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头部常规线片

头部常规线片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IP板上缘超过颅骨顶部。蝶鞍底部无假性双边。将患侧之局部垂直于台面正中,并在局部用金属物作一标记。被检侧上肢伸直,对侧手扶床面,下肢自然弯曲,保持平稳。被检侧耳郭前折,乳突位于床面正中线上,头部保持稳定。听眦线与IP板面成37°。眶下缘及外耳道口上缘连线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患者头颅矢状面对准颏托中心线,听眶线垂直于头架基准线。患侧外耳孔前下各2cm处位于IP板中心。

(一)头颅正位

【用途】 观察全颅骨的对称性、颅骨骨板的厚度,有无局部增厚、破坏、缺损,颅内有无钙化斑和颅骨指压纹等。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前额及鼻尖贴在摄影床面上,两上肢弯曲,放在胸部两旁,两手支撑床面,保持身体稳定。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摄影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于床面。听眦线垂直于床面。IP板上缘超过颅骨顶部,下缘超过颏区。

【中心线】 经枕外隆凸垂直射入IP板。

【影像显示】 两眼眶形状、大小对称的颅骨正位影像。

(二)头颅侧位

【用途】 观察颅骨骨质改变、各骨缝形态,颅内有无钙化点和蝶鞍侧位形态、大小、有无破坏等。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头部侧转,被检侧头部侧面贴在摄影床面上,被检侧上肢伸直放在身旁,对侧手扶床面,对侧下肢自然弯曲,膝部支撑身体保持稳定。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IP板上缘超过颅骨顶部。

【中心线】 经外耳孔向前2.5cm,再向上2.5cm处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颅骨完整摄入片内,颅前窝底、双侧蝶鞍、前后床突、双侧乳突处耳道骨质影像,相互重叠。蝶鞍底部无假性双边。

(三)内耳道常规位

【用途】 观察投影于眼眶内的内耳道影像。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于台面,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中心线】 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入IP板。

【影像显示】 两侧内耳道对称地投影于两眼眶的中下部,迷路部分半规管及耳蜗影像可见于眼眶的外部。

(四)眼眶

【用途】 观察眼眶有无骨质破坏。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摄影床并与摄影床中线重合,鼻根部位于IP板中线上。前额和鼻尖紧贴台面,使听眦线垂直于摄影床。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0°,通过鼻根部射入IP板。

【影像显示】 双侧眶骨结构清晰显示,无岩部尖椎骨影重叠。

(五)头颅切线

【用途】 了解颅骨病变或外伤情况。

【摄影体位】 按颅骨病变或外伤情况采用恰当的体位。将患侧之局部垂直于台面正中,并在局部用金属物作一标记。

【中心线】 垂直投射,切患侧局部达IP板中心。

【影像显示】 显示颅骨病变局部影像。

(六)乳突常规位

许氏位

【用途】 能较好地显示外耳道、中耳、上鼓室入口、鼓窦及其周围结构,包括乙状窦前壁,可作为中耳乳突的常规检查位置。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头部侧转成颅骨侧位状,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垂直床面。被检侧乳突紧贴床面,耳郭前折,外耳孔置于床面中心处。被检侧上肢伸直,对侧手扶床面,下肢自然弯曲,保持平稳。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5°,经被检侧乳突射入IP板中心。

【影像显示】 显示被检侧乳突侧位影像。

梅氏位

【用途】 主要显示鼓窦区病变情况。

【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位,头转向被检侧,使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成45°,听眶线与床面正中线垂直。被检侧耳郭前折,乳突位于床面正中线上,头部保持稳定。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45°,经乳突射入IP板。

【影像显示】 显示乳突轴位影像。

(七)鼻旁窦华氏位

【用途】 主要用于上颌窦病变的观察,亦可部分显示前组筛窦及额窦情况。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床面,头部稍向后仰,下颌部紧贴IP板面。颅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并位于IP板中线。听眦线与IP板面成37°。IP板上缘超过前额,下缘超过颏区。

【中心线】 经鼻中棘垂直射入IP板。

【影像显示】 显示上颌窦及前组筛窦、额窦的影像。

(八)牙片(牙型片)

【用途】 显示局部牙齿形态。

【摄影体位】 患者取坐位,头颈伸直,头部矢状面与地面垂直,瞳间线与地面平行。用单面药膜的胶片(牙片),其感光面贴近牙的舌(腭)侧,牙片与牙冠紧贴,以免牙片过度弯曲。牙片边缘超出騥面0.5cm。

【中心线】 牙片机一般有锥形遮线筒,锥尖代表中心线,以病牙的牙根为中心。

【影像显示】 显示局部牙齿的完整影像。

(九)全景牙

【用途】 了解全部牙齿、牙床、上下颌骨情况。

【摄影体位】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颈椎伸直,下颌骨置于颏托的正中,矢状面与水平面保持垂直。眶下缘及外耳道口上缘连线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患者头颅矢状面对准颏托中心线,听眶线垂直于头架基准线。

【中心线】 以下颌牙槽突为中心。

【影像显示】 显示全口牙齿和上、下颌骨的影像。

(十)颅底位

【用途】 主要用于观察鼻旁窦肿瘤骨质破坏情况及鼻咽部癌肿有无颅内转移和中耳癌的破坏范围,亦可观察听小骨及外耳道闭锁情况。

【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背部垫高,两手放在身旁,双腿弯曲,两足踏在床面上,保持身体稳定。头部后仰,顶部贴紧床面。颅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并垂直。颅骨水平面与床面平行。

【中心线】 经两下颌角连线中点,与水平面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影像显示】 翼板、颞骨岩部、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颈动脉管、蝶窦、鼻中隔、下颌骨、颧骨弓、枕骨大孔、寰椎、枢椎齿突。

(十一)眼球异物定位

【用途】 用于眼球异物的定位。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头稍后仰,颏区及鼻尖贴近台面,使患者中心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听眦线与台面成45°,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中心线】 对准患眼中心垂直射入IP板。

【影像显示】 显示患眼的影像。

(十二)视神经孔

【用途】 观察视神经孔的大小及有无骨质破坏。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位,头部转向被检侧,使颧骨、下颌骨、鼻三部分紧贴床面。被检侧眼眶位于IP板中心位置,颅骨矢状面与床面成53°,听鼻线与床面正中线垂直。

【中心线】 通过被检侧眼眶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被检侧视神经孔,位于眼眶外下1/4的视神经孔轴影像。

(十三)鼻骨侧位

【用途】 观察鼻骨骨质情况。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头颅呈标准侧位,鼻根部下方2cm处位于IP板中心。IP板置于颧骨外侧。

【中心线】 对准鼻根下方2cm处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显示鼻骨侧位影像。

(十四)颞下颌关节

【用途】 观察颞下颌关节能否运动,有无外伤性、炎症性病变,了解有无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头部呈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紧贴台面。患侧外耳孔前下各2cm处位于IP板中心。左右两侧各照一张开口及闭口像。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5°~20°,对准对侧颞下颌关节上方约5cm射入。

【影像显示】 显示双侧颞下颌关节张口、闭口位的影像。

(十五)上、下颌骨

下颌骨侧位

【用途】 了解下颌骨骨质情况。

【摄影体位】 患者侧卧于摄影床上,将IP板垫高15°,下颌体部紧贴IP板,并与IP板横轴平行,向上超过IP板下缘约3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25°,经下颌骨体部中心射入。

【影像显示】 显示下颌骨侧位影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