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伤性听力障碍

外伤性听力障碍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变主要在外耳与中耳,传音增益效能减低,导致声波传入内耳受阻。外耳道狭窄与闭锁,可引起30dB平坦型听力损失。单纯鼓膜穿孔,穿孔大小与听力损伤之间呈线性关系;若穿孔愈合后对其听力影响极小。此外,损伤后外耳道慢性炎症也会导致狭窄或闭锁。外伤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对听力损害的判断:外耳道异物或瘢痕闭锁等堵塞病变,当其堵塞程度达外耳道管腔的2/3时会影响听觉,若超过上述限度时,则管腔愈小,听力减退愈明显。

一、传导性听力障碍

病变主要在外耳与中耳,传音增益效能减低,导致声波传入内耳受阻。传音性聋的气导听力损失一般不超过60dB,骨导听力基本正常。多见于各类颅脑外伤、爆震伤及耳部掌击伤,间接外伤暴力可使听小骨脱位、骨折或关节分离;直接外力损伤听骨则少见。常见病变外耳道狭窄闭锁、鼓膜穿孔、鼓室内积血后瘢痕粘连,听骨链骨折、脱位。外耳道异物或瘢痕闭锁等堵塞病变,当堵塞程度达外耳道管腔的2/3时会影响听力,若超过上述程度时,则管腔愈小,听力减退愈明显。鼓膜穿孔、增厚及粘连,造成听力损失一般较少,接近锤骨柄的鼓膜穿孔对听力的影响要比其他部位明显,在听力损失的程度上,穿孔面积的大小比部位更为重要。若伴听骨链断离、坏死及粘连、僵硬等,则听力减低比单纯鼓膜穿孔者重。鼓膜和听骨链对声波的增压效益为27~30dB。然后鼓膜缺如时或鼓膜完整而单纯的听骨链中断时,所造成听力损失程度远远超过30dB,后者最大听力损失为60dB。

外耳道狭窄与闭锁,可引起30dB平坦型听力损失。单纯鼓膜穿孔,穿孔大小与听力损伤之间呈线性关系;若穿孔愈合后对其听力影响极小。鼓膜完整伴听骨链中断,多见钻镫关节脱位,平均听力损伤为54dB。鼓膜穿孔伴听骨链中断,听力减退约40dB。鼓膜和听骨完全缺失,平均听力损失约50dB。

(一)外伤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

【概述】

外伤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为外耳道损伤的结局。化学性损伤如强酸、强碱,物理性损伤如反复挖耳、器械操作损伤、外耳道撕裂或断裂、头面部大面积烧伤等。后期,外耳道皮肤纤维肉芽组织增生,纤维隔形成,瘢痕收缩,或骨组织增生与新骨形成,最终造成外耳道狭窄,甚至闭锁。此外,损伤后外耳道慢性炎症也会导致狭窄或闭锁。

外耳道闭锁分为膜性闭锁(软组织闭锁)和骨性闭锁(混合性闭锁)两类,以前者居多。膜性闭锁组织含有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原外耳道的部分皮肤组织。骨性闭锁既有骨质损伤后产生的骨性外耳道闭锁,又有软组织产生的膜性闭锁。

【诊断要点】

外伤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可无自觉症状,若同时有耵聍或上皮碎屑积留在狭窄处,可引起传导性聋,检查可见伤侧外耳道较健侧狭小,多在外耳道峡部;合并感染时可引起外耳道炎,出现耳痛等症状及外耳道内和(或)耳周红肿;狭窄或闭锁同时妨碍了外耳道的功能,使角蛋白碎屑正常排出受阻,长期可形成胆脂瘤,称后天性外耳道胆脂瘤。若狭窄不严重时,对听力影响不大;如果外耳道严重狭窄甚至闭锁时,听力可明显下降。如果外耳道胆脂瘤影响到中耳或内耳时,不仅产生传导性聋,也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聋。伤者一般可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和耳闷感。

