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中黄连用量最大。2.黄连解毒汤合泻心汤 即黄连解毒汤加大黄。运用黄连解毒汤就要着眼于病人的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消炎、抗感染的层面上。黄连解毒汤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中用黄连解毒汤的机会很多,除血压增高外,还见有面目红赤,烦躁不安,焦虑失眠,舌苔黄腻,按之心下痞,以壮实男子多见。

【来源】

本方来源于《外台秘要》,原文如下:

胃中有燥粪,令人错语,正热盛亦令人错语。若秘而错语者,宜服承气汤;通利而错语者,宜服下四味黄连除热汤(即黄连解毒汤)。

讲解

1.本方与承气汤均治疗错语,若见便秘而错语者,选用大承气汤;大便通畅而错语者,则宜用本方来治疗。

2.若从病机来分析,大承气汤主治证系实热与肠中糟粕互结之热结里实证,而本方主治系实热炽盛而无糟粕者。

【组成】

黄连三两 黄芩 黄柏各二两 栀子十四枚,擘

1.黄连 是中药中的三大苦寒药之一,此外还有苦参、龙胆、鸦胆子、关木通、防已等,观点不同,认定的苦寒药也不同,但上述药物味道都特别苦。

黄连的道地药材较多,有四川产者称川黄连、产于云南者为云连等。在药材批发市场上,有时川黄连的价格很便宜,一公斤只需四五十元,而零售价要四百多。有些黄连饮片看上去色泽鲜艳异常,那没准儿是被处理过。笔者曾买过处理过的大枣,外观色泽鲜艳,感觉质地上乘,但品尝毫无甘甜滋味。

2.黄芩 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在温度、湿度适宜,所含酶的催化作用下,易被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再进一步氧化,其治疗作用大为降低。所以采收黄芩后,稍加处理,再进行蒸制,所含酶即被破坏,这种方法叫“杀酶保苷”。黄芩色黄,若变成绿色,则说明黄芩苷已经被水解或氧化,其质量已经下降。

3.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合称为“三黄”,三药性能功效大致相似,味苦而性寒,惟黄连苦寒特重。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作用部位大致有上中下三焦之分,即黄芩清上焦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

4.栀子 性味苦寒,但不甚苦,清火而不伤胃,善通三焦之火,故与“三黄”配伍,可用于邪热炽盛,充斥三焦之实火证。2008年10月,门诊上遇一口腔黏膜扁平苔癣的患者,因服用本品达月余,致脸色发青。其机理可能是久服苦寒,损伤脾阳所致。

5.以上四药均为苦寒之剂,此方中又无相佐、护胃之品,副作用太大,过服恐有伤津败胃之弊。笔者认为,不要用本方投石问路,用之不当,恐伤机体。此外,为免除本方对胃的伤害作用,有诸多学者主张加入生姜、大枣以矫正过苦之味,是有道理的。

【剂量】

1.栀子10枚重15g,14枚约重21g。《外台秘要》系唐代著作,其剂量与汉代相同,故全方剂量可换算为黄连45g,黄芩、黄柏各30g,栀子21g。方中黄连用量最大。

2.现代临床上若每剂药用黄连至10g以上,其败胃作用明显,即便三焦火盛炽热之证,用量亦不宜超过10g。所以,方中的剂量需要调整,参考剂量为黄连3~6g,黄芩6~12g,黄柏6~12g,栀子9~15g。

【用法】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本方无特殊煎法。现代临床常规煎服,与原用法基本相同。

【应用】

本方历来为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有效名方,以大热、烦躁、头晕、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为主要表现。历代医家如刘完素、王孟英、杨栗山等均善用本方。本方以苦寒折热而著,属于对抗疗法,其主治以热病邪热充斥三焦为病机,症见高热、错语、不得卧等。在外感热病中,该证多见于颅内感染或中毒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才会出现错语的表现。

本方苦寒,清热力强,用于阳热体质,“外观特征: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目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红或暗红、质坚敛苍老,舌苔薄黄或黄腻,腹部肌肉较紧张,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好发症状:平时喜凉恶热,喜凉饮,易烦躁、焦虑、好动,易失眠多梦,皮肤常有疮疖,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疡,咽痛,小便黄短。”(《中医十大类方》)。此类患者在服用本方时,并不因黄连等药的苦味难以服用,而是感觉药不甚苦,而且用药后感觉舒适,这是方药对症的表现。但在服用几剂后,相同的剂量下感觉苦味加重甚至苦不堪言,这是病情大有好转的表现,此时当减量服用或停服苦寒之品,并改用他剂来善后。

多年来临床多用本方治疗败血症、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疾病而见热毒炽盛者。

而现代临床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本方主要用于非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现代应用较多的疾病有血压、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脂血症等证见热毒炽盛者。使用本方后不仅能够使血压下降,还能止血,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方中黄芩具有确切的止血效果,传统认为以炒炭入药为佳。

常用的止血药如仙鹤草、白及、三七等,在经方中大多不用,而黄芩、阿胶等药则最为常用,以上二药在《中药学》中均不属于止血药,然其止血的效果非常。

本方属于大苦大寒之剂,治疗疾病时应当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否则易伤胃气,也易损伤人体阳气。

【加减】

1.温清饮 来源于《万病回春》,系黄连解毒汤合四物汤而成,原方主治妇人经行不止,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萎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等。现临床多用本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寻常型痤疮、异位性皮炎等疾病。

2.黄连解毒汤合泻心汤 即黄连解毒汤加大黄。黄连解毒汤主治实热证,再配伍大黄,增强其泻火作用,荡涤实热,并能够引热下行,攻下积滞,主治实热证兼有积滞便秘者较为适宜。

【名家论述】

1.《医方考》明·吴昆 阳毒,上窍出血者,此方主之。治病必求其本。阳毒上窍出血,则热为本,血为标,能去其热,则血不必治而自归经矣。故用连、芩、栀、柏苦寒解热之物以主之。然惟阳毒实火,用之最宜。若阴虚之火,则降多亡阴,苦从火化,而出血益甚,是方在所禁矣。

2.《医方集解》清·汪昂 此手足阳明、手少阳药也。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从膀胱出,盖阳盛则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也。然非实热,不可轻投。

3.《经方的魅力》今·黄煌 中医注重望诊,望诊的关键在于望神,神就是脑功能的外在表现。运用黄连解毒汤就要着眼于病人的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消炎、抗感染的层面上。古方今用,贵在转换思路。黄连解毒汤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中用黄连解毒汤的机会很多,除血压增高外,还见有面目红赤,烦躁不安,焦虑失眠,舌苔黄腻,按之心下痞,以壮实男子多见。这类病人血压高,心率偏快,红细胞计数高,血红蛋白定量高,血液黏稠度高,而且精神兴奋性也很高。可以说“高”是本方证的特征所在。这种人营养状况非常好,体实者才会多火。……本方多用于壮实性体质,故与大柴胡汤合方的机会也很多。如果担心药味太苦,也可加姜枣以矫味,但从临床来看,这类病人并不感到药味之苦。随临床症状的逐渐好转,病人才诉说药味变苦。需要指出:高血压病的治疗其疗效的判定决不能以血压的降低为唯一指标。血压计测得的数值只不过是中间指标,不是终极指标。应当以病人生活质量整体提高为判断标准。如果单从降压角度而论,本方作用确实比不上一片西药的降压片,但从改善精神的焦虑和减轻脑充血以及预防脑卒中等方面综合来看,本方又是卡托普利望尘莫及的。尤其是预防脑卒中,更具有前瞻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