段为MRI和超声。CT除少数出血和水肿外,很难发现其他改变,且有辐射损伤,不应作为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检查手段;超声虽有局限性,但安全,可在床边多次重复检查、动态观察病情的进展;MRI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弥散加权成像可有利于早期缺氧缺血病灶的准确检出;质子磁共振波谱可有利于缺氧缺血脑病病情程度及其预后的判定。

【典型病例】

病例1 孕39周+4天,出生时有窒息史,有自发的肌阵挛,脑神经检查正常,肌张力增加,Moro反射增强,其他反射正常(图16-1-1)。

图16-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所见

MRI轴位T1WI:中央前、后回及顶枕区可见沿脑回走行的点状及纡曲条状高信号。

病例2 孕38周+16天,兴奋,易激惹(图16-1-2)。

图16-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所见

MRI轴位T1WI:可见额顶叶皮质纡曲条状高信号及皮质下白质低信号的小囊。

病例3 孕38周+3天,出生时有窒息史,易激惹(图16-1-3)。

图16-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所见

MRI冠状位T1WI:可见两侧侧脑室前角周围、额叶深部白质内对称的点状高信号。

病例4 孕38周+3天,频发呼吸暂停(图16-1-4)。

图16-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所见

MRI A.轴位T1WI;B.轴位T2WI;C.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WI):T1WI脑室旁深部白质可见多发稍高信号灶,T2WI上病变不明显,弥散加权图像DWI上呈高信号,提示为早期改变。

病例5 孕37周,出生后频发抽搐(图16-1-5)。

图16-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所见

A.MRI轴位T1WI;B.MRI轴位T2WI:可见脑室外角背侧部局灶性的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区。

病例6 孕37周,出生后频发抽搐,易激惹(图16-1-6)。

图16-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所见

A.MRI轴位T1WI;B.MRI矢状位T1WI;C.MRS

A、B可见双侧侧脑室后角旁室管膜下小点状高信号的出血灶,侧脑室后角内也可见高信号的出血区。

C.Lac峰升高。

病例7 男,孕38周,出生后6天,惊厥、肌阵挛、下颌抖动、肌张力减退(图16-1-7)。

图16-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所见

MRI轴位T1WI可见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对称性高信号,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

病例8 男,孕38周+16天,惊厥,对抗惊厥药不敏感,同时有前囟隆起,颅缝开大(图16-1-8)。

图16-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所见

MRI轴位T1WI及T2WI、脑白质呈弥漫性的T1WI低、T2WI高信号,双侧额叶深部白质可见小片状T1WI稍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灶;T1WI双侧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右枕叶脑内T1WI高信号出血灶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像与病理】

1.发生的部位、程度与缺血持续的时间及新生儿脑成熟程度有关。

2.HIE的病理改变有神经细胞水肿、坏死、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脑梗死、静脉淤血、静脉性脑梗死、新生毛细血管增生、血脑屏障破坏以致红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等。

3.不完全性缺氧时,机体进行调节,使血液重新分布,减少四肢、胃肠道等血流,以保证心、脑、肾上腺的血流灌注;当缺氧继续,机体调节失效,脑内进行二次血液分流,减少前循环血流,保证后循环(基底节、背侧丘脑、脑干、小脑)供血,大脑半球血流减低,大脑矢旁区(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水岭区”)易受损。灰、白质同时不完全缺氧时,白质的耐受力差,易发生脑白质水肿。急性完全性缺氧时,脑损伤发生在代谢最旺盛的部位:基底节、背侧丘脑、脑干,皮质受累较轻,灰质比白质的耗氧量多5倍,对急性缺氧的耐受性更差,导致神经元死亡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MRI表现

(1)矢旁区脑损伤:发生在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白质,是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形式。发生原因与矢旁区血管解剖特点(大脑前、中及中后动脉的“分水岭区”)、压力被动型脑循环有关。

MRI表现:①T1WI可见皮质及其深部有纡曲条状、点状高信号,皮质内呈雪花状高信号(图16-1-1),T2WI不明显。病理基础是大脑皮质层状坏死(选择性神经元坏死),以及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②严重者可见皮质及其深部的小囊状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周边可见胶质增生(图16-1-2)。病理基础是皮质下白质缺血坏死后囊变。

(2)深部脑白质的损伤:①T1WI可见两侧侧脑室前角周围、额叶深部白质内对称的点状高信号(图16-1-3)。②沿侧脑室壁尤其三角区外侧白质,T1WI可见粗条状高信号(图16-1-4)。③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指具有特征性分布,即侧脑室外角背侧部的白质坏死。T1 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根据白质坏死程度可分为4种类型,即局灶性、广泛性、弥漫性及多囊性。局灶性多见于足月新生儿(图16-1-5)。PVL主要是由于脑低灌注压导致脑白质缺血。