【鉴定原则】

外伤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对听力损害的判断:外耳道异物或瘢痕闭锁等堵塞病变,当其堵塞程度达外耳道管腔的2/3时会影响听觉,若超过上述限度时,则管腔愈小,听力减退愈明显。具体狭窄情况可通过观察估计或影像学检查测量。

(二)鼓膜损伤

【概述】

1.概念 鼓膜损伤是指鼓膜因各种机械或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损伤。

2.原因 ①直接损伤:机械性损伤中,如挖耳时不慎刺伤或外耳道异物或锐器刺伤、异物溅入外耳道。物理化学因素,如滴入腐蚀性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物质,或高温液体等。在人身伤害的司法鉴定中常见的直接原因多为物理、化学物质的毁容案件,鼓膜损伤与面部损伤并存。②间接损伤:多为压力性损伤,如掌击耳部、爆震伤等。由于空气压力急剧变化,在外耳道内先形成短暂的正压期,随后为较长时间的负压期,鼓膜对正压的承受性强,在正压作用下,鼓膜向内移位,鼓室内的空气可以经咽鼓管排出。但是,鼓膜向外移位的有限,在耳道强负压的作用下,极易造成鼓膜损伤。且当咽鼓管因炎症等不通畅时更易发生鼓膜破裂。③颅底骨折波及鼓膜:颅底骨折时,骨折线延及鼓膜可使鼓膜撕裂。

【诊断要点】

1.病史 确证的损伤史,如拳击或掌击耳部等。

2.临床表现 鼓膜破裂即刻出现伤侧耳痛,继而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偶可伴短暂眩晕。在单纯鼓膜创伤时出血一般不多,片刻即止。如果合并外耳道皮肤裂伤或颞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时,则出血较多。血液也可经咽鼓管流入鼻咽部而从口中吐出。耳聋程度与鼓膜破裂大小、有无并发听骨链损伤、有无并发内耳损伤等有关。直接外伤引起的单纯鼓膜破裂,听力损伤较轻,多在45dB以内;间接外伤(如爆炸)常导致内耳受损而呈混合性聋;如果迷路同时受震荡,则可发生严重耳聋。耳鸣程度不一,持续时间不一,偶伴短暂眩晕。耳痛一般不剧烈,如合并外耳道皮肤损伤或感染,疼痛较明显。

3.辅助检查

(1)耳镜检查:发现外耳道或鼓膜上有血痂或瘀斑,邻近鼓膜明显充血。部分鼓膜外伤后的出血直接流入中耳腔较多,而外耳道未见血迹。外伤性鼓膜穿孔短期形态多呈裂隙状、不规则形、放射状、肾形、三角形等,边缘锐利、卷曲,周围附有血痂或穿孔边缘鼓膜有表层下出血等。2~3d后,卷曲边缘逐渐消失,穿孔边缘变得略钝且整齐。如果因伤后发生污染、感染化脓等,则上述体征难以见到。直接原因造成的鼓膜损伤,穿孔常位于紧张部后象限。间接原因引起的鼓膜损伤,破裂部位99%位于紧张部,主要位于前下方。颞骨骨折合并鼓膜穿孔的,鼓膜裂伤始于上方,有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耳漏。中耳腔内偶见血迹,一般情况下,中耳腔黏膜充血不明显,严重爆震伤时黏膜可充血,但黏膜形态、光泽等基本正常,未见明显水肿及上皮化,无肉芽及异常分泌物。在耳内镜下观察黏膜形态更为准确。

(2)声导抗中耳分析检查:外耳道容积成人超过2.5ml,儿童超过2.0ml,可为鼓膜穿孔的指征。鼓室图呈典型鼓膜穿孔图像。

(3)X线片或中耳CT片:显示乳突、鼓窦、中耳是否正常,对创伤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4)鼓膜内镜检查: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伤者,应常规在高分辨率的鼓膜内镜下检查,可以提高鼓膜损伤的诊断率和与非损伤性鼓膜穿孔的鉴别,并摄鼓膜照片。

【鉴定原则】

1.首先确定是否有鼓膜穿孔,若存在鼓膜穿孔则应确定是否为损伤性的。应详细记录鼓膜穿孔的形态、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出血,并行鼓膜摄像

