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水性无脑畸形影像

积水性无脑畸形影像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脑回多位于顶枕区,巨脑回多位于额颞区,二者畸形程度不同,但一般不能截然分开,常可并存。单纯巨脑回畸形的病变范围一般较局限。完全性无脑回畸形者大多在2岁前死亡。临床上以无脑回为主的畸形患儿就诊年龄多在5~6个月,以巨脑回为主的患儿就诊年龄多在3岁以上。无脑回与巨脑回畸形是指脑组织光滑,脑回增厚、增宽,脑沟少而浅,与正常脑回相比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因此,轻度的巨脑回畸形主要与正常早产儿相鉴别。

无脑回畸形是指大脑表面光滑,脑回完全缺如,又称平滑脑。有部分脑回形成,但脑回变宽、变扁,称为巨脑回。无脑回多位于顶枕区,巨脑回多位于额颞区,二者畸形程度不同,但一般不能截然分开,常可并存。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可将其分为以无脑回为主以及以巨脑回为主的畸形。临床上广义的无脑回畸形包括无脑回和巨脑回;不伴无脑回畸形的巨脑回单独成为移行异常中的一类。

【影像检查方案】

主要检查手段为CT和MRI。

【典型病例】

病例1 男,8岁,运动发育落后(图10-4-1)。

图10-4-1 巨脑回畸形

影像所见

A、B.CT平扫:双侧大脑脑回粗大,普遍增宽,脑沟变浅,脑皮质增厚、脑白质变薄。

病例2 女,3个月,前囟3cm×3cm,手紧,颅缝裂未闭(图10-4-2)。

图10-4-2 无脑回畸形

影像所见

A—C.CT平扫:脑表面光滑,无脑回、脑沟形成。脑皮质增厚,脑白质明显变薄。侧裂增宽,脑室扩大,以三角区和后角明显。两侧大脑半球呈特殊的“八”字形改变。

D.T2WI冠状位:形态上与CT平扫改变一致,脑皮质增厚及脑白质变薄较为明显,灰、白质间正常指样交界消失,在增厚的皮质周围也可出现一圈特征性的T2WI高信号带。

病例3 男,7个月,发育落后、不认人(图10-4-3)。

图10-4-3 巨脑回畸形

影像所见

T1WI:脑表面光滑,脑回粗大、皮质厚、白质区薄,额叶见较浅脑沟形成;脑室呈“八”字形;两侧大脑半球呈特殊的“八”字形改变;髓鞘化发育不良。

【影像与病理】

无脑回-巨脑回畸形发生于妊娠第8~14周,正常情况下先移行的神经元形成深部的皮质,而后来移行的神经元需穿越先期移行的神经元,形成浅表的皮质。由于脑代谢障碍引起皮质细胞发生层状坏死,坏死区起到屏障作用,因此较晚发生移行的神经元通过受阻,堆积,不能形成正常脑皮质,导致皮质增厚。此外,较早发生移行的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在层状坏死区中断、退变,使脑白质变薄。单纯巨脑回畸形的病变范围一般较局限。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CT表现

以无脑回为主者主要表现为:

(1)脑表面光滑,无脑沟、脑回的显示,脑皮质增厚,脑白质明显变薄。

(2)由于两侧侧裂的变宽、变浅,使两侧大脑半球呈特殊的“八”字形改变。

(3)侧裂增宽,脑室扩大,以三角区和后角明显。

以巨脑回为主的畸形表现为:

(1)脑回增宽、变平,脑沟变浅,有轻、中度脑皮质增厚、脑白质变薄。

(2)巨脑回可累及两侧半球,也可仅累及1个脑叶或半球,使受累的脑叶或半球较健侧缩小,患侧脑室被牵拉而扩大,脑回可排列整齐也可排列不整齐。

2.MRI表现

(1)脑皮质增厚及脑白质变薄较为明显,灰、白质间正常指样交界消失,在顶枕叶增厚的皮质周围也可出现一圈特征性的T2WI高信号带,与胶质增生有关。

(2)本病常合并髓鞘发育延迟(占90%)和胶质增生,表现为脑室旁白质区域内斑点、斑片状长T2WI高信号,可伴有侧脑室轻、中度扩大及其他类型的脑神经移行异常畸形等。

3.比较影像学 CT与MRI均能很好地反映本病的形态改变。由于MRI具有极好的组织分辨率,对本病的诊断优于CT。

【影像与临床】

主要临床表现为癫,智力减退、感觉及运动体能发育落后。无脑回畸形在新生儿期常有小头畸形和轻微面部异常,以后表现出智力落后。完全性无脑回畸形者大多在2岁前死亡。巨脑回存活者常有智力低下和癫。临床上以无脑回为主的畸形患儿就诊年龄多在5~6个月,以巨脑回为主的患儿就诊年龄多在3岁以上。这说明无脑回为主的畸形在临床症状及合并其他发育畸形的程度上,都要比巨脑回为主者更为严重。

【鉴别诊断】

无脑回与巨脑回畸形是指脑组织光滑,脑回增厚、增宽,脑沟少而浅,与正常脑回相比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因此,轻度的巨脑回畸形主要与正常早产儿相鉴别。后者与出生时的妊娠周数有关,由于脑发育未完全成熟,处于生理性无脑回-巨脑回期的婴儿可见脑皮质平滑、脑沟少而浅,但一般不伴有脑皮质的增厚及脑白质的变薄,出生后随着小儿月龄的增长,可逐渐达到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