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汤(《温病条辨》)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用于肠伤寒初期的湿热夹杂而湿重热轻,以及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热窜胃肠,湿重于热者。可用于中暑、肠炎、传染性肝炎而有湿热表现者;据实验研究报道,本方有保肝利胆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百余例,效果明显,退黄快,还能促进消化、缓解腹胀等症。治霍乱,湿热阻于胃肠,呕吐泄泻,胸闷,不思饮食,舌苔黄腻。可用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等有上述见症者。

【组成及用法】 杏仁、半夏各15g,生薏苡仁、飞滑石各18g,白蔻仁、白通草、竹叶、厚朴各6g,水煎服。

【主治】 湿温初起,邪在气分,以及暑温夹湿,头痛身重,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苔白,不渴,脉濡或弦细者。

【临床应用】 本方是一利尿、解热剂。功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治湿热互结,湿重于热的胸脘痞满,不饥不渴,恶寒,头身重痛,午后发热,体倦等症。可用于肠伤寒初期的湿热夹杂而湿重热轻,以及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热窜胃肠,湿重于热者。

【附方】

甘露消毒丹(《续名医类案》) 又名普济解毒丹 飞滑石450g,绵茵陈320g,淡黄芩300g,石菖蒲180g,木通、川贝母各150g,射干、连翘、薄荷、白蔻仁、藿香各120g,共研细面,瓶装,每次服9g,白开水送服,每日2次;现用汤剂,水煎服。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治湿温时疫初起,邪在气分,症见身热倦怠、胸闷腹胀、无汗或有汗而身热不退、便秘尿黄;或腹泻而不畅,粪有热臭气;以及黄疸,呕吐下利,舌苔淡白,或垢腻,或干黄者。可用于中暑、肠炎、传染性肝炎而有湿热表现者;据实验研究报道,本方有保肝利胆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百余例,效果明显,退黄快,还能促进消化、缓解腹胀等症。

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 藿香6g,泽泻、半夏各4.5g,赤苓、猪苓、淡豆豉、杏仁各9g,生薏仁12g,白蔻仁、通草、厚朴各3g,水煎服。功能宣通气机,化湿利水。治湿温病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白滑,脉濡缓者。

连朴饮(《霍乱论》) 又名王氏连朴饮 厚朴6g,黄连、石菖蒲、制半夏各3g,炒香豉、焦山栀各9g,芦根60g,水煎服。功能清热化湿,调和肠胃。治霍乱,湿热阻于胃肠,呕吐泄泻,胸闷,不思饮食,舌苔黄腻。可用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等有上述见症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