2.与病理性鼓膜穿孔相鉴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穿孔部位以松弛部、紧张部中央多见,形态为圆形、椭圆形,穿孔边缘圆钝,鼓膜窥镜下可见穿孔边缘有上皮覆盖,未穿孔部位的鼓膜厚薄不一,有时可见钙化斑,外耳道及鼓室可有脓性液、黏膜炎症。必要时摄薄层横断面乳突CT,了解中耳情况,结果多伴乳突炎症。

3.鼓膜穿孔伤后若未继发感染,小穿孔一般2~3周可以自愈。如果因发生感染而继发化脓性中耳炎,则穿孔变为圆形。此时鉴别鼓膜穿孔与损伤的关系则较为困难。鼓膜穿孔较大的,一般难以自愈。若伤后6周穿孔边缘仍无新生血管则自然愈合的可能性小,鼓膜穿孔3个月未愈合的,则有修补鼓膜的手术适应证。鼓膜修补术有传统的内置法、夹层法和外置法,不同方法的适应证不同。烧灼贴片法是用化学药物腐蚀破坏穿孔边缘的上皮及瘢痕组织,以贴附于鼓膜外的湿棉片(或硅胶片等)作为支架耳刺激鼓膜,以促进鼓膜上皮愈合;其适应证为鼓膜穿孔不能自愈,穿孔边缘已有瘢痕形成者。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是采用内镜连接录像系统,模拟显微手术进行鼓膜成形的方法;其适应证为: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经保守治疗未能自愈或烧灼法修补失败者,咽鼓管及内耳功能良好者。

(三)听骨链损伤

【概述】

听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柄位于鼓膜的中内层之间,锤骨小头与砧骨体关节面相接,组成锤砧关节,砧骨长脚连接镫骨小头,形成砧镫关节,镫骨底板借环韧带与前庭窗相连,由此听骨、鼓膜和前庭窗连接形成一条传导链。这条传导链任何一部分断裂,都会影响声的传导,导致听力下降。

听骨链单独损伤的机会不多,常与外耳道或鼓膜损伤并发,多发生于头颅外伤,少数因手术、挖耳或爆震损伤造成,少数病例头颅轻伤也可引起听骨链损害。损伤主要病理改变是听骨脱位,以砧骨的发生率最高,是由于听骨中砧骨最不稳定,外力作用常致锤砧关节或者砧镫关节脱位引起。常见砧镫关节分离脱位(占听小骨损伤的75%);其次为砧骨长脚骨折或砧骨分离、槌骨柄骨折或锤骨分离、镫骨弓骨折(占听小骨损伤的25%)。

【辅助检查】

1.听骨链损伤早期有耳痛及耳聋等症状,多在损伤后听力突然下降。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即鼓膜急性创伤或鼓膜无创伤体征,但都合并严重的传导性耳聋。

2.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聋,较单纯鼓膜穿孔重,骨气导听阈差大于50dB,气骨导曲线几乎平行。

3.声导抗检查鼓膜完整者,声顺值增大,呈Ad型曲线,镫骨肌反射消失,咽鼓管通畅;如果镫骨发生骨折,可因底部挤入前庭窗内,导致感音性聋。

4.中耳CT可显示听骨链中断或分离情况,特殊方位的乳突X线片可协助判明病变性质。

【鉴定原则】

听骨链脱位在法医学鉴定中易漏鉴,尤其是仅检见耳外部软组织挫伤,但外耳道未见异常,鼓膜未破裂时,一般容易诊断为内耳震荡伤。因此当耳部附近受到拳击或其他钝性暴力后,出现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如无外耳道异常及鼓膜破裂,应当考虑到听骨损伤,建议做CT三维重建扫描确诊或排除。直接或间接外伤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一开始就超过50dB,或在伤后6周仍存在气骨导差大于40dB的传导性耳聋,应考虑听骨脱位或骨折的可能。

