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六经源于八纲的问题

关于六经源于八纲的问题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经是否来源于八纲,试以六经、八纲的产生提出不成熟的看法。

贵文称:“六经即来之于八纲,乃辨万病之总纲,六经虽来之于八纲,由于它是病见于证的基本类型,故辨证宜从六经始。”

六经是否来源于八纲,试以六经、八纲的产生提出不成熟的看法。早在《素问·热论》就有关于六经理论的论述,但原文仅就六经的热证、实证传变规律及症状作了简单的阐述,汉代张仲景撰用《素问》著成其《伤寒杂病论》时,在此基础上发展充实了六经理论,创造性地把它用于外感热病,作为伤寒辨证施治的准则,开创了辨证施治的先河,故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成为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

对八纲起源说法不一,《简明中医辞典》认为起源于《医学心悟》;也有人认为明代就已为医家所重视、接受。个人见解:八纲内容与六经理论一样均来源于《内经》。对八纲《内经》仅作了简单还不够完整、系统的论述,并不像今天这样内容丰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而表里多指经络之分,如《素问·经脉别论》“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就是表里经都用泻法,这虽未提到八纲的名称,但文中的寒者、热者、虚者、实者、阳病、阴病、表、里,总结起起来正是今天的八纲,所以八纲的内容源起于《内经》。到了明清它的内容更加丰富,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纲领,如王执中的《东垣先生伤寒正脉》、方隅的《医林绳墨》、张三锡的《医学六要》都有关于八纲的记载,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明代的张介宾,他在《景岳全书》第一卷“传忠录”中论述道“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六病因不能出此八者”,同卷又专设有“阴阳篇”、“六变辨篇”,这就是张氏的“二纲六变说”。而八纲确立者还应为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把它作为辨证的主条,提到纲的地位上了,如首卷《医有彻始彻终之理》曰:“至于变证百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以上说明六经理论,八纲内容,虽皆从《内经》而来,而六经理论的成熟与运用,比八纲早1000年,故六经来源于八纲的说法,确实不妥,而《伤寒论选读》所云:后世所说的八纲辨证就是从《伤寒论》中得到启发,而加以系统化的,实有一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