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发性免疫性疾病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性疾病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发性免疫性疾病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为发生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LPD。也有遗传性性联性血小板减少症而无湿疹和免疫缺陷,女性携带者无症状。40%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关节痛、血管炎、色素膜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亦可有自身免疫现象如关节炎、关节痛、肾炎、溶血性贫血等。

原发性免疫性疾病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PIDLPD)为发生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LPD。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多种如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普通变异免疫缺陷病(CVID)、性联性淋巴增殖性疾病(XLP)、高IgM综合征(HIgMS)和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综合征(ALPS)等。

1.AT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多在20岁左右,表现为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舞蹈病、眼球震颤、斜视、口吃、深腱反射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发生较晚,以球结膜、暴露的皮肤如外耳、眼睑、面、颈部显著,亦可见于肢体手足背侧。反复副鼻窦感染,肺部感染可致支气管扩展,肺功能不全。还有内分泌异常如身材矮小,女性多毛和第二性征发育迟缓,男性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和早衰。75%患者IgA和IgE减少。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缺如,T细胞数减少。95%甲胎蛋白增高,癌胚抗原增高。14号和7号染色体异常,ATM基因突变等。发生肿瘤的危险性较常人高60~180倍,以上皮癌多见,NHL和淋巴细胞消减性HL亦多见。

2.CVID 为最常见的症状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有家族性但遗传方式不清。发病年龄不定,临床表现不一,基础免疫缺陷各异,可能在6号染色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Ⅲ区CVI易感性基因缺陷所致。均有反复化脓性感染表现为中耳炎、副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可以支气管扩张为首发表现,久之可致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而致命。可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腹泻、吸收不良,可有淋巴结、肝、脾大。也可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如关节炎、关节痛、肝功能损害、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炎等。血清Ig明显减少,尤以IgG和IgA。75%PB中B细胞数可正常但不能分化成熟,经刺激亦不能分泌Ig,T细胞减少尤以CD4T细胞。发生胃癌可能性较常人高47倍,淋巴瘤高30倍。

3.SCID 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性联性遗传的一组免疫缺陷疾病,80%患者为男性,但仅1/3有明显家族史。特征为明显T和B细胞缺陷,异质性强病谱广如:Janus相关激酶JAK3缺乏、Omenn综合征、腺苷脱氨酶缺乏、Ⅱ类MHC缺乏等。虽病多种,临床表现相似。从婴儿早期即有严重感染或顽固性低毒性病原体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等,表现为间质性肺炎、鹅口疮、慢性腹泻、消瘦、反复中耳炎等。淋巴细胞数减少、T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明显减少或无功能,B细胞有的可正常但不能分化成熟亦无分泌功能,T细胞对分裂原和异基因细胞反应缺乏或很差,对抗原无反应。皮肤迟发过敏反应缺乏。

4.XLD 亦称Duncan综合征,X染色体q24-26区有缺陷,男性发病,有低丙球蛋白血症、无丙球蛋白血症、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如皮肤、肺、肝、脾、CNS和BM等。发生淋巴瘤多为结外,可发生致命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酷似噬血细胞综合征。以淋巴瘤方案治疗80%可CR,但50%复发,虽补以Ig也不能防止EB病毒感染,化疗药物应有足叶乙苷、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等。

WAS也是性联性遗传有湿疹、血小板减少和免疫缺陷反复感染三联征。X染色体p11.2至p11.3上WASP基因变异。也有遗传性性联性血小板减少症而无湿疹和免疫缺陷,女性携带者无症状。临床表现出生后血小板减少,出血有紫癜,口鼻出血、胃肠道、泌尿道、颅内或脐带出血。1/3有严重胃肠道、颅内或口腔出血,湿疹出现早以肘和腘窝明显。感染以反复化脓性中耳炎,可致鼓膜穿孔,反复肺炎、副鼻窦炎、疱疹性感染等。有三联征者仅25%。40%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关节痛、血管炎、色素膜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形小有特征性。淋巴细胞在初期正常,随病程进展而减少,尤以CD8T细胞为著。对多糖抗原无抗体反应,对蛋白性抗原反应也差,对抗CD3抗体抗原反应缺如。皮肤迟发过敏反应常见。血清IgM降低,IgA和IgE常增高。发生恶性病的可能较常人高100倍,多为结外NHL。