(四)外伤性血鼓室

头颅外伤特别颞骨纵形骨折对中耳的传音结构可引起严重损害,损伤鼓室,若鼓膜未破裂时,血液进入鼓室,形成外伤性血鼓室。中耳气压伤致鼓室内负压,也可引起黏膜下组织的血管扩张而致血液漏出,甚至出血,形成中耳积液或积血。

外伤性血鼓室,可见鼓膜呈蓝色,表示鼓室内有深色液体或充血组织。鼓室穿刺时,可抽出陈旧性血性液体,抽出鼓室内液体后,鼓膜蓝色暂时消失。听力呈传导性耳聋,鼓室积血多于3周内自行吸收或经咽鼓管排出,听力可逐渐改善。上鼓室积血听力恢复较迟。鼓室积血,鼓膜活动受限,鼓室功能曲线呈平坦型,听骨链固定,听骨链劲度增大,鼓室功能曲线为低峰型。

外伤性血鼓室可导致鼓膜内陷或听小骨固定,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变形、移位或消失,锤骨短突及前后皱襞特别明显;内陷严重者,鼓膜可与鼓岬相贴而成漏斗状。

二、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

感音神经性聋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其中耳蜗毛细胞病变引起者为感音性聋(耳蜗性聋);病变位于听神经及传导径路者称神经性聋(蜗后性聋或迷路后性聋)。

包括颅脑外伤致颞骨骨折、内耳震荡、出血、耳蜗神经损伤,急性声损伤、慢性声损伤、气压伤等。机制:①头颅闭合性损伤,发生于头固定时,压力波传至颅底,因听骨惯性引起镫骨底板相对活动度过大,导致迷路震荡、迷路和内耳道的出血、毛细胞神经末梢和节细胞受损;②若损伤发生于头部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脑干似一可转动轴,在受暴力作用时可循水平、矢状或垂直轴转动,这样突然加速或减速时,颅脑的相对运动必产生强力牵拉和撕裂,致使前庭、耳蜗神经末梢或中枢部受损,即脑与颅骨相对运动引起脑挫伤或听神经牵拉、撕伤。

颞骨岩部纵形骨折:由直接头部外伤可致中度感音神经性聋。感音性听力障碍可能在损伤对侧耳出现,损伤特征与噪声性聋相似。如果头部损伤较轻,只伤及耳蜗基底部的毛细胞,听力可出现暂时性耳聋(即迷路震荡),伤后很快恢复。如果损伤更严重,伤及耳蜗更广泛区域,甚至伤及听神经,则会出现永久性感音性聋。

颞骨岩部横形骨折:此类骨折线垂直于颞骨岩部的上部窦腔及颞骨长轴。巨大枕部暴力亦可引起此类骨折,伴发的听力损失非常严重,常是全聋。是因为骨折线直达内耳前庭,伤及耳蜗所致,常伴有鼓室积血。脑脊液可能会充满中耳,也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出,特别是鼓膜完整时。单纯神经性聋偶尔会出现在横形骨折中,此时骨折伤及内耳道造成听神经受压。

内耳迷路损伤系指内耳结构受机械性损伤如颅脑损伤颞骨骨折、气压伤和暴力直接撞击伤造成内耳不同程度的出血,常在昏迷后诉头痛、眩晕、耳鸣、感音神经性聋。

中枢性聋系指耳蜗后病受引起,如大脑皮质、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等处出血、挫伤、梗死,颞叶损伤常造成对侧耳言语识别降低,脑干损伤常为双耳听力异常。

(1)内耳损伤:①明确的头部或耳外伤史;②有头部或耳损伤的临床表现;③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或无颅底骨折征象;④听力学检查有感音性听力损失因素,OAE幅值减低或不能引出;⑤耳蜗震荡伤者可伴有前庭功能异常;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内耳损伤或疾病。

(2)蜗后损伤:①有明确的颅脑损伤史;②有颅脑损伤相关的临床表现;③听力学检查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因素;④影像学检查见听神经或颅内损伤的阳性征象;⑤排除其他原因或蜗后疾病所致的听力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