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查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查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发生与病人体内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缺乏有关。由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低下,造成乙脑病毒抗原的清除障碍。抗体检测:人感染乙脑病毒5~7d即出现IgM,随后产生IgG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感染后2周IgM抗体达高峰。1.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 是目前早期诊断较好的方法。因抗体持续时间不长,故可用于近期感染的诊断。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简称乙脑病毒。因其最早在日本发现,故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病毒通常在蚊→猪→蚊等动物间循环,而且病毒的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在夏季流行,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被带病蚊子叮咬后,大多数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只有少数人发病。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乙脑的发生与病人体内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缺乏有关。由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低下,造成乙脑病毒抗原的清除障碍。

【测定方法】

抗体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

2.血凝抑制试验

3.补体结合试验

4.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

【参考范围】

定性:阴性

【临床应用价值】

抗体检测:人感染乙脑病毒5~7d即出现IgM,随后产生IgG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感染后2周IgM抗体达高峰。补体结合抗体在达3~4周时才出现,半年后逐渐消失,这种抗体无保护作用。

1.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 是目前早期诊断较好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该抗体一般在感染后第4天出现,第2~3周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0%以上。与血凝抑制试验同时测定,符合率可达95%。

2.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抗体产生早,阳性率比补体结合试验高,敏感性高,持续时间长,操作简便,但特异性较差,有时出现假阳性。间隔1~2周,采集患者双份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若抗体效价增高4倍或4倍以上可以确诊;单份血清效价在1∶320以上有诊断意义。

3.补体结合试验 该方法特异性较高,但因补体结合抗体出现较晚,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指标。因抗体持续时间不长,故可用于近期感染的诊断。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2为可凝,1∶4为阳性,1∶16以上有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或4倍以上可以确诊。

4.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 应用乙脑单克隆抗体致敏羊血细胞的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阳性率为83%。方法简便、快速,已有试剂盒商品供应,无需特殊设备。

【影响因素】

普通管静脉血标本1~2ml,常规分离血清。如果7d内完成检测,血清置2~8℃保存,否则冻存-20℃保存。脑脊液(csf)标本2~8℃保存。

抗凝血、严重脂血、严重溶血标本会影响结果。

(窦亚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