5.HIgMS 可常染色体隐性或性联性遗传均涉及CD40和CD40配体间相互作用的缺陷。患者发病多在10~20岁。反复中耳炎、肺炎、对卡氏肺孢子虫、念珠菌、巨细胞病毒、分枝杆菌、隐孢子虫等感染特敏感,还可有淋巴结、扁桃体、肝脾大。50%有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发作性可周期性,减低时伴口腔炎或口、直肠溃疡,BM中性粒细胞发育受阻在早幼粒和中性粒细胞阶段。有的有腹泻,硬化性胆管炎。亦可有自身免疫现象如关节炎、关节痛、肾炎、溶血性贫血等。血中IgM有时IgD明显增高,早期IgM可正常。IgM为多克隆性,PB中B淋巴细胞数正常,表达IgM和IgD常无IgG和IgA。患者可溶性CD40不能与激活的T细胞上CD40配体结合,因为其活化T细胞上无CD40配体,不能活化CD40巨噬细胞活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以激发Th1免疫反应。女性携带者可发现其活化T细胞上功能性CD40配体仅50%。

治疗以上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病,除对症治疗补充Ig和抗感染等,根治有赖于异基因骨髓移植。

6.ALPS 亦称Canale-Smith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淋巴细胞凋亡缺陷性病。发病年龄不定,可于出生后不久,儿童期或成人期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至典型表现如:多发性淋巴结肿大、肝脾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高丙球蛋白血症、反复头痛、抽搐、神志改变、多发性口腔疼痛性溃疡、血管炎、肾小球肾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随年龄增长临床表现和体征可逐渐消退。血清单克隆或多克隆IgG增高多见,多同时有IgA增高,亦可减低或正常。随年龄增长IgG持续增高。PB中淋巴细胞增高,特别是TCRαβ、CD3、CD4/CD8的DN-T细胞增高,比正常高3~60倍(正常<1%)。此种T细胞CD45RO、CD45RA、HLA-DR。CD7的T细胞也增高。CD25T细胞不增高,CD4T细胞相对低,使CD4/CD8T细胞比约1∶1。多克隆CD20、CD5B细胞比正常高5~20倍也具有特征性。CD16或CD56、CD3的NK细胞正常。缺陷主要发生在Fas基因突变,而其信号传导途径中任一环节正常所引起致Fas凋亡缺陷,可发生弥散性大细胞淋巴瘤、HL等。

另一种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病(ALD)与经典ALPS不同点为:①男性患者明显多;②血中IgG多不增高;③无外周血DN-T细胞扩增;④无Fas表达过低,无可溶性Fas生成过多,无Fas基因突变,但Fas信号传导途径中神经鞘磷脂酶下游神经酰胺介导凋亡明显减少,其余相同。

目前,ALPS分型O型为纯合子Fas突变;Ⅰa杂合子Fas突变;Ⅰb杂合子FasL突变;Ⅰc纯合子FasL突变;Ⅱ为Caspase 10突变(Ⅱa)或Caspase 8实变(Ⅱb);Ⅲ型缺陷不明。诊断标准:三联征:①慢性非恶性LPD±脾大;②体外试验Fas介导淋巴细胞凋亡抵抗;③TCRαβ、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DN-T)增高>1%。支持诊断:①自身免疫性病;②家族史阳性;③特征性淋巴结/脾组织学:淋巴结结构保留,副皮质T区扩增,DN-T 70%,多克隆浆细胞增多,组织细胞浸润,脾白、红髓扩增,滤泡增生,表型与淋巴结同;④Fas凋亡通路中基因突变。治疗可用皮质激素、IVIG、免疫抑制药、脾切除、HSCT等。对成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尤有淋巴结和脾大者最好查DNT,如>3%则ALPS极有可能。

PIDLPD多样,以下列数种多见

B细胞LPD中有: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IM)由EB病毒阳性B细胞增殖所致,累及淋巴系和非淋巴器官多在回肠末端,亦累及BM,细胞高度多形性,有淋巴样细胞、浆细胞样、免疫母细胞及里-斯样细胞,可有噬血细胞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此型多见于XLP和SCID患者。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亦可有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型,几乎所有PID都可发生淋巴瘤样肉芽肿病,Burkitt淋巴瘤等。

T细胞肿瘤多见于AT患者可为前体T原淋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及T幼淋细胞白血病等。CVID和ALPS亦可发生T细胞淋巴瘤。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WAS、AT、ALPS。

PIDLPD的预后取决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淋巴瘤类型。PID治疗一般输注Ig,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异基因移植可根治。ALPS还可以抗疟药fansidar(每片含乙胺嘧啶500mg和磺胺多辛25mg)治疗,临床明显改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as表达明显增加,但停药后很快复发。PIDLPD可按治疗淋巴瘤方案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