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免疫系统心身疾病

免疫系统心身疾病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免疫系统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因此亦受到认知、情绪的心理因素的影响。C型性格的人更容易在相同的情境遭遇生活事件,在同样的不幸事件中更容易体会到抑郁,绝望,沮丧等负性情绪。C型性格还有其他特征如情绪不稳定、易受环境的支配、情绪敏感、焦虑、内向孤独、自卑、害羞等。癌症病人的自杀率之高提出了对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的需要。

人体免疫系统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因此亦受到认知、情绪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负性情绪可以明显抑制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细胞自我识别和吞噬功能降低,使自稳的协调、有序的功能发生紊乱,人体处于反常的功能状态。这样有利于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打破生命过程中物质与精神活动之间的良性平衡关系。心理因素正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抑制而诱发癌症的。

具有性格缺陷的易患素质,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和精神应激情况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B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致癌因素的敏感性。

癌症是否亦属于心身疾病?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应该肯定,癌症具有明确的心身相关的发病机制,癌症治疗需要采用心身结合的综合诊治措施,它是心身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学者所支持。

癌  症

癌症是由于机体内某种体细胞失去正常的调节控制,不断增殖,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障碍,并常侵犯邻近组织或转移到远离部位。癌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搞清楚,化学、物理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20世纪80年代,肿瘤心理学科建立,拓宽了肿瘤病因学的研究领域,使得肿瘤研究从传统的纯生物学领域跨入了生物、心理、社会学领域。20多年以来,心理学专家在癌症的心理学病因、癌症患者的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致病因素

1.生物、理化因素 化学、物理和病毒感染等诸因素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2.心理社会因素

(1)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系指人一生中的重大不幸事件,包括学习、工作、婚姻、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幼年时的创伤性刺激等。可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考查患者的这些经历。负性生活事件使个体产生消极的认知评价并产生抑郁、悲伤、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处于应激状态,久之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监视和杀伤能力下降。负性生活事件中尤以家庭不幸的事件为最显著的刺激。

(2)个性:癌症病人的个性被称为“C型性格”,1981年Temoshok和Heler提出了“C型”性格,特点是: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于理智,从不流露出负性情绪,过于屈从让步,过于合作。其核心特征是:不善于表达自己,高度服从社会。C型性格的人更容易在相同的情境遭遇生活事件,在同样的不幸事件中更容易体会到抑郁,绝望,沮丧等负性情绪。C型性格还有其他特征如情绪不稳定、易受环境的支配、情绪敏感、焦虑、内向孤独、自卑、害羞等。国内对消化系统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病人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发现,无论男女,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情绪不稳、不灵活、不易外露感情、掩饰分高。结论是癌症患者的性格中存在情感表达障碍。

(3)应对方式:ScottR Bishop和David Warr对68名乳腺癌患者用自陈式方法研究患者的积极和消极应对、灾难性事件、疼痛、残疾程度和心境障碍,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积极应对与较少的残疾相关,而消极应对与较多的残疾有关。国内王健等对胃癌患者进行应对方式问卷(CSQ)分析,结果发现胃癌较长生存期患者更为外向,负性情绪较少,更多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对胃癌的预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文、李建中等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及其潜意显现、抱怨、躯体化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方式及升华、压抑、幽默分明显较对照组低。

(4)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那些人际关系紧张者心理压力较大,遭受生活事件打击时反应能力较差,易导致心身疾病。社会支持利用度也与个体的个性有关,客观支持度无显著差异,癌症患者主观对支持的利用度较非癌症患者低。社会支持对乳腺癌妇女建立良好的适应很重要,美国一项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采用电话支持和发放教育材料,对照组只发放教育材料,结果发现实验组有54%的患者态度有积极改进,而对照组为43%;实验组有46%的患者与配偶的关系改善,对照组为38%,说明社会支持能使癌症患者转变消极态度及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二)临床心理表现

1.焦虑与抑郁 焦虑与抑郁在癌症病人的情感障碍中最常见。焦虑主要表现为紧张、烦恼、坐立不安以及躯体症状如血压升高、失眠等;抑郁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原来喜欢的事物兴趣下降,对前途无信心等。影响抑郁与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性别年龄,人格特征,癌症的部位以及疼痛,放化疗的副作用,经济负担问题,社会支持缺乏,生活中的负性事件等。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可加重治疗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这些情况的发生反过来又会加重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而且导致新的情感障碍的发生。

2.恐惧 对疾病的恐惧是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之一,也可由患者严重的焦虑发展而来。癌症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有恐惧情绪,儿童和老年女性癌症患者多见,个体的人格特征,生活信息的获取及目前身体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对恐惧的承受力。

3.过劳、压力、无望 过劳可能与患者的睡眠觉醒周期和夜间睡眠质量、数量的改变有关,大量癌症患者中也确实存在着失眠症状,过劳也影响着患者的情绪状态,导致心境恶劣、焦虑和抑郁的产生。迄今为止,由于癌症的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病人一旦得知身患癌症,对性命的担忧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前途的绝望及无助感。

4.自杀情绪 癌症导致的疼痛、功能丧失以及对病人心理上造成的影响,致使癌症患者的自杀率高于一般人群,其中以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自杀率最高。癌症患者在最初诊断的一段时间内自杀的倾向比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自杀率会降低,10年后与正常人群基本持平,这与癌症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和适应后,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增强了信心,对生命更加珍惜有关。癌症病人的自杀率之高提出了对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的需要。

癌症病人还会出现敌对、愤怒、强迫等心理障碍及易激惹、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自主神经症状;严重病例最终自杀。研究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继之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给患者提供最大可能的心理帮助,能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治疗

癌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如果做到及时的防治,在有条件的地方,癌症的发病率可以下降,死亡率也可降低。现在治疗癌症的方法有很大的进步,根据不同的病种,病期和发病部位,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抗癌化学药物治疗等。临床也有报告中医药有治愈的病例。

心理治疗是癌症综合性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些癌症病人应用传统的抗癌治疗效果不佳,常与忽视心理治疗有关。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增强病人对长期治疗计划的依从性,而且可以借助良好的生理心理学渠道积极地影响癌症的病程与预防。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疾病过程中经历的情绪上不安和其他心理问题,健康教育能帮助癌症病人表达和应付与疾病相关的情绪,增加社会支持,巩固同家庭和医生的关系。这主要包括向病人解释癌症诊断、治疗、化验、治疗不良反应、住院费用等信息以及不同的情绪反应和不同的社会支持可能对疾病产生的影响等。尤其对于乳腺癌病人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她们的配偶有更少的情感失调,患者也能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夫妻之间也能达到更好的和谐。

2.认知行为治疗 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认知方法及教会一定的行为训练程式,帮助病人改变癌症诊断、治疗、康复期间的不良认知、不良行为及一些躯体症状。教会病人学习和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应对策略、问题解决技能等,以解决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认知-行为干预的具体方法有许多,包括了认知治疗、生物反馈、冥想、操作条件法、放松训练、暗示和催眠治疗等。让病人学会健康行为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是有益的。

3.音乐治疗 通过聆听、欣赏乐曲,引起人体心理生理状态改变,产生兴奋或抑制的情绪反应,从而达到治疗作用。音乐治疗能对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和痛苦症状极有帮助,包括发音技术、倾听以及乐器表演等。音乐疗法能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解力。

4.集体疗法 集体疗法包括健康教育、支持-表达式治疗、医患合作知识、病人之间及家庭间的交流等,国内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抗癌俱乐部之类的组织,实质是集体疗法的一种模式,可以通过病人之间及医患之间的交流达到减少反应性不良情绪,改善不良行为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