(3)基底节和背侧丘脑的改变:①T1WI可见基底节、背侧丘脑呈不均匀高信号,最常受累部位是豆状核,其次是苍白球和背侧丘脑,常两侧受累(图16-1-7);在T2WI上改变不明显。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元死亡丢失、胶质细胞增生和过度髓鞘化,最后导致大理石样改变(异常髓鞘化所致)。但常在6个月后,大理石样变才逐渐能被观察到。②T1WI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由于水肿或缺血,正常已有髓鞘化的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呈相对低信号(图16-1-7)。内囊后肢高信号减低、不对称、模糊或消失是提示HIE患儿预后不良的早期准确征象。

(4)脑肿胀及脑水肿:可发生在窒息后24~48小时,T1WI可较好地显示脑肿胀的5个征象,包括脑外间隙消失,脑沟标志消失,外侧裂变窄或消失,半球间裂变窄,侧脑室前角呈裂隙样。白质弥漫性水肿时,T1WI呈弥漫性低信号;T2WI呈弥漫性高信号。病程第2周,脑肿胀常不再明显。

(5)颅内出血:足月儿HIE合并颅内出血也常见,表现为T1WI高信号。主要有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图16-1-6)和脑实质出血(图16-1-8)。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位于大脑表面,特别是大脑后部和颅后窝,它与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内张力过高而致血管破裂有一定关系。足月儿脑室内出血主要来自脉络膜,少数来自室管膜;脑实质出血主要包括小脑出血,基底节及背侧丘脑出血,以及大脑白质灰质出血。足月儿HIE颅内出血由产伤和缺氧缺血共同引起,缺氧缺血时毛细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胎儿通过产道时颅内静脉压增加,易导致出血。窒息缺氧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脑循环呈压力被动型,脑灌注压突然增高,使受损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6)脑梗死:梗死改变与成人相同,常发生于主要脑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最常受累,左侧发生率是右侧的3~4倍。常分为3类,即主干梗死,皮质分支梗死,豆纹动脉分支梗死。主干及单一皮质分支梗死多见于足月儿,而豆纹动脉分支梗死多见于早产儿。主要表现为T1 WI低、T2WI高信号,伴灰、白质分界消失。在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急性阶段,可能由于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现象,引起脑干信号异常及萎缩,称为Wallerian变性。。

(7)脑干、小脑损伤:一般来说,缺氧缺血对足月儿脑干的损伤多限于神经元,而对早产儿脑干的损伤可以非常严重,导致囊腔形成。小脑特别易受缺氧缺血损伤。

(8)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急性缺氧缺血所致脑梗死及广泛脑损伤均可在DWI上表现出高信号。DWI可观察细胞毒性水肿期,主要反映HIE早期的病理变化,较常规MRI能更早期地发现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图16-1-9)。DWI还能探测缺氧缺血所致的早期白质损伤,包括脑室旁白质束、胼胝体、内囊及皮质下连结纤维等。但DWI对HIE亚急性期的改变不如常规MRI敏感,所以DWI的检查时间以出生后数小时至1周为宜。

图16-1-9 HIE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

影像所见

MRI:A.轴位T1WI;B.DWI:T1WI脑内未见目前异常;DWI可见双侧额叶深部白质、右侧侧脑室三角区旁白质斑片状高信号灶。

(9)磁共振波谱的表现:在HIE时,乳酸波出现并升高,重度者NAA波峰下降,Cr波也下降。1 H-MRS对缺氧缺血的反应较MRI更敏感,出现异常改变更早(图16-1-10)。

图16-1-10 HIE的1 H-MRS表现

影像所见

A.MRI轴位T1WI;B.MRS:T1WI可见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呈高信号(神经元坏死),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MRS:基底节区可见NAA波峰下降,以及很高的乳酸峰。

2.比较影像学 超声检查虽有局限性,如矢旁区脑组织因靠近颅板而不易探测等,但由于其具有安全、简便,可在床边多次重复检查,动态观察病情进展等优势,仍不失为新生儿期脑损伤重要的筛查手段。磁共振成像(MRI)可准确、敏感、无创地反映脑部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及其组织学基础,同时弥散加权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等对估计病情轻重程度、判断预后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磁共振检查是评价新生儿脑损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除需要监护的高危儿,应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

【影像与临床】

诊断依据主要为:

1.有明确的可导致宫内缺氧缺血异常的产科病史,如脐带绕颈、绕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严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产程延长。

2.有严重宫内窘迫。

3.出生时有重度窒息。

4.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过度兴奋、易激怒、嗜睡、迟钝、抽搐、甚至昏迷等。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相关病史及特征的影像学表现,不难作出正确诊断,弥漫分布的病变同时需加扫对比剂增强扫描,以便与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