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中,外伤所引起的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比成人多见,是由于水肿及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在外伤后即刻或数天后测血流量,发现血灌注量增高以及血管充血,提示脑肿胀主要是由于血流量增高,即脑充血。这种改变短在外伤后数分钟内或长至24小时后均可发生。因此脑肿胀并不仅仅是由于血管渗透性增高所导致的血管源性水肿。
【影像检查方案】
影像学检查主要有CT和MRI。CT为首选检查方法其目的是尽早排除出血。
【典型病例】
病例1 男,2岁,车祸,外伤后2小时(图14-6-1)。
图14-6-1 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
影像所见
CT平扫:CT上可出现灰、白质分辨不清,脑室、脑沟及脑池受压,显示不清,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例2 女,出生4天,产位不正,呕吐(图14-6-2)。
图14-6-2 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
影像所见
CT平扫:CT上可出现灰、白质分辨不清,脑室呈裂隙状,脑沟、脑池受压,显示不清,灰、白质密度倒转。
【影像与病理】
儿童弥漫性脑肿胀是因血管的调节机制丧失,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容量增加而形成的脑充血。脑肿胀及随之形成的颅内高压可引起脑静脉的闭塞,而脑静脉的闭塞或脑静脉的断裂产生的脑血流回流障碍,可引起局部或严重的脑水肿。当这种闭塞、水肿时间过长,成为不可逆的改变时,脑萎缩和脑软化就是它们的必然结果。儿童比成人更常见,但伴有实质性出血的比例比成人少。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CT表现
(1)弥漫性的低密度改变,灰、白质分辨不清,脑室呈裂隙状,脑沟、脑池受压,显示不清或狭窄,灰、白质密度倒转,脑白质密度高于灰质。
(2)在急性期很难看出是否合并有轴索损伤。如果仅用CT来检查,要区别二者,只有在随访片上才能判断。
(3)部分小儿急性充血性的脑肿胀,密度可轻度增高。
2.MRI表现 病变弥漫,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脑沟变浅或消失。
3.比较影像学 CT和MRI是本病最佳的检查方法,MRI组织分辨率高,但检查需要时间较长。CT检查快捷方便,早期应以CT为首选筛查方法,主要是及时发现早期出血。
【影像与临床】
表现为头痛、头晕及呕吐,重者可见颅内高压表现。
【鉴别诊断】
脑水肿为细胞外水肿,脑肿胀是细胞内水肿。两者均常见,且常同时存在,弥漫性脑肿胀与弥漫性脑水肿在影像上不能鉴别。但两者与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在急性期亦很难鉴别。应通过临床表现、CT短期随访复查进行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